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顺监狱——中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2015-06-18王崇

党史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顺关东监狱

王崇

在北方名城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房,有一组青红相间的建筑,既带有俄式建筑风格,也有些日式建筑特色。这便是被称为中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旅顺大狱。

两个国家在他国先后建造的监狱

旅顺大狱,也称旅顺日俄监狱,是沙俄和日本先后在中国土地上设置的用以监禁和屠戮中国人民的魔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02年,强租旅大地区的沙俄为了强化对中国人民的统治,在旅顺元宝房强占大片耕地开始修建旅顺监狱。因日俄战争爆发,监狱只建成85间牢房和前楼就被迫停建了。战后,日本占领旅大地区,接手整修扩建原沙俄监狱。1907年,旅顺监狱正式投入使用,牢房由85间增加到253间,另有暗牢4间,病牢18间;1934年监狱院内东北角还建了一座二层楼式的秘密杀人场——绞刑场。监狱东山坡是墓地坟场,用来掩埋被杀害的囚犯。扩建后的监狱可同时关押2000人。随后,监狱院内又陆续建起被服、纺线、织布、洗衣、制鞋、印刷、机械、铁工、木工等15座场房,用于强迫被关押人员服苦役。监狱围墙高4米,总长725米,围墙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围墙外还有窑场、林场、果园、菜地和看守住宅区等。整个旅顺监狱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一座法西斯监狱。

旅顺监狱是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他国先后建造的监狱,因此建筑既有俄式风格也有日式特色。从颜色上看,青灰色建筑为俄国建造,红褐色建筑为日本建造。

从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胜利至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旅顺监狱几易其名。1907年监狱初建时叫“关东都督府监狱署”,1920年8月改称“关东厅刑事所”,1926年10月改作“关东厅刑务所”,1934年12月又作“关东刑务所”,1939年1月定名“旅顺刑务所”,一直沿用至1945年8月。1971年7月,旅顺监狱经过修复,作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1988年,国务院公布旅顺监狱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更名为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

当时的旅顺监狱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主要管理者有典狱(监狱长),下辖7个系,分别为戒护系(管理押送、执行刑罚、检查信件)、会计系(管理档案、收发文件、统计人数)、用度系(管理粮食、供应物资、运输货物)、作业系(支配劳役、技术监督、对外加工)、教务系(宗教活动、奴化教育、管理书刊)、医务系(管理病牢、处理刑场、检查尸体)、庶务系(管理档案、收发文件、统计人数),编制人员总计120多名。

旅顺监狱设有专门的刑讯室,许多抗日志士、爱国同胞和无辜百姓在这里遭到野蛮迫害。1907年9月26日,日本殖民当局公布《关东州罚款及笞刑处分令》,第一条中明确规定:“被处以三个月以下强劳处分时,对于中国人的犯罪,可按情况处以罚款或笞刑。”1908年9月30日又补充了《关东州罚款及笞刑处分令施行细则》。后来,对拒不招供者和违反“狱规”者,都无一可免地处以“笞刑”。“笞刑”即用竹条毒打,只打中国人。被判处“笞刑”的人,由看守带到刑讯室,将衣服剥光,嘴里堵上湿毛巾,面朝下背朝上捆绑于“火”字形的老虎凳或吊杠上,用灌铅的竹条轮番抽打。有的犯人不堪折磨被打昏后,看守就用凉水将其泼醒再打;有的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甚至被打死。监狱规定,“笞刑”在30鞭以下的一次执行,如鞭数增加30鞭,就增加一次执行。即如果是60鞭,先打30鞭,受刑者被拖回牢房,过些日子,待伤口将要愈合时,再打30鞭,依此类推,这使得受刑者伤口长久不能愈合,导致腐烂化脓,甚至生蛆。

监狱里的“犯人”每天到劳役工场干活,需经过检身室。检身室是为防止被关押者私藏利器进行反抗而设置的搜身场所。每天早晨,“犯人”要到这里脱下囚衣,跨过木杠,面对看守张开口,被看守搜身后再穿上囚衣去工场服役,这叫“过杠”。晚上回牢房也同样程序。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严冬时节,许多老弱者因而被摧残致死。

监狱设有诊断室和18间病牢。表面上许多患病者被送至此处治疗,实际上,只是有些轻伤病者被简单处置后再送回服役,而传染病或者病重者则被直接打上“催命针”,或给穿上特制的皮衣,箍得眼眶和鼻孔冒血,加速死亡。

监狱中除了普通牢房还有暗牢,被称作“狱中之狱”,每间只有2.5平方米,阴暗潮湿。牢房墙壁上有一个内大外小的圆孔,外壁有滑动的铁板,供看守监视之用。被投入暗牢者,除加脚镣外,另被戴上一具特制的“皮手铐”,将被囚者的手腕固定在腰部,使其难以坐、起、卧。只几日,便可使被囚者痛苦地死于牢中。即使幸免一死者,多数也已奄奄一息,不乏瘫痪和因突然受到光亮刺激而失明者。

在监狱东北角,有一座二层楼式的秘密杀人场——绞刑室。原来的绞刑室位于监狱中部,因慑于被关押者的反抗情绪,才于1934年重新修建了这个位于监狱东北角的绞刑室。行刑时,刽子手用白布蒙住将被处死者的面部,将其强行按坐在活板上,脖子套上绞索,然后突然打开活板将其绞杀。随后,尸体被蜷曲着塞进木桶钉上盖,然后埋在监狱外的荒地里。据不完全统计,仅1942年至1945年8月间,就有700多人在这里被绞杀。

“放火”群英

在这座被称为中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监狱里,被关押者中有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国际特工,就是被称作大连抗日放火团的国际情报组。

1933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建立了由部分国家抗日青年参加的、以破坏日本占领区内的军事设施和战略物资为目标的国际情报组织训练班,中共党员姬守先、黄振林、赵国文等人曾在此受训。1934年秋,姬守先等回国后在大连着手组建了“大连抗日放火团”。从1935年开始,他们先后在码头仓库、满洲油漆株式会社、陆军仓库等十余处成功实施了放火破坏行动,并将“火种”引向全国。从1935年到1940年,“放火团”爆炸烧毁日军军用物资78次,烧毁物品可供日军两个师团(6万人左右)使用一年。他们是职业“放火者”,采用以化学药品等技术引爆放火手段,既有效又隐蔽;他们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如果不是后来哈尔滨北满国际情报组负责人被捕叛变,日本殖民当局还不知道这些爆炸都是人为纵火。

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放火团”成员姬守先、黄振林、赵国文、秋世显、邹立升、黄振先、王有佐、吴成江、李化钧、孙文凯、高绪慎、孙玉成等人先后被捕,关押于旅顺监狱。在狱中,“放火”群英们继续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总指挥姬守先入狱后,面对敌人的各种毒刑始终坚贞不屈,没有泄漏任何秘密。日本法官审问他:“你们为何放火?”姬守先反问:“你们为何侵略中国?”日本法官哑口无言。在执行死刑前,监狱长石河竹茨郎问姬守先:“你们放火团有多少人?”姬守先答:“不知道有多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目前遍地都是,不计其数。”又问:“你对日本有什么看法?”姬守先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很快就会失败完蛋的!”日本人恼羞成怒,把在场的中国人全都撵走,然后给姬守先套上了绞索。姬守先高呼抗日口号,慷慨赴死,时年32岁。亲自指挥放火30余次、人称“火神爷”的秋世显,入狱后大义凛然。敌人夹断了他的10指,烧烂了他的面部和胸膛,灌破了他的胃与肺,他走不了路,吃不了饭,但仍与敌人顽强斗争,最终被折磨致死。

“集中营”里的外国人

旅顺监狱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因为监狱中不仅关押了很多中国的志士仁人,还关押了许多外国反战者,包括反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人、朝鲜人及其他国家的人。据当年狱中被关押者杨辅海的证言,1941年“大连市远东军事秘密部情报组”被日本殖民当局破坏时,与他同期的12个人中就有两个外国人,其中一个是埃及人,另一个国别不清,只知道是犹太人。1968年,据曾在旅顺监狱任职的马本源交待: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旅顺监狱关押着2000人左右,其中中国人约有1000名,日本人700名左右,朝鲜人300多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就曾被关押在旅顺监狱。

安重根字应七,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11月初,安重根被押到旅顺监狱关押。从1909年11月14日至1910年1月26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进行了11次审讯。在被问及为何仇视伊藤博文时,安重根列出了伊藤博文的15项罪状,指出伊藤博文不仅是韩国的逆贼,也是日本天皇的逆贼,弄得日本人十分尴尬。1910年2月14日,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决安重根死刑,安重根当庭写下“天地翻覆,义士慨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表达他内心的无奈。在旅顺监狱中,安重根写下《安应七历史》、《东洋和平论》等文章和许多汉字条幅,每写完一张书法条幅,就将自己断指的左手摁在作品上,落款都是“大韩国人安重根”。这个断指的手掌已经成为当代韩国民族主义的象征。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时,安重根穿上母亲为他做的洁白的韩服,走上绞架,从容就义。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

猜你喜欢

旅顺关东监狱
Where Empires Meet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蒙书叙录与缀合
关东汉子
关东找工作
双生茧
SOUNDS OF A CENTURY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
监狱堪比天堂
采摘园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