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效课堂的若干策略
2015-06-15游瀛
游瀛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实现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课堂是一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28-01
1. 问题的提出
如何真正地从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积极高效的学习?全新的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等等,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的意义所在。
2. 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业务基础,只有教师知识广博,教学才能深刻独到,富有启发性,要真正使有效课堂变为高效课堂,“理解数学”吃透教材是必由之路。
2.1 “理解数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理解数学就是要坚守数学的本性,数学性是什么?就是数学的基本原则,什么又是数学的基本原则呢?
H.Wu在《美国数学学会》2011年第三期发文,阐述了“数学的基本原则”,并指出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校的教科书,但教师如果希望把学生教好的话必须意识到这些原则。“希望把学生教好”,当然属于有效性问题,这些原则包括:⑴每一个概念都是被精确定义的,且定义为逻辑推理提供了基础。⑵数学陈述是准确的,在任何时刻已知什么,未知什么都很明确。⑶每个断言都能被逻辑推理支持。⑷数学是连贯的,它是一个挂毯,所有的概念和技巧逻辑上交织成一个单件。⑸数学是目标导向的,标准课程中每一个概念或技巧在那里都是有目的的。
2.2 “理解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支点
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理解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理解学生”就是要解决“教给谁”的问题。
2.2.1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课堂教学,就是要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之间的关系。
2.2.2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应该始终处于一种自然生成的状态,新知识的形成应用,不应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要遵从于一般的认知规律。
例如:对于一次函数y=kx+b(a≠0),要获得函数值y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以采用“抽象问题具体化,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讨论函数y=2x+1,y=2x-1等的变化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同理归纳出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2.3理解学生的思维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根据具体学情确定内容和要求。设计问题时也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响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最根本因素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立意再高,过程设计得再生动形象,如果最终无法使学生得到内化,那高效就无从谈起了。
2.3 “理解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2.3.1 高效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
2.3.2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高度参与与教师适时指导的完美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份合适的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做好自学,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3.3高效课堂应注重建构适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伟大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教师要努力建构适合的方法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解法,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3.4高效课堂应讲究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评价讲究艺术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形成成就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催化剂。
案例: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有个学生说:“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我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就可以完全重合了,所以是轴对称图形。”这时,立马有学生反驳说:“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不一定能重合,所以不能说是轴对称图形。”
显然,前一个同学答错了,我想当时那个同学一定很沮丧,这堂课可能是不会再站起来了。但是,那位老师没有忘记她,再次请她起来,并且说:“你的发言中可贵的一点是平行四边形的确可以分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你说的是改装后的图形的特性,是吗?”这一句话,肯定了她答案中的可取之处,学生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同时她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最精彩的是接下来的那句话,老师说:“你的退让,让我们又进一步接近了真理,谢谢!”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我是那个学生,我会有一种成就感,虽然我的问题答错了,但是我让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评价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课堂评价语,非常适时,又非常准确,机智,既是真诚地肯定和赞扬,又是巧妙地引导和启发,将课堂有效评价的艺术体现得淋离尽致。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经常享受到这样的课堂评价,学习热情就会更加高涨,他们的学习方法会更加有效。
总之,教师只有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才会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奠基石。
[ 参 考 文 献 ]
[1]H.Wu.数学教师的错误教育.数学译林,2012⑵:143-155.
[2]俞剑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中学数学杂志,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