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业集群看厦门邮轮旅游的发展

2015-06-16张彩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母港邮轮厦门

张彩霞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从产业集群看厦门邮轮旅游的发展

张彩霞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及人们对旅游产品多元化的需求,邮轮旅游不仅在北美、西欧、地中海等地区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亚太市场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可观。邮轮旅游集交通工具、住宿设施、餐饮酒店、娱乐场所、健身中心于一体。鉴于这种自然的“集聚性”,本文从产业集群角度进一步分析邮轮产业的集群现象和集群效应,并以厦门为载体,阐述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可行性条件,探讨厦门发展邮轮旅游、建设邮轮母港、实现邮轮产业集群的对策。

邮轮旅游;产业集群;厦门

一直以来,世界邮轮产业发展迅速,邮轮旅游消费对邮轮港口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极为明显,促使邮轮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从企业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对产业聚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群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而邮轮产业有着显著的集群效应,“带来了邮轮,就带来了财富”,它通过消费形式对相关行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据统计,邮轮产业对港口城市经济的带动比例系数1:(10~14),其中邮轮母港的邮轮经济收益更是停靠港的10~14倍。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为。现在厦门还是一个邮轮挂靠港口城市,邮轮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但是厦门拥有优越的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如果能充分利用,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厦门有望成为邮轮母港,实现厦门邮轮产业集群。

1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定动力机制

1.1启动力——城市经济

快速发展的厦门经济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动力。厦门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突破1万美元,2014年厦门人均GDP更是达到14 049.56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6 000~8 000美元时,邮轮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厦门及周边区域已经进入这样的快速增长阶段,形成了一批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客观上具备了邮轮旅游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促使厦门旅游业不断发展。2014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 33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2.09亿元人民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旅游业的快步发展,是发展邮轮旅游,实现邮轮产业集群的原动力,为厦门建设“邮轮母港”创造良好的条件。

1.2驱动力——地理集中

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附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健全的配套产业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令相关企业聚集的向心力。在该向心力的作用下,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运动和相关企业运动都以集中为导向,产生极化效应和聚集经济效应。厦门拥有集群的先天条件,厦门的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km2,岛内人口密度大,产业密集,可以成为发展邮轮产业集群的集群基础;另外,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位于厦门岛西海域港区南侧的东渡路上,包括一个14万吨邮轮泊位和4个泊船泊位,能接待目前世界最大的邮轮。邮轮中心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不到10分钟车程,与湖滨北路商务中心区紧密相连,至中山路、鼓浪屿等传统中心区域不过5分钟车程,特别适宜发展邮轮产业。厦门国际邮轮码头的建成,为厦门设置了发展邮轮产业集群的重心,邮轮相关产业在原有的厦门岛产业分布基础上向重心靠拢,同时注入新的配套行业元素。

1.3促动力——相关产业发展

邮轮相关产业的成熟发展,是提供完善的邮轮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是城市成为邮轮母港,实现邮轮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邮轮产业集群内主要的相关产业涉及旅游、商业、交通、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实现邮轮产业链的一体化。厦门邮轮相关产业发展成熟:各类酒店、旅行社每年都在增加,不断提升厦门旅游接待能力;鼓浪屿、万石植物园、胡里山炮台等景区分布密集,且均在邮轮码头附近;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机场距离港口不到10分钟的车程;中山路、禾祥西、SM等代表商业圈发展繁荣,商业圈之间以及到邮轮码头之间交通条件都十分便利。厦门邮轮相关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能够提供完善的邮轮旅游接待服务,促使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

1.4内源动力——合作竞争

在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既激烈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分工互补、知识共享、网络创新,可以实现外部经济。如民航和轮船本来是竞争的关系,但也可以相互合作,游客下邮轮后,以乘坐飞机或陆路交通前往厦门其他地区甚至整个中国旅游;集群内的各个旅游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和区域品牌的建立上也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竞争,可以加快技术的引进和产品更新,又可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1.5引导力——政府和企业

研究表明,政府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上企业投资的带动,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厦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厦门邮轮旅游和邮轮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以成为“世界邮轮母港”为目标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更被纳入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是厦门市十大国企之一,是福建最大的港口企业,同时也是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的码头运营商之一。为迎接“厦门邮轮经济”腾飞时代的到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内外兼修,力争提升厦门的邮轮接待能力和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国际豪华邮轮来厦。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另一张名片,该社注重对欧美、东南亚邮轮旅游市场的开发,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保持着长期友好联系。厦门市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将有力推动厦门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

2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4年有21个班次的邮轮在厦门停靠,涉及15家邮轮公司,旅客吞吐量达到56 444人次。但相对于欧美邮轮旅游的发展,厦门邮轮旅游起步较晚,目前仅是邮轮接待城市,要充分发挥厦门邮轮产业集群效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厦门邮轮旅游的宣传不够。一方面,人们对于邮轮旅游的概念不清晰,对邮轮旅游产品不熟悉,厦门邮轮旅游市场需求还未被激发;另一方面,国际邮轮公司对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优越条件了解不够,同样看到厦门还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其次,厦门邮轮旅游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一是航线不稳定。厦门港到港邮轮并不稳定,并且缺少定期航班,这也间接反映出旅游者的需求不稳定。二是邮轮产品稀缺:在环世邮轮网上搜索以厦门为目的地的邮轮航线只有一班(厦门—鹿儿岛—长崎—济州6日),在同程旅游网上搜索出发港口为厦门的只有4条航线,均为日韩航线6、7日游,产品种类太过单一,缺乏吸引力。

再次,目前还没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条例,这导致了邮轮乘客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够方便、快捷。

最后,厦门邮轮产业方面的高级人才较少,邮轮旅游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乃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厦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邮轮服务方面的人才培训机构以及专业的教育研究机构,这也是发展邮轮产业链中不完善的一个环节。

3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目前,厦门邮轮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已经投入使用。但是,针对上述问题,厦门还需要做多方面努力,为“巢”引“凤”,充分利用厦门具备的发展邮轮产业的可行性条件,积极开拓邮轮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厦门邮轮经济,争取早日成为邮轮母港,真正形成邮轮产业集群。

3.1加大宣传招商力度,积极开发邮轮市场

对内方面,政府带头,同时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开发邮轮产品。鼓励骨干旅行社开发邮轮市场,但由于邮轮产品从设计、市场开发到实际运作,周期长、要求高、成本大,政府应在开发经费上予以资助和鼓励,每年从旅游专项资金拔出一定资金,用于邮轮旅游的宣传,开发潜在顾客。

对外方面,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邀请国内外邮轮产品的运营商、代理商来厦考察;组织港务、口岸等部门以及经营邮轮产品的旅游公司赴美国迈阿密等邮轮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工作,争取引进国际豪华邮轮停靠厦门。与国际邮轮产业发达国家的领事馆、商务等部门建立联系,参加国际大型邮轮专业展销会,努力宣传厦门邮轮旅游环境;与国际知名邮轮公司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等公司保持联系,扩大业务往来,发展厦门邮轮旅游市场。

3.2包装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多停留厦门

邮轮是否停靠,除了邮轮码头自身的条件以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港口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就在市区,到各个景区或购物中心均非常便利。要进一步挖掘对国外游客有吸引力的周边旅游资源,大力向国际邮轮公司推介。要设计和推介好精品旅游线路,如鼓浪屿、客家土楼、武夷山等;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如发展温泉体验、高尔夫休闲、闽南民俗文化活动等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厦门各大旅行社,与厦门市域内和周边景点做好交通、游览、餐饮、购物的衔接。

3.3简化通关手续,提高口岸服务水平

邮轮停靠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职能部门,国际大型邮轮一般停泊周期较短,时间安排紧凑,旅客多,因此对通关速度要求很高。目前厦门港查验单位针对大型邮轮出入境已经出台一系列通关便利措施,包括网上报检、团体验证、“绿色通道”、主动登轮服务、船边快速验放等。为促进厦门邮轮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口岸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通关标准和符合国际惯例的邮轮游客出入关程序,开设便捷通道,尽可能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邮轮陆上补给、维修等通关程序。

3.4成立邮轮领导小组、培养邮轮服务和营销专业队伍

邮轮产业是全球性、综合型的产业,邮轮市场的竞争是高层次竞争,是与其他港口都市、甚至其他国家的竞争。厦门邮轮旅游发展尚未成熟,亟需政府牵头成立邮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市发改委、市交通委、海关、商检局、口岸办、市旅游局、港口局、海事局、港务集团、邮轮专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负责调研、规划、接待、开发邮轮市场,并协调、解决发展邮轮经济的日常事务。在邮轮领导小组带领下,加强对国际旅行社接待邮轮的培训,从各方面扶持、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邮轮专业队伍,使其逐步增强在邮轮外联、接待、销售三个邮轮业务环节的竞争力,从而成为厦门与其他港口城市进行邮轮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虽然厦门目前还只是邮轮接待城市,但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加上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优越条件及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厦门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最佳的邮轮母港之一,从而形成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实现集群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晓东,冯学钢.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2).

[2]张明香.关于推进上海邮轮母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港口,2013(5).

[3]孙春华.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前景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

[4]张梦瑶,刘云.邮轮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保山学院学报,2014(1).

[5]倪菁.国际市场变化趋势背景下的厦门邮轮旅游发展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14(6).

[6]赵玉竹.厦门邮轮旅游市场开发分析及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14(28).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26

F552.7;F592.7

A

1673-0194(2015)12-0170-02

2015-04-22

猜你喜欢

母港邮轮厦门
厦门正新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偶”遇厦门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