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2015-06-16苏文甲
苏文甲
摘 要:政策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资源”的配置与流动。作为政策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政策对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一个国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包括科研资源配置的主体、结构、方式以及社会成本等方面。研究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对于新时代下中国科技水平的稳步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科研资源 影响因素 效率 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c)-0231-02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如今,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要素,还包括法律、政策、精神等无形要素。政策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资源”的配置与流动。作为政策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政策对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一个国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科研资源配置效率
作为政策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政策一般指现代国家中可为利益相关者开发和利用的、并能给其带来影响的科技政策制度的总称。科技政策对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一个国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包括在不同行业、区域和利益群体之间的配置。就配置形式上来说,科研资源的配置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区别表现在具有资源配置权利的主体对分配行为是不是具有权威性。不同的配置形式与配置结构将产生不同的配置效率,合理的科研资源配置不仅利于科技自身的良性发展,更利于资源的有序流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配置效率。
2 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2.1 科研资源配置的主体
科研资源配置的主体有两类:政府和市场。通常情况下,政府配置主体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即大多数的科研资源的配置权掌握在组织的最高层部门,且权利随着部门层级递减。而市场配置主体一般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大多数的科研资源配置权下放给中下层,地方与下级拥有更多自主决策权利,当下级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由他们自己协调解决。相比之下,“自上而下”的配置方法能够加快配置的速度,并且会形成规模效应,但是其对高层的眼光和判断力要求极其高,因为一旦高层决定失误,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自下而上”的配置方法则具有典型的博弈特征,能够增强科研资源配置的成功率和科学性,但是成本过高,速度较慢。所以,单一地运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科研资源进行配置并不能保证提升效率,必须将两种方法结合。一方面,科研资源的领导层要发挥其优势,在制定科技政策过程中,要和作为科技政策资源实践层有机结合,发挥科研资源的价值分配功能和“激励、约束”双层作用,实现科技政策的“价值”目标,均衡上下利益;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层在科研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双重合力作用,才能达到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2.2 科研资源的配置结构
科研资源的配置结构对效率的影响主要在“地区间”和“行业间”两个结构中产生的。
科研资源配置的地区间结构是指某个地区特定的环境差异性所表现出来的科研资源的不同配置形式。通常,地区间结构须坚持“因地制宜”和“效率公平有机结合”原则,才能有效提高配置效率。因地制宜是指科研资源的配置应以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以国家的总体计划和安排为根据,不能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经验。效率公平有机结合则要求科研资源配置结果能够调动该地区科技政策资源领导层和实践层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配置效能,产生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协调地区之间科研资源配置的平衡与协调,对于科研资源较少的地方应该予以倾斜,推动该地区的发展。科研资源配置的行业间结构是指基于行业特征的科研资源配置形式。科技领域的行业差别是巨大的,符合行业差别客观规律的将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其配置效率明显上升。科研资源的配置要符合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使得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能够带来最佳的产业结构。也不能忽略公平,通过科研资源配置,使得每个行业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本行业的壮大,从而提升整体行业的配置效率。
2.3 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式
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式是指掌握科研资源的主体以何种形式对科技政策资源进行配置。通常科研资源的配置方式划分为“市场导向”和“计划导向”两种。“市场导向”是指科研资源的配置以市场需求为中心,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市场行情影响科技政策的供给与产出;“计划导向”是指克服市场导向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运用宏观财政、市场规制等手段对科研资源进行合理调整。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应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也要注重“计划”的宏观导向作用,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配置。
2.4 科研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
科研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是指对可支配的已有的或潜在的科技政策进行调动、组合和运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源配置社会成本,既包括科研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资源成本,也包括舍弃其他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方案的机会成本。要实现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就要在充分考虑社会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其社会成本的最小化,不仅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而且能够使得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以及政策受众均会在政策实践中获得各自的收益,实现利益均衡。
3 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标准
评价科研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应涵盖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科研资源配置结果是否遵循了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科研资源配置应利于最大限度地消除阻碍科技发展的各种制度性瓶颈。科学的科研资源配置过程即是修正、消除、调整不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实现有限政策资源配置与无限科技创新的和谐共振。
第二,科研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社会成本的最小化。科研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一定伴随着成本的消耗,这种成本的消耗包括了有形的物质成本和无形的精神成本。科研资源配置得当,就能够实现社会成本的最小化,一方面表现在社会成本在其他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模式下都会大于该模式;另一方面表现在科技政策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最小。
第三,科研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科研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应该是牺牲公共利益,而是增加公共利益。科研资源配置得当,就能够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其他配置模式下所获得的公共利益均小于该模式。这种公共利益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包括社会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了直接的当前利益的增加,也包括了间接的长远利益的扩大。
第四,科研资源配置结果是否实现了政策的可持续性。科研资源配置不是一个短周期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性的长周期过程。科研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利益不仅仅只体现在当前,更要考虑到未来,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获取眼前的短期利益。科研资源配置得当,就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从科研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效益。
4 结语
总之,科研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不仅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既往“先富论”造成的科技发展在地区间、行业间等的不均衡问题,更需要我们在配置各类科研资源的过程中,注重其配置的效率问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过程既是我们克服对科技发展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的局限性的过程,更是科技政策发挥其价值的权威性配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杜宝贵.科技政策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标准[J].中国高校科技,2016,331(3):12-14.
[2] 杜宝贵.公共政策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论纲[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4(5):18-22.
[3] 李怀,赵万里.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J].经济学家,2010(4):54-60.
[4] 臧玉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