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5-06-24杨斌
摘要: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定位、多学科知识融合以及专业实践体系创新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能力本位;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
DOIDOI:10.11907/rjdk.1512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60221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杨斌(1971-),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智能化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截至2012年5月,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教学点达到394个,在全部741个本科院校中,有53.2%的高校已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教育规模和覆盖范围是相当可观的[1]。然而,我国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就业情况统计反映出该专业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在有些省份还被红牌警告。许多社会调查机构的研究也表明,并不是社会不需要信管专业人才,而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一方面高校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为寻找不到合适的信息化人才而苦恼,根本原因是信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能力本位应成为信管专业教育改革的导向。
1 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一种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确定学生的能力目标,然后在这种能力目标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最终考核的教育形式[2]。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加拿大。这种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能力本位思想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来传到加拿大和欧亚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入能力本位思想运用于职业教育研究。这种教育形式与强调知识本位的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它是以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种教育形式下,教学课程设置围绕能力培养而不是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可以采取项目、案例、情境等多样化手段而不仅仅是传统讲授;教学管理更加灵活,学习、实习、工作各阶段可穿插进行,毕业时间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这种教育思想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开拓了改革创新思路。
我国高等院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不同类型高校应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确立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然而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跟不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训练。积极引入能力本位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以专业学科为主导的学习安排,确立以培养社会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保学生与社会岗位零距离顺利接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2 信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2.1 定位不准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如下: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3]。通俗讲,就是培养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表述清晰,但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却比较模糊,甚至有些矛盾。如认为信管专业既不是管理专业又不是计算机专业,有点不伦不类,没有相关岗位与之对应。信管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也不太了解,觉得管理知识方面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方面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学术界对信管专业的学科属性也有争议。定位不准确的原因在于不清楚信管专业与管理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区别在哪里,培养过程中没有将信管专业的特色表现出来,信管专业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2.2 多学科知识融合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性学科,是为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复合型人才而设立的专业,这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信管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院,有的设在计算机学院,由于其所在学院的学科背景不同,其课程体系结构也不一样。管理学院的信管专业管理类课程偏多,信息技术类课程偏少;计算机学院的信管专业则是信息技术类课程偏多,管理类课程偏少。考察国外著名大学的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也存在这样的争议,但他们都办出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反观国内,培养模式延续单学科人才培养的简单做法,课程体系依然以学科知识划分,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足,没有把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为什么难以融合?一方面,课程体系的设置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从经济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挑选一些组合在一起,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也与两个专业基本一样,而不是从信息管理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应掌握什么样的信息管理技术入手来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缺少既懂管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师资力量,专业教师要么是管理专业出生,要么是计算机专业出生,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很难自觉地将管理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揉合在一起,没有复合型教师就难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2.3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问题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课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ERP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课内实验教学围绕理论课程教学展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环节以标准教学模型为准,毕业设计虽强调结合企业实际,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时间紧等原因,未进行认真详细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较为简单,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缺乏实用价值,由此造成当前高校培养的信管人才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岗位技能要求。社会培训机构为此专门开设“本科后”信息技术培训班,毕业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再培训,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深思。
3 培养策略
3.1 从能力本位视角厘清信管专业定位
能力本位教育中提到的能力指综合职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由若干综合能力构成,而综合能力由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又由与职业岗位相关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和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等内容构成。信管专业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交集,从服务社会的领域看,信管专业是培养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基本的管理素养,具有业务流程描述、诊断能力,熟悉并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能参与信息系统建设(前期分析、后期实施、维护、服务等)。对应的职业岗位有:企业信息管理师、ERP咨询顾问、ERP实施顾问和ERP服务专员等。
3.2 构建信管专业能力本位教学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体系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②制定基于能力结构的培养计划;③开发专项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和资源环境;④教学实施;⑤教学管理。
(1)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调查应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要调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其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要跟踪调查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职业发展经历,分析学校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培养计划做好充分准备。
(2) 制定基于能力结构的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解形成多项综合能力,每一综合能力再分解成不同的专项能力,针对各专项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应课程,从而构成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
(3)开发专项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和资源环境。在能力本位教育体系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组织讨论、评价和激励。教学重点不是将内容讲透、让学生听懂,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要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出合适的学习资源环境,其中包括教材、维修手册、操作手册、视频学习资料、PPT等资料,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通过相互协作寻找解决方案。
(4)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实施应以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在搭建知识学习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以案例引入、角色模拟、任务目标为前提,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完成计划,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专项能力。评价工作是学生根据计划先进行自评,在成果展示中进行互评,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5)教学管理。能力本位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灵活,评价模式形式多样,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指导,监督任务完成进度,客观、公平、公正管理和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3.3 建设专业能力训练体系
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先进企业管理思想,涵盖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ERP系统的实施效果也直接体现了信管专业人才的水平。高等院校应与ERP领域的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将ERP原理与应用深植于专业教学中,聘请ERP企业专家担任授课讲师,训练学生熟练使用ERP系统,掌握ERP建设中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ERP企业学习培训,参与ERP项目实施,使之成为顾问型专家。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建ERP专业服务团队,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余厚强,王菲菲.我国信息管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J].情报杂志,2013(3):7277.
[2]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杜能钢)
英文摘要Abstract: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should be deemed as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appliedunder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key issu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ed talents such as training goal orientation,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uggest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based on the competenceoriented.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Competencebased;Information Management;Applied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