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
2015-06-15胡恩
胡恩
【摘要】 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从事锻炼的重要前提,它对于学生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课和课外活动的时候总会找出种种借口或原因请假不上体育课,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严重致约着“终身体育”的发展进程。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本课题就对该现象作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中学生能更好地提升身体素质,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人才而导引。
【关键词】 体育兴趣 体育意识 意识 体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80-01
引言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事关其本身的健康,从更大程度上说是关联到全社会、全民族的兴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获得,而对于目前诸多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不想上体育课,不能更好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本课题就对其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对策,使中学生能把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克服困难,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调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深远意义。
1 对思南县许家坝中学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如下:
通过对学校30个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喜欢上体育课的男生占82%,女生占63%,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男生占13%,女生占24%,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对体育课抱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相当的比重。
据材料分析,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方面,2.客观方面。
1.1主观方面
因素有:1.怕跑步,2.心情不好,3.自身身体差,4.对体育不感兴趣。学生产生上述体育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
1.2客观方面
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少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一蹲到底”“一投到底”和“一滚到底”的教材安排,干巴巴地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法,一个实心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节课,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②运动量和强度过大。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很多;③自由活动太少。由于体育课上不安排或者很少安排自由活动,因而学生不能自由组合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④场地器材不够。部分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练习,既难以掌握技能,也难以锻炼身体;⑤天气差。由于气候恶劣无法上实践课时只能改上理论课。又由于体育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课脱节,因而导致学生讨厌上体育理论课;⑥身体不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总会有少数人身体不适,特别是女生还有一个例假的问题。由于教师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当,致使有些学生借口逃课;⑦准备活动枯燥,由于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翻来覆去地做同一套操,致使学生一做准备活动就头疼、心烦。
2 另外:“体育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
2.1从心理角度看“体育意识”是指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看法,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它们基本包括三个方面;1)体育认识;2)体育情感;3)体育意识。
2.2体育认识
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和理解性的追求,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不懂得健康方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于吾人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放。”可见“体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现目前许多中学生还未曾意识到。
2.3体育情感方面
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这里就学生对体育态度锻炼程度来看一下。随机抽查了许家坝中学300名学生中,对他们的体育态度积极进行调查,只有30.7%的学生对体育态度是积极的。16.7%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处于中等水平,52.7%的学生未养成积极体育态度。同时对这群学生的体育频度作调查。只要27.7%的学生经常参加(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包括体育课)63.5%的学生有时参加(每周2-4次),8.8%的学生很少参加。从以上两个调查结果可知,中学生对体育情感态度积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较深的体育情感的学生占全体的1/3。
3.1要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
3.2教育内容要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手段要合理,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儿童化、趣味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
3.3要做到适时准确的评价。一旦发现学生有精彩表演和良好表现时,要及时肯定,特别是对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努力的学习,更好的发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3.4学校、家庭与社会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从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地巩固下去。
[ 参 考 文 献 ]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