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成因

2015-06-15刘超威陈世加姚宜同黄囿霖张潇文

断块油气田 2015年3期
关键词:含油运移鄂尔多斯

刘超威,陈世加,姚宜同,黄囿霖,张潇文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0 引言

美国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国内油气勘探向致密油领域的转变[1]。随着酸化压裂技术的不断改进,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特低渗油层成为国内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示范区[2-3]。姬塬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新的勘探热点地区之一,是近年来长庆油田提交规模储量较多、开发效果较好、产量上升幅度较大的油田之一。该区延长组下组合长8、长6、长4+5 等层均发育大型岩性油藏,呈现多层系复合含油特征,在近年油田增储上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5]。在延长组下组合的勘探过程中,该区延长组上部地层长2 中也发现了一些高产油流井,总体呈现油气显示井点多、储层含油饱和度低且普遍低阻的特征,展现出了该区长2 油层良好的勘探、评价潜力。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储层[6-7]与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面[8-10],对油层低饱和度成因机理却未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开展姬塬地区长2 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成因的研究,可为长2 油气勘探提供更有力的地质依据。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姬塬地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及甘肃省环县交界处,构造位置上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2 个构造单元(见图1)。勘探现状表明,研究区长2 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为一低幅度的西倾单斜,局部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的鼻状隆起[11-12]。

图1 研究区位置

2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

2.1 低饱和度油层特征

根据姬塬地区重点井试油井段含油饱和度参数统计结果,该区重点井长2 储层含油饱和度一般低于30%(见图2),平均含油饱和度仅为23.1%。总体而言,姬塬地区长2 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而含水饱和度(可动水)则相对较高,属于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图2 姬塬地区长2 储层单井含油、含水饱和度分析

2.2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

2.2.1 远离烃源岩生烃中心

前人研究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下组合长4+5、长6、长7、长8 及长9 地层中均存在具一定生烃能力的泥质岩,但长7 烃源岩仍为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的主要供烃源岩层[13];因此,长7 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垂向运移至上部长2 砂岩储层聚集成藏过程中,首先要对长7 本身的砂岩、长6、长4+5 及长3 砂岩储层进行充注(见图3)[14]。

此外,从不同层位砂岩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对比(见图4)可以看出,自下而上,随着与长7 烃源岩距离的增大,长6、长4+5、长3 和长2 储层的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这表明:由于研究区延长组长2 砂岩储层远离长7 烃源岩生烃中心,油气需经过长距离运移才能到达长2 砂体成藏,同时长6、长4+5 及长3 地层中均有一定规模的砂体发育,造成进入姬塬地区长2 储层的油气数量较少;因此,长2 油藏充满度较低,含油饱和度较低。

图3 姬塬地区油气运移模式

图4 研究区不同层位储层含油、含水饱和度对比

2.2.2 构造幅度低,油水置换不完全

油气成藏的过程,就是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驱替储集砂体中水的过程;从油气成藏动力学的角度来讲,一般就是油气运移动力(浮力)克服油气运移阻力(毛细管压力)的过程[15]。

式中:Ff为浮力,Pa;ρw,ρo分别为地层水、油的密度,kg/m3;g 为重力加速度,m/s2;Hh为含烃高度,m;pc为毛细管压力,Pa;σ 为界面张力,N/m;θ 为润湿角,(°);r 为孔喉半径,m。

从式(1)、式(2)可以看出,含烃高度、油水密度差及孔隙结构控制了油藏中含油饱和度的大小。油水密度差越大、孔隙结构越好(特别是粒度粗)、含烃高度越大,则油气驱替力越大,导致含油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低;反之,则含油饱和度低、含水饱和度高,并导致油水分异差。

前人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2 油藏为构造-岩性圈闭,油藏构造隆起幅度低,一般为20 m,主要为一些鼻状构造。对研究区而言,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为浮力,阻力为毛细管压力。通常,地层水密度为1 000~1 100 kg/m3,原油密度为830~860 kg/m3,因此选取地层水密度1 100 kg/m3,原油密度830 kg/m3,构造高度选最大值20 m,则Ffmax=(ρw-ρo)Hhg=(1 100-830)×20×9.8=52 920 Pa,即最大浮力为0.052 92 MPa。

结合前人研究确定的不同系统中的θ,σ 值(见表1),选取θ(Hg)=140°,σ(Hg)=480 mN/m;θow=30°,σow=30 mN/m。经计算得知,油藏条件下毛细管压力pcr与压汞分析获得的毛细管压力pc(Hg)存在以下关系:

将计算的油气运移最大浮力与姬塬地区长2 油藏毛细管压力(见表2)进行对比,发现最大浮力仅大于部分样品的毛细管压力。这表明在最大浮力存在的条件下,仍只有部分储层能被油气充注,因此研究区长2砂岩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低。

表1 不同系统中的θ,σ 值

2.2.3 束缚水饱和度高

通过对研究区长2 低饱和度油藏的含油砂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将其中的流体性质进行了详细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束缚水饱和度均较高,一般大于20%,高者近50%;束缚水占地层水比例均较高,一般在50%以上,高者可达到80%以上(见表3)。

石油要进入储层孔隙中成藏,首先要将其先存的孔隙水排出。而以上分析说明,姬塬地区长2 砂岩储层中束缚水所占比例较高,大量束缚水的存在,使得储层成藏过程中油气可进入的孔隙空间较少,从而造成研究区长2 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低。

表2 长2 油藏毛细管压力计算

表3 束缚水饱和度分析

2.2.4 储层的非均质性

岩心观察发现,多口井同一套连续砂体的含油性均存在差异现象(见图5)。结合研究区长2 砂岩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动力学分析,该区长2 砂岩储层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在非均质性的作用下,研究区长2 同一套砂岩储层含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得一套砂岩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综合解释结果较低。

图5 姬塬地区储层岩心

3 结论

1)姬塬区长2 砂岩储层远离下部长7 生烃源岩,长7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首先进入长6、 长4+5 及长3储层,运移到长2 砂岩储层的油气不充足,是长2 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

2)研究区构造幅度低,油气运移动力(浮力)较小;因此,对于研究区“中孔低渗”的长2 储层,毛细管压力较大,浮力克服运移阻力的难度大,生成的油气不能把低渗透储层中的水完全置换出来。此外,研究区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生成的油气难以驱替,储层可供油气进入的孔隙空间较少,造成油藏含油饱和度低。

3)在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下,同一套砂体含油性存在差异,物性好的砂岩含油饱和度高,物性较差的砂岩含油饱和度低或者不含油,因此整段解释会使储层含油饱和度降低。

[1]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5-30,64.

[2]齐银,白晓虎,宋辉,等.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优化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4,21(4):483-485,491.

[3]何青,秦玉英,姚昌宇,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J].断块油气田,2014,21(6):816-818.

[4]禚喜准,王琪,史基安.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塬地区三叠系长2 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J].矿物岩石,2006,25(4):98-106.

[5]鱼文,谭成仟,张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储层特征及油藏控制因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12-14,65.

[6]陈永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沉积相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7]胡作维,黄思静,马永坤,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2,19(5):588-591.

[8]赵虹,党犇,姚泾利,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6):588-592.

[9]周丹,李红艳,古亮,等.姬黄37#区耿231 井区长222低电阻油层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0,29(8):60-62.

[10]杨双定,牟金东,朱春红,等.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分类分析及评价[J].测井技术,2007,31(3):273-277.

[11]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62-79.

[12]田建锋,刘池洋,梁晓伟.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 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及其差异性[J].现代地质,2011,25(5):902-908.

[13]何金先,闫金鹏,亚林,等.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 油藏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24(5):38-42.

[14]席胜利,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628-632.

[15]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04-114.

猜你喜欢

含油运移鄂尔多斯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地理盲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