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消费与体育参与程度的关系探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2015-06-23马鹏
文/马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师范大学非体育系学生50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统计问卷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回收率94%。其中女生问卷回收22份,回收率88%,男生问卷25份,回收率100%。
(2)文献资料法。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体育参与、体育消费、消费动机等文献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指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育参与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被调查回收的47人中有33人在空余时间会参加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70%,其中男生占18人,女生15人;有14人表示在空余时间不会参与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女生各7人。
2.学生体育参与频率时间
学生每周运动频率以3-5次居多,每周运动次数5次以上的则很少。而且在运动时间上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有14人占28%;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的有16人占32%;运动时间在1-2小时的有10人占24%。
3.学生体育参与动机
根据调配结果统计,学生体育参与动机大为不同,其中锻炼动机为锻炼身体的有22人次;锻炼动机为兴趣爱好有12人次;锻炼动机为学习需要的有9人次;没有锻炼动机为人际关系而进行锻炼的学生;锻炼动机为同学影响有3人次;锻炼动机为减肥的有8人次;锻炼动机为其他的有3人次。由于在问卷中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为多项选择,所以统计总人次高于调查人数。
3.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及消费特点
(1)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与用于体育消费数额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大多集中于800-1200元,但是平均用于体育消费支出数额大多处于50元以下,说明学生在体育类消费水平偏低。并且在调查结果中,有27人选择有购买过体育实物产品,9人选择有参加过体育培训班,5人选择有购票看过体育比赛,16人去过体育收费场所锻炼,16人有购买过体育报刊杂志海报等物品。
(2)学生消费特点分布
①空余时间有无参与体育锻炼*有无购买过体育类实物产品
根据问卷统计反馈,有20人表示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消费,有27人表示有过问卷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的体育消费。在有在空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33人中有9人表示在空余时间有参与体育活动但没有进行过体育消费。在没有参与体育活动的14人中有11人在空余时间没有参与体育活动但有进行过体育消费,有3人在空余时间没有参与体育锻炼却有购买过体育类实物产品。
②空余时间有无参与体育锻炼与有无购票看过体育类比赛
根据问卷统计反馈,学生无论在空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对通过购买门票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比例都相当小,在调查结果中,空余时间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中有3人有过购票看体育类比赛的经历;空余时间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中有2人有过购票看体育类比赛。
③空余时间有无参与体育锻炼与有无去过学校收费性场所锻炼统计结果
根据问卷统计反馈,在空余时间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有13人去过学校收费性场所锻炼,占总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39%。而且据问卷结果显示,影响他们去收费性场所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其价格水平和配套设施。
④空余时间有无参与体育锻炼与有无购买过体育报刊杂志画册海报等物品
根据问卷统计反馈,有购买过体育报刊杂志画册海报等物品的有16人,其中在空余时间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有11人,空余时间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有6人。说明学生无论是否参加体育锻炼都有可能这类物品中有一定消费。
三、结论
1.大学生自主性体育参与总体上达到“一般”水平。调查统计结果有70%的学生在空余时间有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在总体锻炼时间与频率上大多在30-60分钟和3-5次每周。
2.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认知上整体上比较良好。调查结果中锻炼动机为锻炼身体的有22人次;锻炼动机为兴趣爱好有12人次;这两种动机均为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所占比例在70%以上,说明学生在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认知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不高。在调查结果中,有27人选择有购买过体育实物产品,9人选择有参加过体育培训班,5人选择有购票看过体育比赛,16人去过体育收费场所锻炼,16人有购买过体育报刊杂志海报等物品。
4.学生的体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其体育参与。根据问卷统计,之前不参与体育运动,有19人会因为购买了体育报刊、杂志、画册海报等物品而可能参与体育锻炼。
[1]罗建英,张辉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6).
[2]吴玲敏.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3)
[3]刘洪俊.髙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査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99—102.
[4]张同香.重庆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査与影响因素分析 [D].西南大学,2011(5),33—35.
[5]姜志明.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与影响因素分析 [J].运动,201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