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生态化”的田坝实践

2015-06-19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5年40期
关键词:茶青茶庄生态化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产业生态化”的田坝实践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茶海之心景区 (田 军/摄)

近年来,田坝村入选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重点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践证明,田坝村“产业生态化”这条路走对了。

雨后的早晨,遵义市凤冈县田坝村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村民陈江早早就打理起自己的茶庄,慕名而来的游客让他应接不暇。

“以前只卖茶青收入不了几个钱,现在搞茶旅一体发展,我们农民也能当老板。”陈江说,节假日期间,游客爆满,加上茶叶销售,自己的年收入能达上百万元。

“产业生态化”促进了田坝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百姓致富步伐,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因茶扬名

顺着弯曲的山路到达山顶,一片片茶园星罗棋布于松林之间,犹如一片“茶海”。田坝村就镶嵌在这“茶海”中央,被人们称为“茶海之心”。

田坝村土壤富含锌硒,生长出来的茶叶通过欧盟414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近年出口到了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走进村民陈水波的茶叶生产加工厂房里,30多台机器正有序的运转。陈水波的茶叶加工厂每年制茶20余万斤,净利润近百万,田坝村像这样的茶叶加工小微企业有30多家。

傍晚时分,陈水波的加工厂前热闹起来,小轿车、面包车前前后后开来十多辆,这些车都是来送茶青的。陈水波和妻子忙着过磅、付款,几千斤茶青进了厂房,十多万元现金当即付给了茶农。

“田坝的茶农大多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车来送茶青,这你没想到吧?”陈水波说,村里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守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谁还愿意在外奔波。

这些改变,在“大老板”孙德礼看来,是被“逼”出来的。

“以前的田坝缺水、树少、草疏,曾是全县最干旱、最贫困的地方,农民主要靠救济粮救济款过日子。”孙德礼回忆说,田坝村曾受人戏谑:有女不嫁干田坝,三年两载吃荞粑。

“为了发展产业帮助村民致富,政府采取措施,强制要求群众种植烤烟,结果反而恶化了干群关系。”孙德礼回忆往事仍感叹不已。

水路不通走旱路。上世纪80年代,田坝村开始有人尝试种茶。“因为土壤多为酸性,种不了烤烟,但种出来的茶叶却出奇的好,种茶的就逐渐多了起来。”孙德礼说。

后来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利用当地土壤富锌富硒的优势种茶,茶的品质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看到了政策和环境优势,孙德礼决定承包荒山发展有机茶基地,随后成立了贵州凤冈仙人岭锌硒有机茶叶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集有机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带着乡亲们奔小康才算好汉。”最让孙德礼得意的是,他带领近300户农户成立了凤冈县十字茶叶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设备指导大家科学种茶。

田坝村靠种茶叶成为中国西部第一茶叶专业村,拥有西南最大的万余亩富锌富硒有机茶基地。全村发展茶园2.7万亩,经过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基地近2万亩。

如今的田坝村,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农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其中95%的收入都来自茶叶。

短信》10月16日,以“健康之旅·养生黔南——游风情小镇·品岩画神韵”为主题的黔南州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龙里县开幕。

依茶绿村

“我们田坝人的住房10年发生了大变化,从茅屋到庄园,再从庄园到花园。到处都是绿茶鲜花,子孙后代都享福。”田坝村老茶农陈世友说。

今天的田坝,成了凤冈人最早实现绿色梦想的地方,也是凤冈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1998年,凤冈县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写入了《凤冈县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凤岗于2003年对“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进行了设计和充实,提出了“四绿工程”:“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凤冈进一步提升绿色战略理念,巩固和深化生态建设成果,提出“建设有机田园,发展生态经济”的新目标。

说起如今的生活,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现在生活环境好、生活水平高,我们过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成为田坝村的亮点工作之一。村里产业路、旅游观光路四通八达,许多村民新建起了独特的黔北民居。

茶农还在茶园里种植桂花、香樟、桃花、梨花、李花、紫荆花等树木,形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的怡人美景。

近年,田坝村入选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重点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去年底,田坝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含茶园)。实践证明,“产业生态化”这条路走对了,田坝村用10年余时间,完成了效果显著的生态“逆袭”。

靠茶富民

登上高高的仙人岭,苍松翠柏中的“壹仙迎”茶庄已经客满,前台服务员秦信芝面带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国庆期间的房间已全部被订满。”

秦信芝是当地人,家里种了20亩茶,每亩卖茶青收入六七千元钱,自己在“壹仙迎”上班还有收入,一家5口日子很好过。

在田坝村,不断有旅游大巴和成串的私家车开进村来,操着南腔北调的游客或在仙人岭上漫步,或在茶园里体验采茶,或在茶庄品一杯新茶,其乐融融。

来自遵义的张浩带着公司十几位同事集体来这里游玩。他说,到了田坝才知道什么是美丽乡村。

改变田坝人生活的,除了茶叶种植本身,还有就是旅游。

按照“产业生态化”布局,凤冈县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探索出了“茶旅一体”发展模式。

在陈江的茶庄里,除了游客之外,还有来预定茶叶的商家。“每天都有人,有的来订茶叶,有的直接把才生产出来的新茶拉走,有的则是来谈旅游接待事宜。”陈江说。

2008年之前,陈江只是一个普通茶农,一年卖茶青收入最多五六万元。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建起了茶庄,成为最先尝试“茶旅一体”的村民之一。

几年来,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增强,陈江的茶叶销售范围也日渐扩大,在河南、山东、深圳、重庆、湖南等地设有销售网点,省外销售人员100多个。

随着茶庄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陈江的茶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陈江说:“去年光靠旅游这块,就收入上百万元,接下来准备扩建一栋旅店,继续做大做强旅游接待能力。”如今,田坝村已有40余家这样的茶庄。

以田坝村为核心的“茶海之心”景区有69平方公里,茶叶生产、销售、旅游接待等可吸纳劳动力近2万人。

产业与旅游的联姻,掀起了绿色生态旅游热潮。“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膳、七娱、八购、九住、十学”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受到各地游客青睐。

“产业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田坝村呈现“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态势。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靠茶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生态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朱 江)

首届贵州省大中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暨古诗词创作大赛启动

10月18日,由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组委会、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贵州省大中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暨古诗词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分为两个部分,即知识竞赛和创作大赛。参赛选手将由贵州省内各高校以及各地区中小学校推荐。

大赛活动时间将持续到2016年3月,届时,经过层层选拔的全省各大中小学优秀国学团队将在贵阳孔学堂展开决赛角逐。(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恒)

猜你喜欢

茶青茶庄生态化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武夷岩茶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清闲
晋商渠氏长盛川考略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生态化培养研究
气相色谱检测茶青有机磷农残假阳性峰的判定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鸿德茶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