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势”与“做活”
2015-06-24
“谋势”与“做活”
通常,我们驾驶汽车从启动、加速到平稳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引擎在变速器的协调配合下,发动机转速会逐渐回落至一个合理的区间,并呈现出“低转速、高效率、低能耗”的特点,带给了用户更加舒适、可靠的驾乘享受。
与之相类似的是,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工业产品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历史需求的峰值,中国经济正逐步向以服务业、消费、国内需求为主的结构转型。这意味着经济增速需要换挡,结构也要优化。
进入新常态后,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却患上了“换挡焦虑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多重风险,长期以来规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长的惯性竟让企业无以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好比一个多年跑长途的货车司机,突然转行干上出租,如果还死守着固有的运营方式,那么等待他的只有绝路一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用围棋的比喻妙语指出:“既要谋势,又要做活,做活有两只眼。形象地讲,稳增长和调结构就是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当然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
国企也是同样,要想在改革的大潮中寻求活路,也要“谋势”与“做活”。纵观国际国内企业的发展,技术好的公司不一定能生存下去,管理好的公司也不乏昙花一现,善于谋势并做出正确选择和行动的公司才能基业长青。对国企而言,大势就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另外,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仍未完全“做活”,转型升级的潜力也相当大。2014年入榜世界500强的95家中国大陆企业平均利润为32.2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平均数39.1亿美元,仅仅是入榜美国企业平均利润62.4亿美元的一半有余。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号角已经在各家央企中吹响。正如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尹家绪所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要解决的问题里,就在需要调整的结构里。规模和速度不再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标准,活力、效率才是根本,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通往春天的坦途。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