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接二连三” 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2015-06-21文丨

当代贵州 2015年42期
关键词:瓮安县瓮安全县

文丨 钟 旻

围绕“接二连三” 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文丨 钟 旻

瓮安县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推动农业规模化、高效化和现代化。

7月15日至16日,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黔南州罗甸县、惠水县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体现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加快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近年来,瓮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两条底线”,立足新思维,适应新常态,积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强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2014年,瓮安实现农业总产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13.99%;第一产业增加值17.47亿元,粮食总产量18.17万吨;非粮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85.80%,名列黔南州第二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519元,名列全州第二位,提前2年达到小康水平。

优一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村经济首先是要搞产业,没有产业化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近年来,瓮安以“543581”(发展5个主导产业,建设4个产业示范带,培育3个辅助产业,建好5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形成8个特色示范乡镇,办好100个规模种养业示范点)示范工程为抓手,采取园区带动、项目拉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坚持园区带动,像建工业园区一样建农业园区。早在2013年,瓮安就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行动计划》,今年又出台了《瓮安县创办农业示范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将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快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猴场、建中、岚关和江界河4个农业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瓮水、中坪、平定营3个农业产业园建成州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86个,农民合作社46个,建有核心示范基地2.8万余亩,辐射带动8.6万余亩,带动农户84000余人,总产值达12亿元,累计销售收入8.67亿元。

坚持项目拉动,推进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茶产业项目,大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修订完善茶产业发展意见,着力将瓮安打造成“都匀毛尖”名优茶基地、珍稀名贵茶基地。将省财政茶产业项目专项资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茶种植项目资金、省扶贫办茶叶种植项目资金、石漠化治理茶叶种植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后捆绑使用,推进茶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打造岚关、瓮水、建中、中坪、玉山5个万亩茶园示范基地。截至今年6月,全县茶园面积达18.34万亩,茶叶加工企业有52家,实现产值10675.3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将实现茶园面积20万亩,成为全省20个20万亩以上的茶叶生产主导县。同时,以生猪养殖小区示范建设项目和果蔬产业发展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牛、羊、生态渔业,以蛋鸡、土鸡、山鸡为主的特色养殖和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提高产销能力,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接二产: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基础,但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必须要有保障,就是农业经营体系,没有农业经营体系的支撑,产业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瓮安通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强化示范引领,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培育“五个一批”(培育一批专业大户示范户、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户、一批家庭农场示范户、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规模种植企业、养殖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了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3家,其中省级14家、州级32家、县级17家;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作坊500余家,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8亿元,带动农户3.55万户。其中,冬秀孃泡椒、左氏皮蛋、黔中粮油、柴姨妈黄耙、贵山茶叶等40家企业获QS认证,8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4家企业12个品种获贵州名牌产品称号。

同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愿互利的精神,建立示范社联合评定机制,把示范社作为扶持重点,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壮大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8个,注册资金3.56亿元,其中省、州、县示范合作社17家。此外,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出台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认证标准、登记注册办法,明确准入门槛,引导农户兴办家庭农场,促进农户向农业企业转变,从现有种养大户中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发挥带动示范作用,目前共发展家庭农场29家。

健全服务体系,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一是服务端口前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县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经营性的服务体系,在县、乡两级群众服务中心增设农业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以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农产品社会营销等多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今年上半年,县、乡两级农业服务窗口接待咨询农户3万余人次,帮助办事实事1000余件次。二是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发展思路,对农业经营型主体采取“企业开单、政府签单、乡镇及部门限时办结”的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对每个项目实行四定两保,即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保证按时核准批准,保证按时开工投产,确保项目“零障碍”推进。

连三产:打造农业发展升级版

依托瓮安丰富的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突出抓好“农旅一体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同时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加速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亮点。以农业园区、林区、茶山和旅游景点相结合,编制了全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型农业,积极实施猴场五彩农业园区、平定营生态田园休闲观光、建中岚关茶旅一体化项目,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建设农产品采摘、农业体验、生态观光、农业科技教育与推广、生态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构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旅游休闲型农业,使其成为面向贵阳的城郊型旅游度假基地和贵州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通过示范打造,瓮安县“农旅一体化”渐成气候,今年已吸引近10000人到茶园体验生活、观光旅游,带动发展200余户农家乐、农家超市,帮助1000余人就地就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以仓储物流设施、电子商务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物流和冷链配送平台,编制全县农产品加工物流规划,制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扶持政策,重点建设猴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搭建电商平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了“淘宝•特色中国瓮安馆”,汇集各乡镇特色产品,形成县域生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支撑体系,目前贵山茶业、柴姨妈黄粑等15家企业、74种产品已入馆。此外,依托瓮安县供销社“万乡千村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建立“农—网”销售网络,目前已有7家农资网点与“农—网”签订了合作协议。

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实现率先小康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瓮安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实工作,推动全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瓮安农业发展“升级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系瓮安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农业产业园区种植的西红柿喜获丰收(瓮安县委办供图)

猜你喜欢

瓮安县瓮安全县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
瓮安县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