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英语学习“男生弱势”现象和对策

2015-06-16郭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中学英语教学

郭潇

摘 要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男生弱势”现象严重,女生英语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生,这也一直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该文从男女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态度差异出发,来探讨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的原因。然后针对“男生弱势”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使中学中男生英语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 英语教学 性别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11-02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动机、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学生的成绩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男生弱势”的现象,特别是男女生成绩之间的分化尤为明显。鉴于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男生弱势”现象,调查和研究分析这个现象及其原因非常有必要,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英语学习“男生弱势”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原因

1. 缺乏学习兴趣。部分男生在英语学习上不感兴趣,不求进取,只求及格,缺乏应有的自信和激情,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认为学习英语无用,课堂行为问题当然随之也就增多。

2.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3.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男生的学习普通呈“兔型”学习法。当他们心血来潮时,就积极地学上一阵子,等热度一下去就什么也不学了,而大多数女生采取有计划的“龟型”学习法。男生经常想急于求成,寄希望于短时的突破,不愿意花时间去多记、去积累。而语言的学习得讲究细水长流,循环反复地记忆操练。

另一方面,由于性格的关系,相比之下男生更为粗心。如在英语测试的解答时,男生大多能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但却较少注意部分和细节,比较粗心大意,造成考试时失分严重。

(二)客观原因

1. 心理及智力差异对男女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女生机械记忆能力强,短时记忆广度超过男性,形象思维强于男生,女生左脑更为发达,言语发展、表达强于男生,对语言学习兴趣更浓厚。故而,女生在英语这一语言学习上比男生强,成绩普遍比男生好,在语言方面的心理及智力发展优势依然决定了女生的优势具有普遍性。

2.教材的部分内容的偏重。现在使用的新目标教材中,每单元第一课时基本都是以口语练习为主,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兴趣和表现欲,通过新学的知识,利用口头输出加以巩固。然而,说到表现欲,女生占有优势,男生在课堂上相对沉默些,对于表演兴趣不高,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输出所学知识。久而久之,就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成绩。

二、中学英语学习“男生弱势”现象的对策

(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专家分析,男女生无论从个性特征、心理素质,还是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点。处在青少年时期的男女生,都愿意被对方认可,向对方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提倡男女合作,互帮互助,相互竞争,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激发男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通过指导男生观看英文版的篮球赛,足球赛,看一些简单的英语动画、英语flash,例如Finding Nemo、the Cat and the Mouse、Harry Potter 等儿童动画片。也可以邀请女生一起观看,适时请男生做简要的解释,给男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使男生有成就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端正认识,树立信心

教师要帮助男生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时刻提醒自己,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此外,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使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可以掌握英语词汇,最终学好英语。

(四)解读教材,因“性”施教

专家指出,男女的先天差异教师无能为力,但对于教育体系造成的男女学业差异,应该有所作为。一些老师也坦言,如今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中的确少了点“男孩气”,如何因“性”施教,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为此,作为英语教师须仔细解读教材,寻找一些男生喜欢的话题,激发男生的学习热情,端正男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男生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一个男生爱学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其提高成绩。教师应根据不同性别的差异,有目的地解剖教材,最终达到让男生们愿意学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静寰.教学与性别文化研究[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

[3]郑新荣.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4]陈淮.英语教学风格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6).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中学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