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控股 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2015-06-16谢泽锋
谢泽锋
徐井宏
本就热闹的中关村大街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推向了沸点,极富情怀主义的各类咖啡馆再次被创业者们挤爆。而这色景象的背后,则与一家公司密切相关。
背靠清华大学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以及20余年对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清华控股旗下公司清控科创作为中关村大街的运营者再合适不过。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更是忙碌于创业创新的各条战线上,与第三方机构成立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者培训搭建课程体系,组建一支支新的创业投资基金……
而在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之外,清华控股在自己优势领域的布局更是大动作不断:先是旗下紫光集团收购展讯和锐迪科,随后马不停蹄牵手英特尔,近期清华控股又在环保领域落下重要一子,将桑德环境(000826.SZ)招至麾下。
紫光、同方、启迪、诚志,这些清华系企业依托清华大学的顶尖科研实力,早已成为高校企业发展最成功的范例典型。而今,清华控股集团则依托这些旗下品牌企业,着手嫁接资本和创业创新资源,布局更大的“生态系统”。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徐井宏认为清华产业独特的“生态系统”,正是他对清华控股战略转型的核心环节,也是集团实现再次跨越的重要基础。
联想的投资控股架构,复兴的国际化,小米、腾讯的互联网生态架构,GE的产融结合,都被视为清华控股的学习对象。而从索尼、柯达、诺基亚的落寞中,徐井宏深刻认识到打造自己独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永动式”不断进化,集团内部各个群组板块实现有机协同。一方面依托国家重大成果转化进行内部产业培育,一方面在创新引领行业开展外部并购,以“孵化+投资+运营”创新型企业的模式,最终实现自我繁衍和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徐井宏对清华控股的战略设计和布局方式。
截至2014年,清华控股总资产规模已跃升至1425亿,营收达到605亿。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清华控股将进入加速布局期,一旦徐井宏口中的“生态系统”构筑完成,那才是清华控股真正施展拳脚的时候。
孵化运营千亿平台
“现在我们自己才是个千亿级公司,未来3-5年内,旗下这几个领域一定都会成为千亿级公司,当前的发展势头和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徐井宏说。
承接清华大学丰富的应用学科,清华控股当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集群、创新服务集群、科技金融集群、创意产业集群、在线教育六个群组。
“每一个公司都将是平台型公司”,按照这样的逻辑,清华控股旗下各重大投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集团层面作为战略制定者和格局引导者,主导旗下公司完善战略布局。
集成电路领域,清华控股旗下紫光集团先后斥资17.8亿美元、9亿美元收购了通信芯片设计领域全球第三和第四名的展讯通信和锐迪科,紫光集团凭借收购成为了内地芯片设计行业的绝对龙头。
收购后,紫光制定了“1+3”战略。即1个核心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3个相关产业平台——IC产业园、培训学院以及IC投资基金。自此,紫光集团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产业布局。2014年9月,英特尔向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投资90亿元,并获得 20%的股权;而牵手英特尔,令紫光集团在芯片领域形成合纵连横之势。
2015年2月,紫光斩获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开发银行300亿元投资承诺,粮草充足、弹药殷实,徐井宏希望利用“3+1”的模式,使紫光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尤其是智能通讯芯片方面真正的引领者。
“要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前列的通信芯片集团,需要发挥大学的技术资源优势,在几年内快速整合提升,再去和全球最好的(高通当前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竞争。”徐井宏说道。
在环境领域,清华控股也开始“亮肌肉”。今年4月,在集团支持下,以启迪科技服务集团为主的四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斥资70亿元受让桑德环境(000826.SZ)29.8%的股份,成为桑德环境第一大股东,成为中国环境市场最大的一桩交易案。
“我希望把桑德环境从原来的项目型公司,转成一个平台型公司。真正在环保的全链条上,通过清华的技术介入,产业基础的进入,在环保领域搭建出一个大的平台。平台型公司可以嫁接其他资源,当然在新能源,我们在光能、核能各个领域,都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技术,我们在适当的时机会推出。”
“既要看到产业变革趋势,又要量力而行。”目前,清华控股基本形成了集成电路、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创新服务和科技金融生态互动的产业格局。
2013年底,清华控股将目光投向了在线教育领域。慕华教育宣布成立,作为集团在线教育的资源平台,“学堂在线”当前注册人数达到了170万人,并以每天近万人的速度在快速递增着,估值超过15亿。在线教育也已经成为集团一大战略布局。
“三链融合”
技术孱弱普遍被认为是钳制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对清华控股来说,这却成为其拉开与行业竞争者的优势。
以技术为基础,搭台建班,率先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生态圈,而且这条护城河的广度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眼下,清华控股的产业布局看似庞杂,但徐井宏的思路是让每个群组都能有机地相互促进。
“每一个群组是独立的,但各个群组之间是有关联的。创新服务体系会为产业体系带来新的动力,产业体系会推动园区更好发展,技术产业会为文化产业带进新技术的变革。尽管每个群组有他的特点,但是各个群组之间,会形成一个相生相息的关系,这就是清华产业的生态系统。”
而这一生态圈并非封闭的内部循环,每一个接口都乐意与外部产生互动合作。徐井宏称之为“竞合发展”,互联网打破了原本的竞争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垄断已经不复存在。互联网时代,世界更加透明开放,今天任何一个公司一产生就是全球性的,合作共赢成为主题。
“我们现在在做大量的连接,任何一个领域都希望和该领域的各类企业合作。”紫光与英特尔的强强联手就是题中之义。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英特尔现在的营收大概是我们的10倍左右。在智能芯片领域,他的技术绝对一流,但是在商业模式上,已经远远落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PC时代的霸主英特尔受到高通、联发科等企业的强势挑战,在中国市场寻求合作不失为一种共赢的选择。这一合作极大推进了清华控股的国际化,同时也是对集团生态系统构建的完善。
徐井宏认为,正是这套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保证了清华控股的可持续发展,“集团总资产三年间从580亿提升至1425亿,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600(605)亿元。”
搭建三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是清华控股战略发展中尤为核心的一条。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完善资本链,围绕资本链助力创新链。
在清华控股的集团层面,金控平台已现雏形。清控资产管理集团(简称清控金融)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建立全线基金业务,囊括了母基金(FOF),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基金等;金融牌照基本完善,涵盖了保险、证券、信托、银行、金融租赁、集团财务公司等。
集团旗下拥有紫荆资本、金信资本、华控汇金、三联创投、诺德基金、中融人寿、国金证券和重庆国信,资产管理规模逾200亿元人民币,其母基金紫荆资本已投资超过50只基金。
当前,清华控股财务公司已经筹备完成,将于近日上线运行。“财务公司的成立属于集团内部资本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各部门资本效益的提升”。在徐井宏看来,金融布局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实业为本,金融为用,产融结合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路径,金融是为了产业服务。”
创新创业快半步
持续升温的创业浪潮让处于暴风眼的“中关村”门庭若市,由清控科创管理运营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积聚了3W咖啡、Binggo咖啡、36氪、亚杰商会、联想之星等创业服务机构,联接着上万支创业团队、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和遍布全球的创业服务组织。
而创建于20年前的清华科技园,也已成为孵化摇篮。资料显示,目前坐落于清华大学主门外的清华科技园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同时,20年来,由启迪控股、清控科创、紫光集团等运营的科技园和孵化器已遍布全国数十个城市,累计孵化创业企业超过2000家,成功孵化培育上市企业数十家。
“战略上倾力前瞻,战术上量力而行,战斗中全力以赴。远看三步,深想一步,快行半步。我们做创新创业,和别人的差异是什么?就是比别人快了半步。当别人知道了我今天的东西,我又走了半步,永远在所处的领域比别人快。”诚然,20年前就开始搭台、铺路、架桥,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又有清华大学作为科研后盾,清华控股自然有这样的底气。
创新创业面临极大的失败风险,而在一个项目前期,清华控股的生态系统就能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技术保障,资本融合,人才服务。这套完整的生态体系吸引了众多创业粉丝涌入。
在创新方面,为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清华大学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清华控股成立华控技术转移公司,设立荷塘成果转化基金,并借此为产业内生增长提供动力。
在产业孵化方面,清华控股开始瞄向全球布局。目前,清华控股及旗下企业已经在美国硅谷投资创建了两个中美跨境孵化基地(TnnoSpring和TIPark),并与俄罗斯、西班牙、韩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开展相关合作。
为了推动青年学生创业,清华搭建了三个平台:x-lab,创客空间和创加。清华产业与此对应发起设立了创业DNA基金、种子基金,支持年轻的创业团队。
对于当前火热的“互联网+”热潮,徐井宏保持了一份冷静,他告诉《英才》记者:“互联网+时代为创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创业要真正创造出价值,而不是创造出一时的轰动。这种价值要真正的持续存在,真正被用户长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