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2015-06-23张延平王欢欢
张延平,王欢欢
(1.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张延平1,2,王欢欢1
(1.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的结构性不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与我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不合理有关.文章依据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的四维分析框架“环境—要素—结构—功能”进行中美比较分析,综合判定美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属于“超三螺旋模式”,我国的属于“双螺旋模式”.最后,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并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改进建议:分2阶段推进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演进发展;坚持现行经济体制下的三螺旋组织模式复位及演进提升;行业协会及三螺旋接口组织的发展壮大;相关利益者积极参与并实现利益契合;基于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三级递阶协调控制.
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市场经济体制;超三螺旋;AGIL功能分析
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是一种协同演化发展的关系.依据CASTELLS等[1]所提供的1920~1970年及世界劳动组织(ILO)所提供的1970~2002年美国产业及就业数据,可以发现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基本上长期协同一致.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协同性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2-3],这将会直接阻碍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
美国的产业演进与人才培养开发实现了长期动态适配演化,而我国却不能,两国学者试图对此给予解释.LEYDESDORFF等提出“官—产—学”三螺旋理论,认为美国政府、企业与大学形成3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从而推动了美国社会多领域协同创新[4].而关于我国的原因:①我国的劳动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结构性偏差,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5];②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6].如追溯源头,则与产业人才开发有关.其中,产业人才开发组织能否科学合理的设置,又是关键性的前提基础.正如贝尔纳所言“不能认为任何种类的组织对于科学都会是适宜的.找到科学所必需的组织种类这个区区小任务本是一个科学问题”[7];近年来,我国较多学者开始应用三螺旋理论研究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问题.如有学者应用三螺旋模型解决我国“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困境;还有学者应用三螺旋模型解决我国拔尖人才、创业人才和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8-9].
我国学者高度认同政、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并竞相使用来解决我国人才开发及与产业演进的协同匹配问题.但需进一步思考的是:美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就是三螺旋模式吗?三螺旋组织模式是否适合我国,需不需要考虑中美的国情差异?在国情差异的影响下,中美两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各是什么类型?我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需如何进一步演进与提升?截止目前,上述问题尚未有理论文献予以全面系统的解答.本文将以系统学为理论基础,依据“环境—要素—结构—功能”的四维度分析框架,辨析及判定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异同.上述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人才开发理论和产业转型升级理论.另外,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对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教后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开发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1 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四维比较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产业人才是指适应3大产业及各行各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不含学术型人才[10].而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综合上述2个定义,将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界定为实现开发产业人才目标,进而支撑产业发展演化而形成特定的功能性社会经济系统.
本文遵照系统学理论观点,对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环境—要素—结构—功能”四维度进行一一比对分析.其中,主要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外部环境的主导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分析.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分析
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干预下的一种经济体制.按国家干预程度的高低可分为2种经济体制类型①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类型划分参考了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观点.:①国家政策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即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②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即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中美市场经济体制类型的判定及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中美市场经济体制类型的判定及具体比较Table 1 The judgment and specific comparison on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yp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那么,在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人才开发这一社会经济组织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与制约呢?下面,依照“要素—结构—功能”次序加以逐一分析.
1.2 组织要素的比较分析
组织要素(成员)是构成组织系统的基本单元或组成部分.一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影响到该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要素(成员)的构成,以及各个要素(成员)的地位及参与程度.
1.2.1 美国的实践分析
在美国,产业人才培养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跨界合作是产业人才开发的本质特征[11].具体来看,受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体制影响,致力于产业人才开发的力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参与的成员具体有政府、行业协会、个体企业、学校、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等.其中,政府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宏观协调.如制定的法律有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1917年的职业教育提案、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案》和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计划等;美国的高校(培训机构)发挥着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应用性人才开发,美国都十分强调合作教育.截止21世纪初,美国开办不同层次、类型和形式的合作教育高校达1 100多所,参与全美高教合作教育的企事业单位达5万多家;美国的行业协会及个体企业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美国有10万多个行业协会[12],在产业人才开发方面的功能作用有:向立法和行政机构提出产业人才开发的各项建议;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响应行业中短板性的培训需求并开展相应培训,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应培训;调查及向各层次学校及培训机构传递行业培训需求,并与其共同开发培训课程等;另外,众多的中介机构及社会团体组织也会参与其中,起着润滑和助推的作用.如美国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约有15 000余家,对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1.2.2 我国的实践分析
在我国,受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体制影响,致力于产业人才开发的成员相对较少,具体有政府、学校(中职、高校和部分培训机构)和少数企业等.其中,政府起着“当仁不让”的主导作用.2003年明确了“党管人才”的原则,确定了政府是人才开发的主导者,这与我国计划调控型经济体制相辅相成.目前,我国政府对普通高校实施条块分割的三级管理体制;我国的学校(中职、高校和部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挥着“当之无愧”的主体作用.截止2011年5月份,我国共有高校3 152所(不含港澳台),这些高等学校几乎承担着一次产业人才开发的大部分重担①中职院校在我国的数量较为庞大,也起着一次产业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实践中中职院校基本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人才..但是鉴于现行的高教管理体制,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尚未得到充分的尊重[13].高校与企业及行业交流合作较少,即使有所合作也是短期合作和松散的合作[14];我国的少数个体企业发挥着参与性作用.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企业较少参与论证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更较少有入主学校管理机构中去实施治理的;企业支持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程度低,大部分主要是提供实习机会而已,且实习活动流于形式;另外,我国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在产业人才开发方面发挥着微不足道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上述组织在我国整体上发展相对滞后,且社会认可度较低.
1.3 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组织结构是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形式及排列组合.一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影响到该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要素(成员)之间的联结形式,进而会影响到组织要素(成员)间的排列组合.
1.3.1 美国的实践分析
在美国,受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系统中各成员间的相互联结呈现了主副结合的特点.其中,政府、产业(行业协会、个体企业)和高校(培训机构)是第一梯队的主体成员,三者相互联结属于主体结构联结.而其他的双边或三边中介及社会组织对主体成员的联结,是第二层次的联结,属于副体结构联结.
主体结构的联结形式含有政—产、政—学、学—产的双边互动联结,也含有政—产—学的三边互动联结,具体见图1.首先分析双边互动及实现的具体形式:①关于政—产的双边互动.由于特殊性及重要性,美国对人才培养开发的干预力度较大,实施联邦与州、地方政府的三级分权制管理模式.联邦层面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具体使用立法和教育资助等手段进行调控[15];而州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具体管理.各州及地方教育管理机构主要由负有决策职能的教育委员会和负有执行职能的教育部门组成.以州为例,州教育委员会一般成员有7~10人,成员有州长、教育部门官员,但主要成员还是本州关心教育事务的贤达,包括有较大比例的企业届人士[16];由此一来,企业界进入了州的教育决策部门,建立了常规的政—产的双边互动关系.再加之各行各业的协会组织亦会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及时地与政府部门互动交流以及建议有关人才开发的具体事项,从而又建立起了政—产的非常规的双边互动关系.②关于政—学的双边互动.由于政府部门与高校在人才教育与开发方面天然的存在着业务合作关系,故政—学间的双边互动也便天然的存在着.③关于学—产的双边互动.美国较多的企业董事及经理直接担任高校董事会的董事.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例,早在1996年的39名董事中,就有工商企业董事23名[17].还有,美国众多企业会以合作教育项目方式间接参与及管理学校的教育工作.由此一来,学—产间的双边互动关系便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再分析政—产—学三边互动及实现的具体形式:但凡涉及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法案时,国家相关部门会邀请产业及学校等相关利益者对相关议案进行审议并发表建议.或者,但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且区域人才又相对短缺时,政府便会以资助项目的方式主动促进产业与学校合作开发人才.如从1995年开始,为了满足美国带顿地区企业对制造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入资金约500万美元,在带顿地区的辛克莱社区大学设立了高级制造教育项目.在课程开发中,一些行业机构,比如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SME)对课程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达标要求.由于政产学三方合作教育,该项目最终的实施效果极佳[18].
副体结构联结形式含有双边和三边助推联结2种.无论是双边助推,还是三边助推,中介机构或社会团体组织都是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来发挥功效的(见图1).以卡耐基基金会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前,卡耐基集团拨款100万美元给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成立了一个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全国性的组织,在15 a内产生了23项重要报告和专题研究,对各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政府关于教育的决策有重要影响[19].可见,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一行业的利益,并通过提供研究报告的方式,与大学和政府进行了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实现了政—产—学互动中的润滑及助推作用,属于典型的三边助推联结.
图1 美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的联结形式Fig.1 Couplingmodes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of America
1.3.2 我国的实践分析
在我国,受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各成员间联结呈现了简洁单一的特点,属于政府主导下的相互联结形式.具体联结形式含有政—企、政—学间的强双边互动和学—企间的弱双边互动,具体见图2.首先来分析政—企、政—学间的强双边互动及实现的具体形式:在实践中,我国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对口的政府管理部门分别对高校和产业进行指导和管理.教育方面,我国政府对普通高校实施条块分割的三级管理体制.教育部代表中央具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可颁布法律规章和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来统筹管理各层各类高校.另外,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教育部门可通过拨付财政经费和核定招生指标等手段来具体管控各自所属高校.由此,政府与高校间形成了极强的政—学双边互动;经济管理方面,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地区政府对经济及产业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和管理,以发布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及限制性政策为指导和管理手段.由此,政府与企业间也形成了较强的双边互动;再分析学—企弱双边互动及实现的具体形式:在实践中,高校与行业协会之间基本无任何互动关系,来源于底层的高校与企业间的直接互动较少且简单,而来源于顶层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学—企互动也少之又少,这缘于负责产业及负责教育的主管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也不是十分通畅.
图2 我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的联结形式Fig.2 Couplingmodes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of China
1.4 组织功能的比较分析
组织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互动属性及互动能力.PARSONS等认为任何社会系统都面临一些大致的功能需求,即AGIL功能需求[20].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功能的具体比较见表2.
2 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归纳及整体比较
2.1 组织模式的归纳
美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系统中的各成员间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主副结合的特点.其中,政府、高校和产业(行业协会、个体企业)间的契合算作第一层次,属于主体排列组合.政府、高校和产业间的排列组合形式含双边有交集和三边有交集的2种情况.双边或三边中介及社会团体组织再与政产学的契合算作第二层次,属于副体排列组合.
对应政府主导下的的联结形式,我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各成员间的排列组合也呈现出政府主导的特点.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高校具有全面的交集,而企业与高校间略有交集.
整体来看,美国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有着三螺旋模式的主体特征,且又纳入了中介机构及社会团体组织这些三螺旋结构接口组织[21].因此,该组织模式已完全超越三螺旋模式,本文将其界定为超三螺旋的网络组织模式,具体见图3.而我国的产业人才开发明显呈现出了在政府主导下的双螺旋联结互动的特征,本文将其界定为双螺旋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具体见图4.
2.2 组织模式的整体比较
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①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368页.据此推论,中美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的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目标应具有同一性,即实现产业人才开发并协同产业的演进发展.
表2 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功能的比较Table 2 The comparison on organization functions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图3 超三螺旋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Fig.3 Super triple helix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图4 双螺旋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Fig.4 Double spiral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对2种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下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具体比较见表3.
3 完善我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建议
美国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协同的成功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其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的强大生命力,值得参考与借鉴.我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进一步需在如下5个方面进行完善与改进提升.
表3 中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整体比较Table 3 The overall comparison on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演进路径的选择
具体演进路径:在坚持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体制前提下,分两阶段推进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的演进发展,第一阶段先将目前的双螺旋模式推进至三螺旋模式,第二阶段进一步优化演进至超三螺旋模式.
(2)坚持现行经济体制下的三螺旋组织模式复位及演进提升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方面的结构性失调,根源问题不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类型.究其实质,根源问题在于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不科学不合理,未能很好的匹配我国的经济体制类型.因此,调整优化现有的组织模式是当务之急.具体的调整优化,应以坚持我国的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承认政府的宏观调控角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撬动产、学积极参与并相互协同.我国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目前急需改进的方面有:①自身体系内的横纵向协调优化.首先,提升横向协调的水平.建立政府部门间横向协调机制,加强教育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合作,甚至可合署办公;其次,提升纵向协调的水平,即提升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水平.在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建设方面可同时施行分权制,中央仅负责应用型人才的宏观调控,地方负责具体实施与管理;②促进竞争.一方面要大力促进高校间的竞争,可引入学生、社会及行业的综合性评价机制,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标准,对高校进行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尤其可进一步激活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竞争压力下,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政—产—学三方合作.③促进合作.加速建设和完善相关合作开发人才的法律法规和奖惩机制,为政产学三方合作清晰界定责权利.可见,这种“政府主导型”三螺旋组织模式的复位并非偶像化和形而上学化,而是基于对我国经济体制从属于“计划调控型”的理性判断与理性选择.在三螺旋组织模式复位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壮大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并引导这些“相关利益者”性质的机构融入至产业人才开发组织中来,提升整体组织的活力和动力.
(3)行业协会及三螺旋接口组织的发展壮大
美国的经验表明,若想建成超三螺旋型产业人才开发组织模式,亟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发展壮大.可分2步走:①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提升行业协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使其实质性地成为行业发展的指导者与管理者.进而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人才开发方面的政与企、学与企的双边对接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下的三方利益契合[22].②正确认识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团体的三螺旋接口的功能作用,应规范和发展一批优秀的中介及社会组织,使其实质性的成为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及推动者,在产业人才开发方面给予有效的润滑及助推,最终形成产业人才开发组织网络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良好局面.
(4)相关利益者积极参与并实现利益契合
美国的经验也表明,产业人才培养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参与.而目前,我国参与产业人才开发的成员较少,主要是政府和高校.将产业人才开发的相关利益者全部纳入进来,并理顺合作关系及合理分配利益,这是当前我国产业人才开发组织建设的难点,也是必由之路.可分2步走,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改革,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教.鉴于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而学术型人才培养具有全国的共性,故本文建议对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应进行地方分权,而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可继续实行中央集权.由政府主导,出台法规、政策及奖惩措施,促进高校间、企业间的竞合[23],进而推动政产学三方契合,并最大程度的实现政产学三方间的协同与共赢;②由政府主导,出台法规、政策及激励措施,将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纳入进来,发挥其“锦上添花”的功效.与此同时,让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依据贡献分享回报.最终,实现政—产—学—中介(社会组织)多赢的局面,推动产业人才开发的自组织运行.
(5)基于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的三级递阶协调控制
美国经验表明,实施地方分权更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与区域人才开发的协同.因此,建议实施高等教育地方分权改革,像区域经济管理分权一样,中央对应用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保留宏观调控权①,而将具体的规划及管理权限下放至省市地方政府.这样一来,省市地方政府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开发”双权合一,更有利于统筹协调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在上述分权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人才开发的中央—省—市三级递阶管控.其中,中央相关教育及产业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综合评估全国的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的协同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奖惩措施进行调控与引导;而省、市两级教育及产业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联系本地区层面的行业协会、个体企业、相关中介机构及社会组织,引导及激励彼此合作且契合成超三螺旋组织,具体以专家委员会的形式评估及优化本地区的产业人才开发.如此一来,政府主导下的超三螺旋组织模式横向实现了对“政—产—学—中介”等组织的融合,纵向实现了“中央—省—市”的三级递阶管控与推进.产业人才开发自组织的初始架构及运行模式将会初步显现.
[1] CASTELLS,MANUEL,AOYAMA,et al.Towards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Employment structure in G-7 countries 1920-1990[J].Int Labor Rev,1994,133(1):67-73.
[2] 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6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7.
PAN CG.60 years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 China[M].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09:57.
[3] 王琴梅,张勇.中国“用工荒”和“就业难”矛盾探索——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8):83-87.
WANG QM,ZHANG Y.Conflicts exploration between“Labor Shortage”and the“Difficult Employment”in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iple helixmodel[J].Econ Manag,2011(8):83-87.
[4] LEYDESDORFF l,ETZKOWITZ H.Emergence of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Sci Public Policy,1996(23):102-115.
[5]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26):9-13.
YU G H,ZHANG CY.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issue in China[J].Modern Econ Sci,2004(26):9-13.
[6] 袁霓.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J].改革与战略,2011(12):180-183.
YUAN N.China's current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its adjustment[J].Reform Strat,2011(12):180-183.
[7] 邹波,孙垠.三螺旋视阈下的科学知识生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02-105.
ZOU B,SUN Y.Scientific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view of hybrids of triple helix[J].JHarbin Instit Tech:Soc Sci Edi,2012,14(5):102-105.
[8] 宋菲,李俊龙,潘磊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9):59-62.
SONG F,LIJL,PAN L Q.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university system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y[J].High Agr Edu,2011(9):59-62.
[9] 刘英娟.“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39-41.
LIU Y J.Study on the train model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y[J].Edu Occup,2013(33):39-41.
[10]姜运生.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80-110.
JIANG Y S.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s cultivatingmode in the local academies[D].Harbin:Harbin Nomal University,2011:80-110.
[11]张兄武.责任共担、四方联动:构建新型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27-131.
ZHANG XW.The“Quartet Interaction”trainingmode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Shared Responsibility”[J].Res High Edu Engin,2010(5):127-131.
[12]刘爱成.红红火火的美国行业协会[N].人民日报,2002-10-23.
LIU A C.The thriving American industry[N].People's Daily,2002-10-23.
[13]刘丽平.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4):38-41.
LIU L P.Characterristics and inspiration of devo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J].JNorthwest Adult Edu,2007(4):38-41.
[14]刁叔均.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2-95.
DIAO S J.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and production in the USA[J].JWuyi Univ:Soc Sci Edi,2004(3):92-95.
[15]李静.美国联邦政府教育角色变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55-67.
LI J.Research on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s role shifting in education[D].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2:55-67.
[16]李涛.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的分权制管理[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81-90
LIT.Research on the decentralized administration of American adult education[D].Chengdu: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2007:81-90.
[17]蒋桂仙.美国大学董事会的运作及特点——以芝加哥大学为例[J].董事会,2007(8):51-54.
JIANG G X.The ope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oard of directer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Set Chicago University as example[J].Board Direct,2007(8):51-54.
[18]甘春华.产业升级与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以梅州和美国为例[J].成人教育,2010(8):95-96.
GAN C H.Reference of experience to cultivate talent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manufacturing skills:SetMeizhou and A-merica as example[J].Adult Edu,2010(8):95-96.
[19]凌远宏.基金会:美国教育发展的促进力量[J].世界教育信息,2007(9):63-67.
LING Y H.Foundation:The stimulative strength to develop American education[J].World Edu Inform,2007(9):63-67.
[20]PARSONS,NEIL JS.Economy and society[M].New York:Free Press,1956:98-107.
[21]HENRY E.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M].London:Routledge Press,2008:92-96.
[22]潘东华,尹大为.三螺旋接口组织与创新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研究,2008,26(5):1073-1079.
PAN D H,YIN DW.Triple helix interface 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innovation[J].Stud Sci Sci,2008,26(5):1073-1079.
[23]江华,张建民,周莹.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为案例[J].社会学研究,2011(3):136-152.
JIANG H,ZHANG JM,ZHOU Y.Interests align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relations in transitional China[J].Soc Stud,2011(3):136-152.
Th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om parison on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ZHANG Yan-ping1,2,WANG Huan-huan1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At present,industrial developmentand structural incoordination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becomingmore and more prominent,which is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unreasonable organizationmodel of industrial talen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a four-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Environment-elements-structure-function,the paper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nd judges comprehensively the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in America belongs to super triple helix,while the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organization in China is double spiralmodel. Finally,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from American developmentand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e paper proposes improvable proposals:boost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 personne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mode in two stages,adhere to the reset and promotion of super triple helix mode under current economic system;the developmentof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riple helix interface organization;stakeholder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implement the interests fit;three-level hierarchical coordination control based on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talent development;organizationmode;market economy system;super triple helix;AGIL function analysis
F 22
A
【责任编辑:陈 钢】
1671-4229(2015)03-0074-08
2015-03-20;
2015-03-3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4000732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资助项目(GD14XGL5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项目(GD12CGL07)
张延平(1978-),男,副教授,博士.E-mail:zhangyanping2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