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特点
2015-06-23冯丽君
外国选文进入中国语文教材已有近百年历史,其发展过程漫长艰难,亦坎坷不平。进入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而优秀的外国选文像一幅画卷、一本百科全书,它们为学生认识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材料,使学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的特点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在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蕴含独特的人文情怀与异域风情,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亦增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选文尊重学生身心及语文学科规律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成之际,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之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一时期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外国选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有利于其形成国际眼光、多元视野。初一是小学与中学的衔接期,编者为这一阶段的学生设定了亲近文学、关注科学、奇思妙想等专题,选取了《皇帝的新装》、《斜塔上的实验》等浅显易懂又内涵丰富的外国选文,易于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是学生心理变化较大之期,编者为学生选取了充满爱国情怀的《最后一课》,展现高新科技的《在太空中理家》,精彩演讲《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等,为学生积累语言、开拓思维、健全人格提供了条件。进入初三,编者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外国选文实际是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品,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失真”。但不可否认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思维方式、语言运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有一定作用,且独特的外国文学能使学生欣赏到异域风情,有利于其开拓眼界。
(二)选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26篇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既有小说《父母的心》、《“诺曼底”号遇难记》,散文《林中小溪》、《海燕》,戏剧《威尼斯商人》,人物传记《童年的朋友》,又有说明文《松树金龟子》、《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学思想录》,演讲词《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等,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作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讲解时要突出其特色,为学生展现一场独具风格的文化盛宴。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题材较为丰富,不仅涉及亲情、生命,亦涉及自然、科学。如课文《松鼠》,作者拟人化描写了姿态漂亮、讨人喜爱的小松鼠,借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苏教版教材中外国选文的风格亦多样,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只注重选取前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倾向,增加了世界多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体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如莫泊桑与契诃夫同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们都善于写“小人物”,善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社会真实面貌。但二者写作风格存在一定区别,莫泊桑创作较为温和,《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蕴含作者对拜金市民的讽刺;而契诃夫写作较为严厉,人物性格较为突出,在《变色龙》中作者强烈讽刺统治阶级的腐朽,表达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三)选文注重典范性、时代性、人文性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外国选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它不仅反映当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历史时期状况,具有“典范性”,又蕴含当今中学生应具备的文化修养,具有“时代性”,两者统于一体,突出语文教材的智力启发、人文熏陶等重要作用。如《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散文诗,是一篇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者借渴望暴风雨、坚定迎接暴风雨的“海燕”,歌颂渴望革命、企盼革命的无产阶级。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外国选文不仅了解了散文这种文体,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培养了自信、乐观、阔达的心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做到不轻易言败。又如《安徒生童话》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编者选取了《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童话中讲述了一个只爱美衣的昏庸皇帝,他被裁缝欺骗穿上一件只有“愚蠢人”看不见的衣服去大街炫耀,最终谎言被孩子揭穿。童话中只有孩子敢说真话,这启发学生保持“真、善、美”的天性,避免世俗污染。当然,在外国作品中最突出的特色是人文性,虽然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的意义不同,但作者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却始终未变,作品中往往强烈地展现对人性的追求。如《变色龙》写于19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时期,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时,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见风使舵、怕强凌弱,军大衣不仅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的工具,“一脱一穿”足见其趋炎附势。作者契诃夫用巧妙的情节,塑造带有奴性、官气人格的警官,让学生在其中学会明辨、学会做人,学会在复杂的社会中坚守真、善、美。
二、蘇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编写的不足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选取外国文学作品时亦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使其更加合理。
(一)外国选文的数量较少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取了156篇课文,其中独具异域风情的外国选文仅有26篇,占据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16.7%,而教材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作品占据较大比重。但反观人教版教材,199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外国选文17篇,占所有选文的7.5%;2000年人教版修订教材选取外国选文28篇,占所有选文的15%;2001年新课改人教版选取外国选文41篇,占所有选文的24%,可见,外国选文数量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不断增加。文学源于生活,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真实反映,且外国选文反映的是与中国不同的异域文化、思维方式和民风民俗,它们是学生了解世界和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一个窗口,对学生具有拓宽视野、提高素质等作用。在当今开放的时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应适当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比重,并做到“批判选取,为我所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面貌、社会制度,增加其人生阅历。
(二)外国选文地域分布不均衡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虽多样化选取了外国文学作品,但选取作品国家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局限于欧美等发达地区,而亚非等欠发达地区的作品涉及较少甚至没有涉及。欧美作为当今世界强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进步,需要我们加以学习与借鉴,但过多选取易造成教材中文学国别的失衡。“社会成分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各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并无优劣贵贱之分,因而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编者在选取外国选文时应照顾与汲取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优秀作品,以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呈现富有底蕴的多国文化,为学生展现一个较为系统的世界文化版图。
总之,当今是开放融合的世界,优秀的外国选文以其独特的异域风情、情感体验感染学生。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外国选文文质兼美,选文中蕴含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启发心智,有利于学生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编者在选取外国选文时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学科规律,注重了选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选取了具有典范性、时代性、人文性的选文,但还应避免选文数量较少、地域分布不均衡的不足,帮助学生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适应全球化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洪涛.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3]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
[4]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冯丽君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