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活”起来
2015-06-19甄雯
甄雯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我们注重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因素,开展阅读积累、独立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陶行知曾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使创造力达到最高峰。”作为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相互激励,勇于表达、敢想敢说。在口语交际练习中,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不应该给孩子压岁钱”,结合这个口语交际练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在班内召开“压岁钱谁来保管”的小小辩论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就会更好地发挥潜能,进而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挖掘教材本身的实践因素。语文教材中大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结构巧妙独特、语言形象生动、表现手法高超别致、体裁各不相同,都闪烁着作者创造的火花。教师可采用绘画、口述、表演、制作等方式,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学习《赵州桥》时,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画图,培养学生将文字通过想象转化成图像的能力,也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实验来验证拱桥比直桥更能承受压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蕴含在课文中的科学道理。此外,还可以设计单元或专题的综合活动,如指导课下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编写小报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还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开展阅读实践性活动。教师也可尝试将阅读积累与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性,所以阅读积累对促进学生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如帮助学生建立“采蜜集”之类的习作本,以《记金华的双龙洞》《山中访友》《秋天的雨》等篇目为例,从自己积累各种好词、好句、开头、结尾,总结写作技巧,到根据各种生活经验、新闻轶事,写出新鲜的小文,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的习作中把握和捕捉学生知识经验迁移的点,正确引导,使学生把相类似的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作文中,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组织独立探究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促进学生探究未知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古诗和古代文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组织学生大量搜集与所学诗文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生平、作品特点与风格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加以指导,并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补,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讨论,加深理解与感悟。这种注重探究与体验的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培养积极情感,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言:“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认知技能、感悟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能打破传统知识的束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出认知新事物的途径;在实践中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精神,使他们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 编辑 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