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流动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5-06-16陈清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流动性汇率货币

陈清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分校,陕西 榆林 719000)

资本流动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陈清丽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榆林分校,陕西 榆林 719000)

资本流动性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将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资产价格下降、经济衰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加强资本流动的管理,对稳定我国的金融经济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本流动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资本流动性概述

一般而言,经济学意义上的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以较低成本变现的难易程度。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该金融资产的变现速度,当其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变现,就可以说其有较高的流动性。自然资源、企业资产、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金融票据化转变成流通资本。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一个国家已经资本化或能够被资本化的财产和未来收入流越多,货币自然就越多。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流动性则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紧密相关。金融市场上,如果金融资产活跃、交易成本低,则该市场流动性高,反之,市场交易低迷、交易成本高,则流动性低。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两大原因,外部失衡表现为贸易盈余迅速上升,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增长过快,二者均造成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快速上升。

2 资本流动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资本流动性势必引发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不足的状况,流动性过剩表现为货币不均衡,即商品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失衡,经济体中货币的发行过多,超过了经济均衡的货币需求,蕴含了大量游离于经济体之外的闲置货币,且是多个市场货币不均衡现象的综合,宏观经济各部门持有的现金资产多于经济正常运作时所需要的货币量,流动性过剩导致流动性陷阱与通货膨胀。短时间内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物价大幅上涨,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过剩的货币会在多个市场(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游走,形成过剩货币追逐有限商品,可将其视为通货膨胀的预警。当资本流动性较高时,迅速流入一国的大量国外资本会增加该国的货币供给,短时间内使本币面临强大的贬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下,该国必须保持名义汇率不动,这会导致本币高估,危害贸易及国内资产价格,影响经常项目的贸易收支,从而导致国际投机资本的进攻,如果在攻击中政府无法保持汇率不变,汇率狂泻,那么国外资本就会大量撤出,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及金融危机。而流动性不足亦是一种货币不均衡,经济体中的货币发行过少,难以满足经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宏观经济各部门持有的现金资产不足,过少的货币量阻碍经济的正常运作,可视为通货紧缩的前奏。经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资产价格下降、经济步入衰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如何应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转变管理观念,实现由封堵管理向疏导管理的转变。既然无法通过管理的方式封堵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不如允许其在监管下公开流动。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国际短期资本进行管理,即可达到监管目的,也可增加税收。这要求适时加快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以减小资本项目同经常项目间的外资兑换差异。适时通过推广QFII和QDII的方式,有效引导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短期外资流向流量的监督和规范,更多使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实现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

其次,进一步疏通宏观经济政策传导路径,使经济政策更多的作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非虚拟经济部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超调”的影响。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市场的功能,强化金融中介的公平竞争,并以政策性金融工作作为辅助,强化信贷和货币的作用效果,畅通作用传导机制,保证流动性投放有利于实体激经济部门。制定宏观投放有利于实体经济部门,同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加强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使政策更具有协调性。

再次,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商品的市场化进程,消除资产价格短期内的暴涨暴跌,降低资产市场对短期外资的吸引。以股市为例,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市场本身存在的体制性矛盾仍十分突出,这为国际短期投机提供了市场基础。房地产市场统一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直接为房地产的非理性发展提供了体制性基础,容易导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股市和房市是国际短期资本在中国获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这两个市场的问题不解决,价格总是处于非理性的暴涨暴跌或只涨不跌状态,则将对国际短期资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只有完善以股市和房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形成良好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交易规范,才能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起到根本性抑制作用。

最后,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解决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已进入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正逐步付诸行动。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升值方式之争,即渐进式升值方式和一步到位的升值方式。两种升值方式各有利弊。渐进式升值方式有利于国内微观经济的逐步适应,却容易引起外部经济问题,如稳定升值预期下的游资问题。一步到位升值方式虽然有利于解决游资问题,却对国内微观主体产生过多冲击。两种升值方式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化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两难选择的阵痛。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有最终为人民币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并形成一个靠近其均衡价值的汇率水平,才能不为游资提供汇率变化的套利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祝国平,徐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28

F124

A

1673-0194(2015)12-0173-01

2015-04-22

猜你喜欢

流动性汇率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