APP下载

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6-24王德明张小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素钠功能区胶质瘤

王德明,王 湘,张小强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广安 638000)

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德明,王 湘,张小强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广安 638000)

目的 比较传统手术方法和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6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3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12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 0.05)。结论 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切除术可有效提高全切率,大大降低术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荧光素钠;脑胶质瘤;手术;疗效

脑胶质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生存期很短,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是脑胶质瘤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也是治疗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1,2],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恢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肿瘤组织的侵袭性,使得胶质瘤和大脑正常组织之间的边界较难完全辨别,因此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完全切除的难度。研究发现[3,4],荧光素钠引导下切除脑胶质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全切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6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和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3~75岁[(49.8±12.6)岁],病程1~6年[(4.3±1.4)年],临床表现:颅内高压14例,癫痫4例,肢体运动障碍5例,肢体感觉障碍1例,记忆力下降2例,其他4例。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采取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术(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72岁[(48.6±13.1)岁],病程1~5年[(4.1±1.1)年],临床表现:颅内高压15例,癫痫3例,肢体运动障碍6例,肢体感觉障碍1例,记忆力下降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采取荧光素钠引导胶质瘤切除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排除荧光素钠禁忌证。全麻下行常规开颅术,掀起骨瓣后行荧光素钠过敏试验,即10%荧光素钠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后,5 ml静脉推注,观察15分钟后如无过敏反应,则10%荧光素钠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病灶区域开始呈现浅黄色并逐渐加深,并在约10分钟左右达到高峰,病灶区域根据染色情况分为深黄色区、浅黄色区、无黄染。显微镜下切除黄染区域和浅黄色区域,至无黄区结束手术,对切除的各染色区进行术后病理检查。若肿瘤侵犯重要功能区,全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重要神经功能障碍者,则采取次全切除。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增强CT/MRI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判断肿瘤全切率。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全切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生存质量评分(KPS 评分)等;随访6~12月,观察术后复发和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全切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KPS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两组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KPS评分比较 (分)

2.3 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6~12月,观察组肿瘤复发3例,死亡1例,复发率10%;对照组肿瘤复发10例,死亡4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 0.05)。

3 讨论

荧光素钠是一种安全、性质稳定的荧光试剂,临床上多用于疾病的诊断,而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应用该药物作为引导的技术也十分成熟。由于恶性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迅速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了血脑屏障[5,6]。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其可以通过被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肿瘤组织,而呈现出深黄色或浅黄色,在肉眼或普通手术显微镜下均可清晰分辨出肿瘤边界,从而有利于手术正确切除[5,6]。国外学者Koc等对47例患者采用了荧光素钠术中引导术式,结果39例患者达到全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全切率(54.5%),且荧光素钠术中引导术组患者的KPS评分也优于高于对照组患者[7]。国内学者胡新华等也开展了相关研究[8],证明了荧光素钠术中引导肿瘤切除术的明显优势。

我们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的为高剂量的荧光素钠(15~20 mg/kg),结果发现,无论在非功能区还是在功能区,观察组患者的全切率为8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大剂量荧光素钠术中引导可有效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荧光素钠引导胶质瘤切除术可明显缩短胶质瘤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而缩短手术时间则可以有效降低脑组织损伤,降低术中不必要的失血,缩短住院时间则可以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术后院内感染,对患者、医院甚至社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手术患者的KP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明了荧光素钠肿瘤引导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脑胶质肿瘤组织位于重要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受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术中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则存在较大难度,采用荧光素钠引导后,可根据肿瘤染色,更加安全地切除肿瘤组织,也将患者术后功能丧失降低到最小范围,这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0]。最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0例,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荧光引导术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这对后续放化疗均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本研究中,对于非功能区,我们可完全切除染色区,而对于接近功能区肿瘤,我们则仅切除深染区域,并适度保留功能区附近的淡染区,术后病理结果也显示,肿瘤染色区与病理学检查基本吻合,而且术后复查结果也显示,荧光素钠染色组肿瘤全切率更高。

总之,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切除术可有效保护脑功能,同时提高脑恶性胶质瘤的全切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存活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1] 赵世光,滕雷,赵洪波.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2(2):120-122.

[2] 廖进,刘洛同,彭理磊,等.荧光素钠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价值的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2):64-65.

[3] 余水,马潞,徐鹏,等.胶质瘤术中荧光素钠实时显像的应用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392-394.

[4] 高晨,荔志云等.显微外科治疗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178-179.

[5] 张海旺,张苓,陈礼刚.弥散张量联合荧光素钠指导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4):406-409.

[6] 顾小宇,尚寒冰,赵卫国,等.脑胶质瘤术中荧光显像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0):456-458.

[7] Shinoda J,Sakai N,Murase S,et al.Selection of eligible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for gross total resection[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1,52(2):161-171.

[8] 胡新华,张岩松,刘翔,等.荧光导航辅助下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1(8):343-344.

[9] 聂兴玉,张海三.额极胶质瘤脑叶切除术31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9):18-19.

[10]王佳,段云友,刘禧,等.超声显像在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2(1):54-55.

Clinical effective observation of sodium fluorescein guided brain glioma resection

WANG De-ming,WANG Xiang,ZHANG Xiao-q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uangan People’s Hospital,Guangan 638000,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dium fluorescein guided tumor resection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brain glioma.Methods From Feb.2012 to Feb.2014,60 patients with glioma were administrated in our hospital.Of these patients,30 patients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surgery (control group) while another 30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odium fluorescein guided tumor resection (observation group).The surgical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ate of full res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v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post-operative KP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improved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recurren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6 month~12mont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eriod (χ2=4.8,P<0.05).Conclusion The sodium fluorescein guided glioma rese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ull resection rate,greatly reduce the extent of surgical damage to normal tissue,and reduce the operative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thus,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Fluorescein sodium;Glioma;Surgery;Efficacy

R651

A

1672-6170(2015)04-0110-03

2015-02-03;

2015-04-16)

猜你喜欢

素钠功能区胶质瘤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示踪剂荧光素钠示踪剂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