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何不“宕开一笔”说开去
2015-06-23朱传庆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理如伸不开手脚,总在一个层面打转转,缺乏拓展延伸,一条直线,势必造成论证肤浅没有力量。但在说理时,能用好“宕开一笔”的说理技巧,突破说理的思维定势,就会使辩证分析充满开阔感和灵动感,使说理既透辟经典又形象风趣,别有一番天地,让阅卷老师更是耳目一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举几个考场常用的“宕开一笔”说理技巧,以助同学们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写出“别有洞天”的说理段,说理篇。
一、由此及彼笔宕开一笔
一篇文章的思路是衡量作者思想深度的重要砝码。而考场上为什么大多数同学的说理千篇一律,平淡肤浅,缺少新意呢?就是因为他们确立论点后,往往从司空见惯的同一角度一味地去说理,而不懂在适当的时候另寻视角,由此及彼说开去,使说理推陈出新。比如以“品味”为题来写一篇议论文,很多同学往往囿于论述“生活中要处处表现我们的人格品位”,这样的论证说理不仅毫无广度深度,还易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而有一个同学却这样写,作文一开头用一句饱含哲理的话引出“伟大的人都是在不易为人知处,在细微处成就了他们的品位”,然后紧扣“细微处成就品位”,举了周总理在灾区视察迎风与群众讲话的细节,举了马秀英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为部队官兵送亲自缝制的鞋垫等事例,写到这里,还很一般,但紧接着他宕开一笔写道: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我们的时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美好的时代,但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而车上站着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了,却不愿去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了;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飙升,价值观却成倍的下降了;我们都牢记着“此仇不报非君子”,却全忘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的社会需要经济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良知。当社会整个呈现出一种暧昧的姿态时,我们应该有责任挽救社会的道德危机。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马秀英,用我们朴素的行为去证明我们的品位、我们社会的品位。所以我们应该向社会大声疾呼:“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其实不需要我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用自己的行动去坚持自己的良知,哪怕是一双鞋垫,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双温暖的雙手……只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入手。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我们可以遥望,我们的社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并没有一味用同一个视角论述,而是由此及彼,宕开一笔谈论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论证的思维不仅得到拓展延伸,而且还把主旨上升到扭转低俗世风的高度上来。做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了该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议论文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深度。
要让说理由此及彼,宕开一笔说开去,在写作时我们不妨常用这些语句:“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就拿……来说吧”“这又让我想起了……”“看完……,我辍笔沉吟、掩卷沉思,我又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无独有偶”“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还想到另外一层道理”等。
二、巧用设问宕开一笔
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设问做开头,则可直接引出论点,入题较快,简洁有力;而在论证说理过程中,用设问说理,不管设问出现在文章的哪个部分上,都能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的作用。因此,设问用得好,既可吸引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又可纵深拓展议论文说理的广度与深度。例如,201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标签时代的理性目光》一文,作者一开头就一个设问“同是提到空谷,为何一些人会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在求解中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渲染下,对于模棱两可的事物,人们对它所贴的标签也不尽相同”。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人们何以相信自己所贴的标签,抑或是模仿他人所贴的标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标签时代,保持理性的目光呢?”不仅对人们的习惯思维提出质疑;还通过连续提问,使文章宕开一笔,层层推进,反映了该考生极高的思维水准。且看他的最后几段:
那么,我们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标签时代,保持理性的目光呢?
首要的便是认清自身视野的局限,承认真理的无法触及。就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本体在认识之外。”本体是无法抵达的,更非一个标签可以囊括的。对于曹操,你可以贴上“奸雄”的标签,亦可以贴上“英雄”的标签,不一而足。而对于空谷,亦不可如此简单地一概而论。而要无限逼近真理,便要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考量,从而得出最接近事实的答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照单全收,而是要永葆独立的思想,对一股脑涌来的信息加以甄别。唯有此,才能摆脱标签的束缚,以更理性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
标签时代,我秉我尺,跳出标签的桎梏,我们会发现真实的世界是如此的缤纷灿烂,而空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单调乏味。
再如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小杯子大道理》的结尾: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
文章通过步步设问,宕开一笔。从“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一连串的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并警示可能会“遭到‘文明的惩罚”。读完之后,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掩卷沉思吗?
在承上启下的语句中,我们用上导引词“为什么……”“如何……”“怎么样……”等,不仅可以起到引领思维拓展延伸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三、由正及反宕开一笔
我们都知道,认识事物时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因此,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正面反面的角度能使对问题的分析显得全面辩证,避免了因只论及一面而引起的论证偏颇片面的失误,同时也使论证的思路显得更为开阔,更有变化。如一位学生写的《在喧嚣中寻求“静”土》:
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琦曾说:“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成为一代大家。在安静的日子里,他们与文学进行着心贴心的交流,由此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非停留在表面。他们无视外界的喧闹,无论是褒是贬,静下心来,成就自己。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人才荟萃的稷下学宫中总能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最终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人类科技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安静如桃花源般的世界虽宁静和谐,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在技术的革新与相互促进中,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该生由正而反宕开的这一笔,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很自然地由上文正面的论述转到了下文反面的论述,使文章增加了新的议论领域,扩展了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思路明晰而流畅。这也是本文最为阅卷教师所称赞的。
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然而”“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等词句完成。作文如经常运用这种转折词句,议论就会不断深入,就会出新意。
四、用欲进先退宕开一笔
“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兵法古已有之。借用到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就是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语意一转,借此宕开一笔,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是一种以表面退让的形式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说理打下基础、埋下伏笔的方法。当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退”是基础,是手段,“进”才是深入,是目的,重点在“进”。试看以下两段文字:采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迂回”战术,可能会使我们的说理、分析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1.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2.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任性”都隐藏着不好的本质。在我的身边,学习好或是热心肠的人也会被称为“任性,这里的”任性“就与网络上那些捧場的”任性“不同了,人们将善意化为玩笑,实则是在赞扬美好的事物,表达自己对这种”任性的喜爱。
在我看来,善意的任性可取,而那些披着“任性”外衣,实则粗俗不堪的任性应该杜绝。只有人们看清“任性”的本质,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时,虚伪的任性便会从生活中消失了吧。(《人性背后》)
从以上文字可见,采用“退一步”的“迂回”战术,可使我们的说理分析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当然,这“退”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冲淡主体内容,造成反客为主之弊。另外,在写作时我们不妨恰当地运用 “诚然” “固然”“毋庸置疑”等表示让步的词语,使宕开一笔更为自然。
宕开一笔天地宽。运用宕开一笔技法进行写作,一方面思路要宽,要善于展开联想,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遇浅能深,遇小能大,遇直能曲,遇劲能婉;另辟蹊径,方能别有一番天地。另一方面,要不断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提高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能力。否则,“胸中无沟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天下书,不能道一句。”(王夫之《古诗评选》)即使一笔宕开了,也会不知所云。
(朱传庆 福建省武平一中 3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