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的“亲闺女”
——记泰兴市大庆老人院院长叶雪芬
2015-06-24常庆
常 庆
老人们的“亲闺女”
——记泰兴市大庆老人院院长叶雪芬
常 庆
每天早晨,泰兴市大庆老人院的厨房里总是回荡着欢声笑语。“早饭时间,看着老人们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喝着热粥、吃着热馒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就很开心。”今年60岁的院长叶雪芬说,“老人们年纪大了,子女不能陪在身边本就很可怜,既然到我们养老院这个大家庭来,我就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亲闺女’,为他们尽孝道,使他们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
她的大爱,让老人得到精心照顾
泰兴市大庆老人院是江苏省首家民办养老机构,1999年初办。龚原生是老人院收的第一个老人,当年74岁,退休工人,已中风多年,下肢瘫痪,多处感染褥疮,生活不能自理。当老人入院时,身上的褥疮已经溃烂流脓,还有一股难闻的异味,一般人都不愿接近。叶雪芬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亲自为老人清洗、上药、翻身、擦澡,并给老人端汤倒水、服药喂饭。慢慢地,老人的褥疮收缩了,肤色红润了,眉头也舒展了,他曾抓住叶雪芬的双手哭着说:“叶院长,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遇到您,我坟上早就长满草了。”叶雪芬的感人之举,很快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很多老人都主动要求子女将自己送进大庆老人院。
16年来,叶雪芬及她的团队,先后护理入院老人4018人,其中中风、瘫痪、植物人、大小便失禁的达3000人,通过精心护理和康复治疗,无一人生褥疮,入住的老人中有16个活到100岁以上。老百姓是这样评价老人院的:大庆老人院是我们泰兴人的品牌养老院,院长叶雪芬是用心来为老人尽孝的人。
她的服务,让老人走得安详体面
叶雪芬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老年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辛苦劳碌了一生,如今年老力衰,生活不能自理,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安度晚年是社会、养老院的共同责任。大庆老人院在临终护理、人性关怀上,坚持心理疏导,遵医用药,为老人减轻痛苦;保证膳食多样化,尽力满足老人各种需求;积极沟通配合,办理善后事宜。
王春媛老人是东北大连人,临终前想吃东北的炕烧饼,这在泰兴很难见到,工作人员冒着瓢泼大雨分头跑了十几家店,终于把烧饼买了回来。当老人从浑身湿漉漉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烧饼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握住院长的双手哽咽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亲生女儿……”
78岁的靖江老人赵本基,身患多种疾病,多次感染褥疮,监护人是侄女、侄女婿,送老人来时就提出要在大庆老人院养老送终。当老人去世后,院方配合其亲属举办了一个简朴厚重的葬礼,其侄女、侄女婿对此十分感激,他们说:“老人能从大庆老人院走,也是他的福气。”
她的善心,为老人撑起一片天
2000年初,刘老伯入住大庆老人院。临终前,叶雪芬将刘老伯送到人民医院抢救。途中,刘老伯说:“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现在托你最后一件事,在我住的房间皮箱里,有17万元钱,请转交给我的儿媳,这是我皮箱上的钥匙。”叶雪芬接过钥匙含着泪说:“老伯,您放心,我一定负责带到。”输液不到两个小时后,刘老伯就倒在叶雪芬的怀里。当刘老伯的儿媳接过钥匙,打开皮箱时,17万元人民币整齐地放着。无尽的感激之情让她记住了叶雪芬这个名字。
大庆老人院虽是民营企业,但叶雪芬从不以盈利为目的,她用自己的脊梁为贫穷老人撑起一片天。周桂英老人是一位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子女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叶雪芬只象征性地每月收他400元,像这样的老人全院有20多名,老人院在他们身上每年要贴15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庆老人院先后荣获“泰州市先进养老院”“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叶雪芬被评为济川街道办优秀党员、“江苏省百佳孝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