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花经济需要培植赏花文化

2015-06-16雯芷

绿色中国·B 2015年4期
关键词:桃花节赏花梨花

雯芷

近几年每逢春天到来,中国大地可谓进入了密集型的花卉节“赏花期”,从四月到五月,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海棠花节、金银花节等各类“花节”在花开花谢中次第登场。然而,时至夏日,繁花已经凋落,回看这些花事,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多。有关人士认为,各地“花节”千篇一律,旅游线路大同小异,甚至连旅游商品、土特产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令人遗憾的是,各地“花节”竞相登场,唯独缺少的是主要元素——赏花文化,花卉节一旦缺了这种主要元素,无论各种花卉再怎么争奇斗艳,依然让人感到缺少内涵,份量不足。

赏花文化探源;花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基础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也天性爱美,爱花,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然而,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赏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升华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着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气节。

所以说,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考古遗迹证实,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便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到生活中来,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生活,这可能就是中国花文化的最早表现形式。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上万年以前〕文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当时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关花卉的文字记载,最早始于公元前11世纪商朝甲骨文中。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花卉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花文化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花卉应用的技艺已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十分高雅,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至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的发展已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唐盛世的百业兴旺,宋代稳定与繁荣,带来了中国花卉业的空前绝后发达,举国上下种花。卖花,赏花和插花蔚然成风。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艺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因此,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赏花经济缺失;普遍存在

重复单一缺少特色通病

仅以山东一些地方为例,由于气候适宜,该省各地均有种植果树的传统,2014年该省有关资料表明,山东果树面积有900多万亩,一到春天,该省各地花树盛开,因此,各地均争先恐后举办花节。以桃花节为例,今年3月28日,泗水桃花节开幕;4月2日,肥城桃花节开幕;4月4日,沂水泉庄桃花节开幕。接下来举办桃花节的还有蒙阴、垦利、安丘辉渠、青岛崂山北宅……此外,还有邹平、阳信、冠县等地的梨花节等。如此多的“花节”,真可谓是“鲜花渐欲迷人眼,你未唱罢我登台”。

然而,花期一过,该省各地依托农业种植而兴起的众多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等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死结——“闻香不过一时”,花落之后即进入旅游淡季,造成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在全年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业内人士分析,重复单一、缺少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发展赏花经济,可以将乡村资源与旅游经济有机结合,同时注入与花卉一样色彩纷呈的花卉文化,使之形成很多看点,这样才能打造出花卉节品牌,使之有看头,有品位,有底蕴。但就目前来看,不仅仅是山东,在全国各地,赏花经济除了看花还是看花,没有其他的旅游项目,由于内涵单一,开发深度不够,难免让人失去对一些地方举办花卉节原有的憧憬。

关于花卉旅游发展不得不需要创新的“峰谷分明、重复单一、缺少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专家认为,“既盼人来,又怕人来。”这是许多赏花景点景区的无奈。在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赏花时,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统筹规划,一连串问题都暴露无遗。但目前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像前几年,去武汉赏花的游客每年以约30%的速度递增,但武汉人于热闹背后看出不足:樱花、梅花两大品种太单调,观赏只限于春季,景区交通拥堵,餐饮、购物、住宿等设施配套不全。为此,武汉便制定了首个赏花经济专项规划,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打造“一核、两园、六区”新格局。如今,月月有花、季季有游,武汉每年的赏花节会多达10余种,赏花游爆发增长。

培育文化载体;解决

“看一眼就走”的问题

今年,山东肥城打造了春花烂漫的“花样年华”,推出20个赏花景点邀请旅客“任性游”。该市以桃花园为中心,建起了樱花、槐花、薰衣草、牡丹等十大主题花园,与碧水园林、绿树青山连成山水赏花型环城休闲带。沂水县泉庄则在培育旅游载体上下起了功夫。“2万多亩桃园,布满山岭、河畔、村边,错落有致,层次丰富。据举办方介绍,将赏花游做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品牌,光有自然优势还不行,必须培育花文化载体,把赏花经济做成一项产业,这个载体可以是摄影节,可以是写作比赛,还可以是运动赛。今年的泉庄桃花节,除了有大型文艺演出外,还包括摄影作品巡回展、山地自行车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露营等系列活动。因为,淡旺季明显,确实是发展花卉旅游难以避免的一个难题,他们的做法是尽量放大桃花节的生态效益,把“花节”与婚纱摄影基地、农家乐等联系在一起,力争把“花节”“抻长”“办大”,使其包含更多的花文化内容。比如,在花卉节期间,就有10对新人在桃花节上举行了集体婚礼,近三年来,泉庄农家乐先后承接了“农家乐里嫁新娘”“传统婚庆喜宴”等活动1000余次,当地的民宿更是游客的最爱,仅元宝山村,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就住下了120位都市客。在泉庄,赏花游已经发展成为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产业链,初步解决了“看一眼就走”的问题。

赏花与文化的嫁接,山东邹平县做出了另一种尝试。今年,在当地孙镇梨花节上,“梨花饼”成了游客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梨花饼以现场采摘的新鲜梨花花瓣为料,加工成精美、独特的小点心,让游客在观赏梨花之余,品香茗、尝花饼,倍受人们的欢迎。为做好“赏花经济”,孙镇还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及自然景观,将赏花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包装出更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据介绍,乾隆、嘉庆年间,一农民家中五子先后中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子登科”的故事。这里还是中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基地,也是最早向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地区……这里一方面是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处处鲜花盛开,供人们在此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二者彼此融合,所以才让景区对游客形成了持久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为发展“赏花经济”,摆脱游客“看一眼就走”的窘境,近年来有的地方还选择了扩大花卉种类吸引游客眼球,还有些地方执着于培育花卉文化载体。这些地方把赏花经济做成赏花文化所带来的效果是,如今不少游客前往赏花,已不再是走马观花,更愿意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由此可见,如果赏花游景点缺少历史民俗文化,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就很难形成“花香四溢”的节庆品牌,更难以做大做强花卉节庆旅游经济。

(责编:高雨薇)

猜你喜欢

桃花节赏花梨花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空运来的桃花节
春天到,赏花去
梨花之歌
第十二届宁海东山桃花节开幕
赏花海
走,赏花去!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