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2015-06-19郝素梅
郝素梅
我校是一所农村镇中心小学,下属8所完小。相比于中心校,8所完小无论是设施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中心校体制的优势,提高管理效能,解决中心校与完小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是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规模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优化、高效管理,我们确立了农村中心校“1+X”管理模式。“1”指中心校,“X”指完小,“+”指中心校与完小的相互关系。“1+X”是相互关联、和谐发展的整体。“1+X”,既保证学校统一的管理要求和发展目标,又能极大地促进各个完小、各个部门的自主、均衡发展。
重组机构,形成网络管理系统
学校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在全体教师中公开招聘中层干部,优秀教师被选拔到学校管理岗位。在工作中,给每个部门主管干部压担子、搭台子,让部门主管能够带领一支队伍,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坐标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横纵坐标,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干部队伍的建设,从2007年制定并使用《干部管理手册》,帮助每名干部在工作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在研究中得到提高,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
在“1+X”管理模式形成初期,更加强调从中心校到完小的纵向管理;之后,再通过中心校班子会议及校长协调,由点到面,突出横向联合,形成网络,实现“一中心一盘棋”思想。
创新机制,激活内部发展动力
在尊重人、理解人和激励人的基础上,学校建立干部、教师流动机制。中心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偏远的完小支教,发挥中心校教师的人才优势,加强完小力量;完小优秀教师调到中心校锻炼、提高;干部流动,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新的学校,为新校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
与此同时,为偏远学校的教师提高课时津贴,在制定教师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评优评先中向偏远学校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在条件艰苦的学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稳定教师队伍。对于在支教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教师,每学期末给予表彰和奖励。
此机制让每个人在坐标系中心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产生发展内动力,融入到这个良性循环系统之中,从而促进各学校自主、均衡发展。
典型带动,促进“X”均衡发展
“1+X”管理模式强调中心校的统一规划,均衡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所有事情都同一步调,齐头并进。在实践中,我们将“1+X”管理模式转化为一种管理思想。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任何一个学校(既可以是中心校也可以是完小)都可以当作“1”,通过树立“1”的典型,促进“X”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给各校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依据学校实际,夯实办学基础,挖掘内部潜力,突出学校特色,以本校的特色带动其他学校,促进“X”的发展。如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观音寺完小的绿色环保教育;狼各庄民族完小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天堂河完小以师生阅读为主题的书香校园创建,等等。
尊重个体,实现整体共同进步
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是一个整体,只有每个个体质量优秀、特色鲜明,才能保证整体的均衡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注重搭建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通过现场会、新学期教师动员会、学期末总结表彰会、评选师德楷模等形式,鼓励教师交流经验与反思,共享教育的智慧与火花,促进整体发展。
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的个体发展,构建教师层级梯队成长平台,给教师最大的发展空间。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个体反思、同伴研修的实践中逐渐成长。
“1十X”管理思想的提出,立足于农村中心校和完小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将在协调“优先发展与整体发展,重点发展与均衡发展,单独发展与合作发展,差异发展与共同发展”四个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1十X”管理思想优化管理、提高质量,最终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共同发展。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