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与他的哲学
2015-06-17曹应旺
曹应旺
毛泽东是一位哲学家,一位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性哲学著作、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哲学家。
毛泽东又是一位诗人,一位写出了《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许多脍炙人口诗词的大诗人。
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哲学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而是有着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联系。
那么,毛泽东哲学是怎样影响和促进着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又是怎样影响和促进着毛泽东哲学?
诗词与哲学的共通
诗词与哲学的关系,郭沫若曾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虽然诗人和哲学家的写作方法不同,但他们还是有共通点。
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诗经》中,诗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楼宇烈先生认为“《诗经》不仅仅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础经典”。虽然《诗经》中并没有一首以理思构局谋篇的哲理诗,但《诗经》中许多章节或句子中却体现着深奥的哲理,并对先秦诸子的哲学乃至秦以后的中国哲学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既然不学《诗》连话都说不好,那么不学《诗》就更谈不上写出有哲理的文章了。孔子给《诗经》以极高的评价,《论语·为政篇》记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中多次引用《诗经》中有哲理的诗句。如《论语·学而篇》中子贡引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形容君子的自我修养,孔子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又如《论语·泰伯篇》中曾子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来说明谨慎的重要。这正是后来《中庸》讲的“戒慎恐惧”哲理思想的源头。
孔子之后,孟子特别是荀子同样重视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论说自己的政治哲学。现存《荀子》论文32篇就有29篇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其中《大略篇》竟引用了11条。《荀子》引用的《诗经》中的诗句,大都体现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毛泽东对《诗经》中的政治哲学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是怨天,反对统治者的诗。”
《诗经》之后,诗和哲学溶为一体的作品,当数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这之后诗哲一体的作品很难觅到,诗哲一体的诗人哲学家或哲学家诗人就更是难以觅到了。可以找到一首哲理诗,但其作者谈不上是哲学家诗人。可以找到几位能写诗的哲学家,但这些作者也谈不上是诗人哲学家。《诗经》和《楚辞》之后的两千多年中,称得上既是一流的哲学家,又是一流的诗人;称得上将诗词与哲学融于一体的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的人,当数毛泽东。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挥笔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毛泽东眼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和有重大影响的君主,但他们没有留下系统的著作,没有起到导师的作用,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中都缺少“立言”之“不朽”。毛泽东欣赏和追求的是“君师合一”的人物,即既是领袖又是导师那样的人物。
有的学者评价毛泽东是集秦始皇与孔夫子之大成的人物,这是有深刻见地的。当然,这里的“秦始皇”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尽职的秦始皇,这里的“孔夫子”是顺乎世界潮流、引领世界潮流的孔夫子。
历史上的秦始皇没有著作传之后世,输之文采,更谈不上文采中的精品诗词与哲学了。
历史上的孔夫子虽有与学生的对话录《论语》传之后世,在思想上被尊为中华民族的老师,却不曾有过号令天下的领导权。他与学生的对话录中有哲理,但没有系统的哲学著作,更没有引人入胜的诗作。
可以说今朝的“风流人物”,不仅仅是秦始皇与孔夫子的集大成者,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在文采中包括着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的内容。
哲学家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哲学的代表作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二者都重视奋斗,强调奋斗。毛泽东在延安挥笔写下的“艰苦奋斗”4个大字,既反映了他的作风,也反映了他的哲学。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毛泽东的哲学就是奋斗的哲学。
青年毛泽东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奋斗?
因为只有经过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实现目标。因为只有奋斗的过程才是快乐的,只有奋斗的经历才是壮烈的。
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既无独立可言,也无民主可言,国家任列强宰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要独立,要解放;中国人要救亡图存,靠的是奋斗。中华民族要从近代屈辱的历史走向复兴;中国人要把贫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的国家,靠的仍是奋斗。
毛泽东的诗词几乎处处都体现着这种奋斗的哲学。
第一,毛泽东用诗笔勾画出革命和建设奋斗的背景。
1927年春,毛泽东在《菩萨蛮·黄鹤楼》中勾画的背景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同年,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1929年秋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毛泽东勾画的背景是: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1950年10月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毛泽东勾画的革命斗争的背景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建设中要与自然界做斗争、与瘟神作斗争。1958年7月《七律二首·送瘟神》中,毛泽东勾画了这方面斗争的背景:“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面临着建设国家,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而奋斗的任务,而且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干涉,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为捍卫国家独立而斗争的任务。1962年12月《七律·冬云》中,毛泽东勾画了同苏联霸权主义斗争的背景:“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第二,毛泽东用诗词语言表达了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实现目标的哲理。1939年,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题了一首四言诗,其中写道:“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诗中所提的“志”,少年毛泽东在《赠父诗》中有这样两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个“志”,1959年,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65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他回顾了奋斗的过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奋斗的结果证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个经过奋斗而取得的胜利成果,毛泽东在《念奴娇·井冈山》中是这样写的:“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从不同的环境出发,形象地表达了奋斗与胜利的关系。比如说,有了“更加众志成城”,才有了“报道敌军宵遁”。比如说,有了“枯木朽株齐努力”,才有了“横扫千军如卷席”。比如说,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奋斗精神,有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的奋斗经历,才有了“三军过后尽开颜”。比如说,有了“金猴奋起千钧棒”,才有了“玉宇澄清万里埃”。
有没有不经过奋斗就能实现目标,天上会不会掉下馅饼?毛泽东用诗句作了否定的回答:“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毛泽东用诗笔颂歌了奋斗过程的快乐和崇高,指点了如何奋斗的途径。
人生的奋斗,革命和建设的奋斗,都是越艰苦卓绝、越处于逆境,越显示其光彩。这就是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中所赞美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这就是毛泽东在《七律·冬云》中所赞美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就是毛泽东在《杂言诗·八连颂》中所赞美的:“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在毛泽东诗词中,艰苦奋斗者就是战地的黄花、喜雪的梅花、傲雪的松柏。
奋斗要有坚持到底、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决心和恒心。1935年,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49年,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为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而奋斗,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当“众志成城”、“枯木朽株齐努力”的时候,就是胜利在望的时候。1958年,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1959年,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63年,毛泽东在《杂言诗·八连颂》中写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的奋斗不是个人奋斗,而是同人民在一起的奋斗,是把人民当作舜尧、看成真正的英雄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奋斗。
为革命和建设奋斗,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切不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毛泽东的诗曰:“风物长宜放眼量。”
奋斗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一次胜利了,还会有新的斗争在后面,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毛泽东的诗曰:“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诗词《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毛泽东哲理诗、奋斗的哲学诗词的代表作。在前一首中,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中最富哲理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之诗句。它体现的是奋斗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的松柏境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英雄境界。在后一首中,诗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诗中最富哲理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之诗句。它体现的是奋斗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胸怀,甘当人梯、成功不必在我的境界。
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又认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毛泽东的哲学是奋斗的哲学、斗争的哲学,这是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的,或者说是从毛泽东最重视、最强调的方面说的。但这绝不是也绝不能概括一切。就对立统一来说,毛泽东同样重视同一性。他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平等。这些哲学思想也表现在他的诗词中。比如,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中写道:“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里毛泽东追求的是太平世界、和谐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大同的世界,反对的是以富压贫、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压迫与被压迫的不平等。1958年12月,毛泽东在《七绝·仿陆游‘示儿》诗中写下了“但悲不见五洲同”的诗句。
诗人哲学家毛泽东
作为哲学家诗人毛泽东,他的诗充满着哲味,给读者以无尽的哲思。
作为诗人哲学家毛泽东,他的哲学著作往往既体现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又常常以诗一般的语言,给读者以诗美的享受。
我们先来看看《实践论》中的若干句子:“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里没有给人抽象的、空洞的说理的感觉,而是给人以形象的、生动的诗的感受。
我们再来看看《矛盾论》中的若干句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同样给人以形象的、生动的诗的感受。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是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两篇精粹的短文。这两篇短文是以诗的语言来抒发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的。
我们先来读读《为人民服务》中的若干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我们再来读读《愚公移山》中的若干句子:“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这两篇短文是以形象的、生动的诗词般的语言,表达着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所以它使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产生着恒久的影响力。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他的许多军事著作同样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军事哲理。比如他的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和运动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建国后,毛泽东关于国家建设的一些著作,也同样以诗的语言表达着建设哲理。比如1964年12月毛泽东在修改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稿时写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再比如,1958年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有人把这段文字说成是“民粹主义”。实则,这段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多难兴邦”的哲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