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办国学教育的探索
2015-06-18任蒙颜力
任蒙+颜力
山东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在整个国家文化大版图、大格局当中具有特殊地位。著名的五大圣人皆出自山东,包括儒家学派的始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孔子的四配:亚圣孟子、复圣公颜回、衍圣公曾子、述圣子思。山东是学习传播国学经典的朝圣之地,在这里可以探索圣人足迹,感受圣人气息。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加强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与传播。为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5月份山东全省实施了“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目的是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中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古代书院的四大功能
古代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古代读书人讲学、论道、习礼之地,书院培育了“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的精神,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古代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古代书院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1.书院是读书的绝佳场所
《中国书院》一书描述传统书院“择胜地,立精舍,聚群贤,建书阁,伴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贤达云集,成为宿学鸿儒著述编修、读书治学、修身交友、开坛授徒、讲经论道之所。”古代书院一般都在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是因为读书时要清静,只有清静才能出思想。
在古代,书籍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普通人想要得到一本书是很难的,不像现在可以通过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读书。古代书院要抄书,当然抄书不一定都因为没钱,有钱也不一定买,这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苏轼,《汉书》抄过百遍。一办书院就有学生来学习,有不少学生跨省而来。我们看古代的书画,包括唐僧取经,是背着一个东西,像竹篓似的,叫做笈,上面还有一个遮雨遮阳的盖子。古代学子就是这样负笈翻山越岭,徒步到书院去求学。但是天下如此多的书院该如何选择呢?在古代通常是佩服哪位书院的山长,就拜在其门下。学习是冲着人来的,为什么?四个字:道德文章。道德在前,文章在后。这是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2.书院以讨论式教学育天下英才
书院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跟现在的学法迥然不同。现在的教育很多是大学、中学、小学满堂灌,把一个孩子从幼儿一直灌到成年人。我们古代书院的传统不是满堂灌,而是讨论式,以自学为主。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同学、老师之间可以讨论,可以争论,于是学派产生了。有了疑问怎么办?老师答疑。比如孔子当年讲学,有一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他们讨论将来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说完之后,曾晳说,我跟他们三个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可以自由讨论。曾皙说,我就想到春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带着几个童子,到沂水里洗个澡,游游泳,到高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古代书院的山长,每隔一段时间做一场报告。这个报告是他研究一个问题的心得,不是给学生做结论,是允许大家讨论的。有时还把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专家隔省请来。例如,曾经做过岳麓书院的张栻,他和陆九渊意见不一样,他刻意把陆九渊请到岳麓书院来讲课。这种胸怀,真是儒家胸怀。有时候会讨论、争辩,比如鹅湖之会,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因此,古代书院学生自由之风气,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超过。千年以来,书院培养了一大批文化英才,中国历史上诸多风华绝代、决定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人物大都接受过书院的教育。
3.书院是祭祀的场所
祭祀的作用在于树立典范,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劝诫规励、见贤思齐的目的。祭祀并不是把孔子当成是神,是当成师。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至圣先师,是落在“师”上。“至”是达到顶点,“至圣”是达到顶端的圣。圣是什么?聪慧,比任何人都聪慧。过去特别是北方,从河北到山东一带,过年过节是要拜“天地君亲师”,用这种拜表达崇敬和敬畏之情。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这就是所谓的“释奠”。
4.书院是培养情趣的平台
书院是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在“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知能兼求的教育。六艺教育既重视培养人的品性和内涵,又重视身体的训练和音乐的熏陶。观礼、抚琴、听乐、观射、驾车、书法、绘画都是情趣,各地的书院根据当地学子的兴趣而有所创新,这种教育培养读书人的儒雅和气节,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通过德育教化,使善良、仁爱、感恩、向善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与发扬,锻造了读书人的品性,培养了他们的社会担当意识。
与古代相比,我们今天办书院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我们不能克隆古代的书院,山东省尼山书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
少儿国学经典授课形式
1.听读背结合
少儿时期是人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出色的听觉记忆力,我们据此锻炼孩子对经典的朗读和背诵,一旦记忆将终身受用不尽。我们制定了“尼山书院入班准则”,为了让学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学员管理采取积分制,建立学籍管理档案。比方说,我们讲完国学经典后,就要求回去以后每天听国学经典半小时到两小时,由家长监督并填写所听内容,完成积1分,未完成不加分;每天诵读半小时国学经典,由家长监督并填写所读内容,完成积1分,未完成不加分;每天背诵一小段国学经典,由家长监督并填写所背内容,完成积1分,未完成不加分。
2.简要讲解
在课堂讲解中,穿插历史故事、寓言故事,通俗易懂,提高孩子学习兴趣,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为什么学国学这个问题上,就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走入了一座大山,这时候有个声音对他说,“捡两颗石子吧,天亮了会有用的。”他没有去捡,这个声音同样的话说了三次,他感到厌烦,不情愿的随便捡了两颗石子。天亮了,他张开手,发现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两颗金子。孩子们都惊呆了,我们给孩子们说,那石子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国学经典,大家说要不要捡几块石子啊?
3.互动体验,真实环境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孩子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中,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们开展竞选班干部的活动,竞选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班长、副班长等,需要写出以下竞选纲领:(1)我为什么要做?(2)我要怎样做?(3)自由发挥内容。我们专门安排时间,让孩子们上台宣读竞选纲领,家长和同学举手表决,孩子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长。
4.实践作业
学生为本,学教于乐,学以致用。少儿诵读班制定学生激励制度。注重知行合一,布置切实可行的生活作业,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使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尼山书院入班准则”中,我们规定,每天帮父母做家务积1分,不做不加分,由家长监督并填写所做家务的内容。
5.国学导师制度
给诵读班的孩子选定认真负责的导师,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长期联系跟进。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做事懒散、拖拖拉拉、做作业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在讲《中庸》,专门拿出半节课的时间,讲了“慎独”的问题。启发孩子,一个人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做事,因为天、地都在看着你,你好好做事,就会得到“道”的眷顾。这一点,孩子们记得非常清楚,家长反馈,大部分孩子改掉了以上这些毛病。
6.家长沙龙制度
家长聚会,分享国学讲座及交流教育心得。我们每周课程结束时,都会与部分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每月进行一次全体家长的家长会,聆听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在“尼山书院入班准则”中规定,家长提合理性建议并被书院认可,学员加1—6分,极大地调动起家长参与书院管理的积极性。
“蒙以养正,圣功也!”带领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其进行精神道德、意志勇气的教育。国学从孩子抓起,教育以成人为本。让孩子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通过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灵素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树立生命的信心和爱心,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未来的展望
为深入开发公共图书馆自身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增强国学氛围的功能,山东省通过“图书馆+书院”的服务模式,系统开展经典诵读、宣讲辅导、礼乐教化、道德实践等活动,使尼山书院成为以文化人、以人育人的文化重镇和精神殿堂。
预计到2015年底,山东省153个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到2020年,逐步建立健全尼山书院联盟,形成山东孔子故乡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全国甚至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一是注重体系建设。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加强活动策划和项目设计,完善尼山书院理事会机制;逐步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最终形成覆盖全省、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尼山书院”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推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在建设、服务、活动、教材、流程、考核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参考标准。开展骨干培训,加快书院建设速度,为下一步尼山书院援疆积累经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好“书院”文化牌。
三是加快尼山书院师资队伍建设。在招募志愿者作为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加强与山东人文社科协作体的合作与统筹,发挥协作体在学术研究、教学指导、教师培训、示范引领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与山东大学儒学院在培训教师、专家授课等方面的合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打造形成模板,引导各市充分利用本地高校人才、社会人力资源,推动书院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协作体学术资源优势,对尼山书院讲习教材、授课模式等进行专题研究,整体设计,提高书院办学水平;三是借助协作体的师资力量对尼山书院志愿教师加强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讲课的基本能力;四是动员专家教授充实到尼山书院教师队伍中来,到各地尼山书院讲课,带动书院整体授课水平的提高。
四是加强珍贵典籍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让图书馆的典籍活起来,围绕典籍制订讲授计划,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阵地作用编辑书院刊物和出版齐鲁儒学文献,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尼山书院”的社会影响,形成孔子故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使“尼山书院”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五是积极引入新媒体和现代化技术。建立国学数字资源数据库,通过不同终端和多媒体服务,建设国学数字图书馆,扩大服务人群好范围,设置安装全省讲座直播系统,让讲座、各类课程实现全省共享,同步直播,同时根据数据分析了解群众的反馈,提高针对性,满足民众需求。
六是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借助雅集、笔会、讲读会等载体,通过诵读、音乐、书画等形式,让大家轻松地去感知传统文化,吸引人们来图书馆参与文化体验;开展流动服务,举办流动讲座,流动国学图书馆等,使书院的服务更加便利,走进群众;与院团结合推出“尼山书院艺术体验日”开设小舞台,采取传统折子戏排练、演出、教学等方式,丰富书院的教育学习内容和形式,用传统优秀戏剧形式传播国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山东省尼山书院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应该说全社会的大事,是涉及广大群众教育文化权益的大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机构团体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进一步融合合资源,提高尼山书院的社会化水平,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尼山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