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在兰花种植上的应用
2015-06-18彭苏琦
彭苏琦
我很喜欢养兰花,家里也种了许多兰花,在控制好根部通风、水分适当和肥料合理的情况下,兰花养殖上还是碰到一些问题:兰花经常得病,平时要频繁地杀虫杀菌,连根部也要灌根消毒,在此之后兰花的抵抗力也就会越来越低。这对兰花和环境都有不利的影响,也增加了种植的难度。经过一番冥想苦思后,我想到了一点:如果在兰花养殖中融入生态养殖,那么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于是,我在兰花种植的过程中引入了生态养殖的实验。
兰花种植中要控制湿度适当是很重要的,而湿度的控制要用到水池、水帘和吸水泵。平常水池是空置的,而水泵要长期运行。结合这一点,我有了一个设想:在水池中养鱼来制造一个生态系统。
根据兰苑的规模来种植兰花,并在兰苑中修建大小鱼池,上网或查看书籍来了解小鱼(这里用的是小锦鲤)的生活习性。在兰苑的鱼池中养殖一定数目的小锦鲤,用少量的酸奶和醋增加鱼池中的益生菌,并用鱼池中的水浇灌兰花。通过一段时间的照料,观察并展示兰花和小锦鲤的生长状况,通过实验的对比,得出结论。
我通过查找资料,得知生态养鱼系统包含以下四个系统:
1. 自动补水控制系统。包括自动上水阀和上水管两部分。
2. 自动过滤系统。包括水泵、过滤材料、排污管三部分。
3. 安全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高水位溢水口、低水位自动控制阀两部分。
4. 水泵控制系统。包括过载保险等组成。
得知这些知识后,我请来了专业师傅用PC塑料板做了一个池子,并装上上述的系统,用在兰苑里。
池子做好后,接下来就是怎么生态养鱼了。生态养鱼最重要的是培养水里的有益菌,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池子的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具备更强的鱼儿抵抗生病的缓冲能力。稳定有效地符合微生物生态系统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在过滤系统第一格用毛刷过滤鱼类,第二格用海绵过滤,第三格用种兰花用后的颗粒植料(因为兰花颗粒植料中有很多像海绵一样的细微小孔)。
接下来培养有益菌。拿一瓶酸奶和半瓶醋(因为酸奶和醋里有天然的有益菌)倒在水里,开动水泵使水进行循环。培养有益菌是要使有益菌在数量上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并占据观赏鱼肠壁上的靶细胞,形成生物保护屏障,这些有益菌的繁殖和代谢,大大地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保存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对建立良好的池子做生态环境(包括鱼体外、体内的微生态环境)进行鱼类健康养殖是十分重要的。
正常的池子微生态环境一旦失去平衡,要重新修复很不容易,养鱼爱好者都有这种体会,池子使用消毒剂后会使水质发白,需要很长时间水色才能恢复到理想状态,这是因为消毒剂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长期或大量使用对观赏鱼生长十分不利(比如用带漂白粉的自来水来养鱼,很难把鱼养得很健康,只有经过改造后的水才能真正是活性水,才能养好鱼),还有杀虫剂及抗生素、激素的大量使用使鱼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降低,所以一定要使生态的有益菌正常了,鱼儿才能自然健康地生长,而不是以毒攻毒走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里。
整个过滤系统做好后,该放鱼下去了。我跟我爸去花鸟市场,买了二十几条10厘米左右的小锦鲤放进鱼池中。
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两个兰苑的兰花生长情况对比如下表:
我同时观察到鱼儿已经长大了许多,而且生长速度很快。现在一年多了,鱼儿都长到50cm左右了,而且,鱼儿们的色泽也变得更鲜艳。我想池子的水越来越清澈,小鱼更有光洁度了,这应该是生态系统在起作用吧!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三个兰苑都使用池中的水浇灌。相比以前用自来水浇灌,有以下几点益处:
①无须浇肥太多。因为鱼粪经过生态系统的分解后,微量元素多了,并产生了硝酸铵,硝酸铵对于鱼儿是有害的,但对兰花确实是有益的。于是我就把这种水用来浇兰花,一来这对兰花有益处,二来减轻了池子里的硝酸铵浓度,对鱼儿有益。浇完花后水池里缺少的水由自动补水系统自动补充。
②兰花不易生病了,也不用打药了。因为有益菌的有利优势,使养鱼的水充满活力。而用这些水去浇灌兰花会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以前有几盆怎么种都种不好的兰花,经过一年多时间,慢慢恢复了生机。从中我悟出了一些道理,以后不管种什么养什么都要尽量去接近它们的自然状态。
③兰花的繁殖率高了。花长得又壮,开的花也比以前更加幽香,跟以前在山里挖野兰花的时候闻到的味道十分相近。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完成自己的研究。根据自己养兰花的初步成效,下阶段想办法继续扩大规模,包括鱼池的建设等,使其生态更加稳定,同时在兰花的养殖上达到规模化、精品化。并且,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继续开展兰花的研究,开发兰花的新品种,使兰花更幽香。
通过对兰花的系列研究,使我深深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也让我对兰花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爱好兰花到研究兰花,兰花赋予我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而是一种追求、一种方向。相信今后凭自己继续努力增加更多的知识,在兰花研究中会有更大的发展,有更高的成就。
(指导教师 彭志辉
编 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