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高效优质的实施策略
2015-06-17乐利娟
乐利娟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类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高效优质教育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建立优质课堂、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学策略上也要更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才能建立起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优质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优质 策略
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在现今素质教育逐步推广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越来越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高效优质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教学策略的完善,教师同学生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才能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把握每节课堂内容
教师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结合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合理安排好这两者的联系,从而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优质高效课堂的建立首先是关乎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领导学生才能融入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建立好一个较为轻松而又高效的课堂。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课文不仅仅是来当作教学模板,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能够了解到更多课外知识,通过自己的查阅也能浏览到更多丰富、高深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文章作者鲁迅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孔乙己》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根据这篇文章,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归纳作者——鲁迅的资料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甚至可以另外给学生带去一些有关鲁迅的作品文本,供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对课堂进行合理规划的表现,使得课堂在教师的计划中顺利进行,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发展。还比如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所以教师根据人物类别的文章进行教学计划,比如设置问题:叔叔于勒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对作者的影响……这些都是可以设计的问题,不仅合理安排好了课堂内容,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机会和渠道。高效优质的课堂就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式的方式构建起来,促进了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决定课堂质量高低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实现教育的高效优质必须以学生的实际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置课堂。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关于人文道德方面的文章,所以教师可以借此课题达到对学生品德教育和语文教育的目标。关于“人的高贵”和“灵魂”,教师能够想到两个问题:什么代表着人的高贵;灵魂是指什么。根据这个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答案,重点在于学生对人格、思想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来组织交流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思想交流的活动中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的高贵”和“灵魂”这些问题,也对课文的理解奠定基础。学生的交流提供给了他们精神的自由活动空间,不仅对学习压力起到放松的作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沟通的过程中享受精神上的释放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一种学习交流的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学习《口技》这篇课文时,课文的主人翁有着“口技”这个特长赢得很多人的赞赏。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举行一次特长展示,来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彼此,并且通过这个方式来升华课文主题,让同学们建立自信,相信特长能给自己增色。不管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会饱含兴趣参与到课堂中,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三、思维创新是优质课堂的关键因素
优质教育是针对学生终身发展而言的,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应当考虑全面。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运用的锻炼,因为思维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课文《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战争的一番评述,教师因此可以根据这番评述来要求学生对其中战术问题进行分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道理就是一种思维的运用,选择反攻和追击时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弱战胜,获得战争胜利。教师讲解这句话的道理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其中的含义,提供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还比如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为什么作者向往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会联系到当时历史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经历,这些内容是学生应该去思考的内容,教师的适当提示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路径,帮助他们思维运转。在学生的思考中,也有可能对问题进行延伸,尽管学生得出一个偏离课文的结果,也证明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一种积极学习态度的表现。在这样一种启发性的环境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的思考和发挥,创新意识也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莉. 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 延边大学,2010.
[2] 郭丽巍.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探究[D]. 延边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康居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