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的语用回归

2015-06-16郑可可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回归语言

郑可可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将着力点放在教材中,关注教材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在简简单单中让学生品出文本语言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与意境。只有关注语言,聚集语用,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唤醒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

[关键词]语言 语用 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53

最近听了不少语文公开课和示范课,发现语文教师注重外在的东西太多,教学效果被花样繁多的形式所累,扎实不足而虚浮有余,热闹课堂的背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一、“教什么”——聚焦语用

研读教材时,我们总感觉一篇课文可教、可讲的内容太多,从文字内容到语言特点,从篇章结构到修辞写法,从蕴涵深意到拓展升华,似乎缺一不可,“教什么”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听过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蒲公英》一课,课堂上教师连续发问,希望学生能走进文本,体验角色。“如果你就是一颗飘在空中的小种子,你想飞去哪里?”“小种子们,太阳公公跟你们说什么呢?”“太阳公公说湖泊是什么样的?”“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种子们是怎么回答的?”一连串的问题看似在激发学生思考,实则是明知故问,把教学着力点放在了“教教材”上,而完全忽视了教材是“怎么写”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舞台。何谓“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文阅读内化的语言,是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是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将已经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进行恰当、合理的表达与运用。仍以《蒲公英》一课为例,这则童话故事生动易懂,教什么呢?笔者设计了“词串导入—读好故事—讲好故事—揭示寓意”几个板块,抓住“嘱咐”一词创设情境,教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故事,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好故事,“一读一讲”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感受到了故事深刻的道理。

二、“怎么教”——语用的策略

许多教师因为缺乏对语文课正确的认识,而把阅读课上成了热闹的“表演课”、繁琐的“感悟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语用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关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更关注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与运用。

1.读写结合,指向语用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关注的是学生的言语实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为例,笔者针对文本的特质,抓住小喇叭、石榴子儿这两处想象展开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魅力,逐步养成边观察边想象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为后面的迁移训练做铺垫。课文第四自然段品尝石榴的过程,学生很感兴趣,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此时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谓是顺理成章。教师将读写结合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通过训练,在学生心中架设起了一道与文本沟通的桥梁,激发了学生深入的体验与感悟。

2.“读”占鳌头,落实语用

朗读是学生口读耳听,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体验过程,是学生感悟和领会文本言语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以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一课为例,文章围绕着“启蒙教育”,回忆了作者儿时在月光下唱歌谣、讲故事和猜谜语的三个场景。如果将教学重点定格在分析文本的深刻内容、写作修辞、结构框架上,则会陷入机械讲解的泥潭,这无疑剥夺了学生语言的主动权。因此教学时,笔者抓住“唱歌谣”引导学生分三个层次朗读。一读时,学生很快就被歌谣鲜明的节奏和音韵所感染,兴趣盎然。二读时,笔者设计了教师范读、分角色读、逐层引读等形式,通过朗读将语言符号逐渐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朗读体验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三读时,是学生内化、运用的升华,此时文本饱含的“无私母爱”不仅跳跃在学生的朗读中,更浸润在学生的心中。整节课书声琅琅,虽然没有花样繁多的变换与训练形式,但学生通过朗读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文本的境界中,不仅感受到了文本的情感与意境,更品出了语言的原汁原味。

3.尊重体验,升华语用

阅读教学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感受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推动学生的言语发展。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笔者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接地气”,学生从“摘黄瓜”“追蝴蝶”“下雨了”等故事中找到了自己快乐童年的影子。因此,教学时我摒弃了对文本内容的繁琐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一切都是自由的”的句式说说这几个小故事。

生1:愿意种菜就种菜,愿意把地溜平就溜平,愿意把菜种踢飞就踢飞,想怎么瞎闹就怎么瞎闹,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2: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浇菜就抢过来浇菜,想不往菜上浇就不往菜上浇,想要下雨就用水瓢下雨,淋湿了衣服也不怕,一切都是自由的。

生3:愿意吃黄瓜就摘黄瓜,愿意追蝴蝶就去追蝴蝶,愿意爬树就爬树,玩累了就在树上睡一觉,一切都是自由的。

从课堂的精彩生成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了激发与升华,文本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更推动了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应该简简单单、返璞归真;语文课应该聚焦语用,关注语言;语文课应该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去吹醒学生学习语言的意识,去吹开学生蓬勃待放的思维之花。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回归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