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与形式并重

2015-06-16常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例子学会文本

常宁

教育,本来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学好语文终生享用。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这些技能和方法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因此,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其实,这一观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了。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离开了实实在在的文本,方法、技能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明确“例子”的个性特征,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层次、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个性差异,课文才能多角度、大范围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典范。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创新,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学生在与文本进行交流、发生思想碰撞时所产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是学生对“例子”的迁移与变通。这种内化,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中读与写的关系之魂,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得意、得言、得法,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子”的增值。

只有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心全意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

猜你喜欢

例子学会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会分享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学会分享
商界求生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