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的“张家界样本”

2015-06-17林鄂平

中国扶贫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张家界贫困地区攻坚

林鄂平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既是著名的风景区,又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全市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4个区县,总人口171万人,2013年底共有贫困人口29.58万人,贫困发生率20.2%,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和“不造‘盆景、创造可复制扶贫经验”的指示精神,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围绕“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机遇,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工作方针,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生动样本。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

记者:对张家界“推进四基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的经验早有耳闻,这次到湖南,又听到省扶贫办领导的推介,请问杨书记,你们的扶贫攻坚“四基工程”是怎么来的?张家界为什么要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

杨光荣:张家界既是知名的旅游胜地,又是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市4个区县都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县,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2013年初,我到张家界担任市委书记后,围绕扶贫攻坚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这个地方不仅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还相当深。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很多地方水、电、路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二是农业产业非常落后,不少地方还在沿袭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三是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得不到保障,贫困人口就医、就学、文化生活的水平还很低。四是农村致富能手少,外出打工的人较多,年轻的劳动力基本上都离开了农村,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属于“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五是农村基层组织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对脱贫致富奔小康信心不足,等等。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对这些地方扶贫,光从某一个方面去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综合施治。于是,我们确立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并于2014年1月26日,以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的意见》。这个《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整合各方力量,举全市之力,实施好四大工程:一是以水、电、路、网、房、环境“六到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以增强扶贫对象自身“造血”功能、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核心内容的贫困地区基本产业发展工程,三是以重点强化扶贫对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五大保障为具体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四是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培四带” 活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支部书记、把优秀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引导和组织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内容的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

记者:从您刚才的谈话中,我理解,张家界是想通过“综合施治”的策略抓“精准扶贫”的实施,那么,我想问,这“四基”之间的关系怎么摆布,是否平均使力、有无重点之分呢?

杨光荣: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认为“四基工程”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关键是基层组织。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果不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懒、软、散”问题,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扶起来了也一定会垮下去。重点是基本产业,这是增强扶贫对象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的基本途径。而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如果不彻底打破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瓶颈,就不可能实现贫困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扶贫对象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的有效改善,是确保贫困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认为,对“四基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同时发力,综合施治,不可偏废。

记者:要把全市各个涉农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精准扶贫,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请问杨书记,在具体工作中,你们是怎么做的?

杨光荣:扶贫攻坚“四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各个部门积极性,形成聚集和整体效应,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扶贫攻坚“四基工程”领导小组,由我本人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有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基层组织建设协调组、基本产业发展协调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协调组和基层组织建设协调组5个工作机构,负责全市“四基工程”的实施、组织、领导和协调;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定路线图,明确任务书,实行分级负责制,各区县、市直相关责任单位按年度、分片区下达“四基工程”建设任务,把工作责任逐级分解,做到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行台账管理,建立“月报、季评、半年总结、年终考核验收”的工作制度;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及时出台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考核办法和奖扶办法,年底对各区县、市直相关责任单位和乡镇组织开展扶贫攻坚“四基工程”情况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绩效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记者:“精准扶贫”的前提是要精确瞄准,请问杨书记,你们对“四基工程”与贫困对象的利益连接机制是怎么考虑的?

杨光荣:我们认真落实“五个精准”:一是基础设施配套精准到片,“六到农家”连片推进。把水、电、路、网络和环境整治五个适合连片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整村、整乡或整片,统一连片规划、统一项目管理、统一设施配套的办法连片推进。二是基本产业发展精准到户,“五个一批”因户施策。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方法,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贫困户发展基本产业(即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一个村有主导产业、一个农户有脱贫门路)脱贫致富。三是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到事,“五个落实”部门牵头。采取部门牵头、责任到人、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的方式将“五个保障”工作逐个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基层组织建设精准到村,“四培四带”标杆引路。通过在全市启动 “四培四带”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五是干部绩效考核精准到人,“五重用五不用”扶贫较真。通过严格绩效考核,以实绩论英雄、分高下,切实做到“五重用五不用”,不怕“出汗”“红脸”,坚持扶贫较真。

记者:在扶贫开发中,培养自身的“造血”功能比一味地“输血”更重要,而发展产业就是最好的“造血”。实施“四基工程”的重点也是发展产业,张家界在这一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杨光荣:你说得很对,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必须创新。创新是动力、是灵魂。没有创新,就很难有突破,在这方面,我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也有不少亮点:

在内容上,我们搞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制订了一个“523”行动计划,二是搞了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具体来讲,一是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引导贫困农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优先扶持大鲵、蔬菜产业,计划到2017年把大鲵养殖规模发展到200万尾、商品蔬菜基地发展到30万亩。2014年全市大鲵养殖发展到107.1万尾,比上年增加了41.6万尾,增长61%,商品蔬菜基地达到18.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4.5万亩,增长32%。桑植县白石乡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全乡仅5612人,近年来利用山地面积广、海拔高、生态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烟叶、高山反季节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中,高山萝卜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比上年增加了0.3万亩,其产品“桑植萝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远销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年销量达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该乡新华村是新一轮驻村帮扶贫困村,人口不到480人,计划3年内发展蔬菜1000亩、烤烟1000亩,人均种植蔬菜、烟叶分别到2亩多,预计到2017年仅此两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即可达8000元以上。同时,巩固提高粮油、畜牧水产、水果、烟叶、中药材产业,稳定发展茶叶、油茶、花卉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力争一个片区有2至3个产业,一个村至少有1个产业,一个户有1个好项目,努力增加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门路,一批有劳动力、有文化、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二是加大旅游扶贫模式创新和试点工作力度。鼓励和规范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发旅游新景点和旅游新产品,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扶持贫困地区旅游特色村镇、生态旅游示范区、户外营地和自驾车营地等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旅游商品;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投资,加大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力度,开展结对帮扶,实现“旅游反哺农业”。

在形式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指标。一是政策激励“促一批”。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采取以奖代扶、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奖励、激励。二是技能培训“帮一批”。对于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和无法通过直接帮扶发展产业的劳动力,我们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培训就业工程,使其尽快就业。三是股份合作“带一批”。对有可利用财产的贫困户,我们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将部分财产性如政策扶持资金、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实行利益共享。桑植县白石乡先后引进2家养殖龙头企业和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养殖业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带动发展养殖企业15家、专业养殖户210户、蔬菜种植大户520户。目前,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共有860个,合作社成员近10万户。四是委托帮扶“扶一批”。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采取委托帮扶的模式,委托给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帮扶。五是动员干部“包一批”。如永定区动员全区6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采取签定合同一包三年的方式帮助6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户不脱贫,干部包户不脱钩。

记者:我们认为,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关系效果,扶贫开发尤其是这样。在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过程中,张家界在机制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杨光荣: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到人,努力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连片推进机制。根据农村贫困程度、产业分布和地理条件,按照“整合资金、连片推进”的思路,以整村推进为核心,连片安排项目资金,连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连片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区域整体开发带动整体脱贫致富。

二是创新旅游扶贫机制。我们争取省扶贫办将武陵源区确定为旅游扶贫整区推进试点区,一年来,武陵源区整合大量资金,对核心景区周边4个村的环境和民宅进行了整理修缮,为212户农民建起了农家客栈,形成了2000多个床位的旅游接待规模,农民通过网上接受预订、景区接客等方式,户均年创收5万多元,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其它区县,我们按照“建设一批旅游村寨,培育一批旅游人才,扶持一批旅游企业,包装一批旅游活动”的办法,促进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全链条地与扶贫工作对接,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好路子。

三是拓宽资金投入机制。建立财政专项投入、整合部门投入、吸引社会投入、争取金融支持等多渠道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扶持、产业发展引导等;整合水利、农业、交通、卫生、体育、能源等部门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扶贫攻坚,重点推进各片区扶贫开发和有关项目建设。

记者: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一年多来,张家界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杨光荣:一年多来,全市共投入13.87亿元,实施扶贫攻坚“四基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一大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水、电、路等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鲵、蔬菜等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规模,打出品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全面改善,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脱贫致富渠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扶贫战斗堡垒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有4.93万贫困对象实现脱贫。

下一步,张家界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部署,继续把“四基工程”作为扶贫攻坚中心任务和常态性工作狠抓落实,举全市之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在全市4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开展整村推进建设扶贫,确保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继续完善2017年后的目标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四个区县全部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全市贫困发生率控制到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张家界贫困地区攻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