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2015-06-19颜黎光

传媒 2015年15期
关键词:大学堂社教类节目

文/颜黎光

社教类节目就是社会教育类节目,就是面向社会,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电视专题节目。社教类节目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修正思想、疏导理念和指导行为。社教类节目已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一大节目类型,以题材为划分依据的话,社教类节目主要有社会政法类、教育科学类和经济民生类。

尽管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宗旨是社会教育,但若是说教色彩过于浓重,将无法有效吸引受众眼球,影响传播效果。特别是在泛娱乐化时代,受众对社教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社教类电视节目如何做到引人入胜?下面就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品牌节目、湖南卫视《辨法3人组》、南京溧水区电视台《市民大学堂》等为例,探讨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选题新颖 贴近民生

选题是社教类电视节目的第一环节,确定了选题,也就确定了报道内容和报道主线。电视节目是政府和百姓的喉舌,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社教类电视节目应确保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因此,社教类电视节目在选题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关注民生。2013年3月,南京溧水县撤县设区,农民户籍属性发生了根本改变。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南京主城,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溧水电视台紧紧围绕健康教育、交通法规、文明礼仪、道德宣传等主题,针对性地创办了社教类节目《市民大学堂》,邀请专家学者、各界名人和市民代表进行电视讲学,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比如,首期《市民大学堂》确立了“撤县设区,市民如何融入主城”的主题。这期节目以一段针对性视频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过程,探寻了进城后的生活是否习惯等问题。这是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在黄金时段进行滚动播出后,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反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第二期确立了“撤县设区,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的主题,从以人为本还是以城为本讲起,同样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许多市民主动打进电话,要求成为市民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市民大学堂》成为了真正的“大家讲堂”,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立意新颖。《市民大学堂》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节目选题新颖、立意独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主讲者必须要有主讲者的“范儿”,必须要给人一种权威感和可信性。溧水撤县设区,农民变成了市民,随之而来的是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如何转变的问题。对此,第四期《市民大学堂》确立了“市民如何文明出行”的主题,选题新颖,立意独特,站在了尊重交通规则、关爱自我生命、讲究社会公德的文明高度,以文明出行、人人有责、平安幸福为视角,主持人与受邀嘉宾热烈讨论,不仅深入剖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出行问题,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指出了正确文明的出行方式,形式活泼,引人深思,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传播效果。

百姓适用。社教类电视节目不仅要做到关注民生、立意新颖,而且还要做到百姓适用。南京溧水撤县设区后,原溧水县民众都有着成为好市民的渴望,都有着做一名真正城市人的期盼。《市民大学堂》顺应了民意,满足了百姓的心理需求。比如,在首期《市民大学堂》中,穿插播放了一些行人闯红灯、跨隔离栏等异常危险的画面,为广大受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未来他们一定会加以改进。正因为选题的新颖与适用,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肯定,看了便懂,懂了就用,用了就好。而这无疑是《市民大学堂》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扩大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故事叙事 增强可视

充分认识社教类节目传播的规律,加强节目叙事的故事性,对于提高社教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广泛传播优秀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社教类电视节目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灵活运用电视手法。故事性叙事已经成为所有电视节目追求的重要叙事方式,自然也包括社教类电视节目。由于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专题型节目,因此如果要加强节目叙事的故事性,首先要善于采取灵活的电视手法来展现节目内容。在选题环节,要判断选题是否适合进行故事化处理。在拍摄环节,要分析拍摄题材是否具备故事化元素。而在剪辑环节,则要灵活采取环境铺垫、情节突变、悬念设置等电视创作手法,实现社教类节目的故事性叙事。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就非常重视节目的故事性叙述,善于将那些单调乏味的科学、历史和人文知识,利用灵活多变的电视手法,配以音响效果、声音解说、影音动画等方式,制作成情节紧凑、悬念迭出的科教节目,在寓教于乐中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这些都是节目故事化所带来的巨大益处。再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讲述》等,也非常强调节目的故事性叙述,注重加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就如同观看悬疑大片,在层层推理之后获得了知识,不仅加深了受众的记忆,而且提高了节目品牌忠实度。

善于设置情节冲突。不管是节目的前半部分还是节目的后半部分,社教类电视节目都要善于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冲突。在节目的最初时期,要做到先声夺人,灵活运用倒叙、悬念等方式开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故事情节铺展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好情节冲突设置,让节目始终都悬念迭起,充分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进而实现受众节目观看的持久性,有效培养节目的忠实受众。

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就十分重视情节冲突的合理设置,节目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悬念,冲突性、可视性都很强。比如在《消失的建筑——大秦咸阳宫》节目中,以揭示咸阳宫消失之谜为主要内容和情节主线,开头简短的解说词就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悬念:“这座辉煌一时的国都,已化作层层焦土”,辉煌一时的咸阳宫为何一夜之间消失,受众疑惑丛生,便不由自主地选择继续收看下去,一揭心中谜团。

设计生动的形象细节。任何的电视节目中,令人动容的内容通常是那些朴实的人与事,都是非常真诚的、立体的细节设计与刻画。用细节塑造人物,用细节彰显情怀,用细节渲染环境,增强节目的形象性、可信性和可视性,进而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

在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播出的一期名为《巴掌宝宝》的节目中,就设计了一个“巴掌宝宝”在保温箱中运动的细节,生动形象,令人动容,充分彰显了“巴掌宝宝”顽强的生命力,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他时刻都在牵动着受众的心,一系列的细节刻画,都深深地抓住了受众的心。生动形象的细节设计,无疑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提高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打造个性 提高品质

社教类电视节目要想引人入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就必须加强品牌个性的打造,逐步形成节目自身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品质,不断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节目的受众范围。为此,社教类电视节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端庄优雅,客观真实。由于社教类节目具有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独特性,因此不能走“泛娱乐”之路。在湖南卫视的《辨法3人组》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着装都是正装,显得严肃端庄,同时他们讲话的语气也非常正式,基本不存在长篇大白话讲解的现象。而在还原事件的时候,事件中所涉及的人物全部采用化名,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比如,有一期节目报道了一位母亲失手杀死了亲生女儿的事件,节目最后,主持人张丹丹诚挚地对当事人致歉,希望能够原谅节目再次报道。不难发现,节目充分考虑和尊重了当事人的权益,彰显了人文关怀。此外,节目还对案件进行了深入剖析,始终坚持着客观分析、理性报道的原则,主持人和嘉宾尽可能地客观还原事件始末,尽量从事件中提炼相关法律知识,毫无炒作之嫌或煽情之意。

正面报道,价值引导。社教类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所以此类节目必须坚持正面报道,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辨法3人组》节目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到位,节目中从来不会出现拜金主义,就算在一些节目涉及了青少年花钱的问题,就像每个月给儿女高达2000元的生活费等问题,但总会在某一个关键节点上指出这一做法是错误的,对受众进行理念的正确疏导。此外,《辨法3人组》从未传播涉及性、暴力等不良信息。该档节目是从具体案例中提炼法律知识,坚持正面报道的原则,对受众进行正面的行为引导和法律强化。

注重素质,言行得体。《辨法3人组》的主持人是张丹丹,她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向专家提出受众普遍不理解的问题,让专家进行专业解答。而节目组所邀请的两位法律专家都是资深律师,并且具有丰富的电视上镜经验,所以能够从案件中精准提炼出相关法律知识,为大家提供权威的答案。此外,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常识。主持人和嘉宾的言行都非常得体,彼此配合默契,为广大受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法律意见,强化了受众的法律意识。

社教类节目要不断加强创新,谋求发展,坚守电视媒体的理性阵地,创办意蕴深远的优秀节目。既然娱乐之风盛行,社教类节目可以在坚持社会教育宗旨不变的基础上,让节目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让受众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可以说,社教类电视节目只有在选题、内容、风格等方面加强创新,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提高节目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价值引导和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大学堂社教类节目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西游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