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发展的实证考察∗

2015-06-15蔡言厚

宏观质量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特色大学

蔡言厚 蔡 莉

大学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发展的实证考察∗

蔡言厚 蔡 莉

大学评价排行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的发展,而大学宏观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特色上、综合性上和一流上。大学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发展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大学单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特色发展,大学多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大学综合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本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证考察。选择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对37所985工程大学进行特色考察;选择一定年度的一般科学贡献、重大科学贡献和杰出人才贡献三个方面的排名情况,对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综合和理工院校拥有研究生院的33所985工程大学,进行综合性考察;用“条件约束法”、“百里挑一法”(“百分数法”)、“星级法”对所有学校进行一流大学状况的考察。

大学评价排行;大学宏观教育质量;教育发展;大学特色

引言

自1987年发布单项指标大学排名——以“发表在国际权威性杂志上科学论文数”为指标的“学术榜”,1990年发布多项指标大学排名——以“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专利批准数”为评价指标的《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学计量多指标排序及其分析》(武书连,2001)以来,到目前我国拥有多家具有三级指标体系、上百个指标参数、概括中国高等学校传统功能的大学综合排名以及学校类型、学科门类、专业、地区和单项指标排名,每年发布的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数百个,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大学各方面的状况,促进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单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特色发展,大学多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大学综合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

一、大学单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特色发展的实证考察

特色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力。纵观国内外,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吸引力。有特色,才能丰富多彩,才能充满生命活力。特色反映质量,特色体现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就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张晋衡,2010)。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这些特征是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和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是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的,其目标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创造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许智宏等,2003)。

一所大学是否拥有特色,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也决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应该由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来体现。目前各种单项指标大学排名为人们考察大学是否拥有特色提供了平台。为了方便起见,笔者选择37所985工程大学,将它们在校友会(2014)和武书连(2014)两家评价机构2014中国大学排名中的平均位次算出,将反映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10个单项指标,反映科学研究的10个单项指标,反映人才培养的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分别记录在各个学校的名下,进行特色统计考察,然后按照各个学校拥有的第1名数/排名、前5名数/排名、前10名数/排名列入表1。从拥有第1名的数量/名次、拥有前5名的数量/名次、拥有前10名的数量/名次三个层次来考察各个985工程大学是否具有特色,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表1 中国大陆大学的特色、综合性、一流实证考察统计

从表1中可知,在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中,拥有第1数量/名次的学校共4所,拥有前5名数量/名次的学校共19所,拥有前10名数量/名次的学校共29所。在拥有第1名的4所学校中,9所全部是985工程大学。在拥有前5名的19所学校中,含9所985工程大学,4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10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4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10~20的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和2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20以后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拥有前10名的29所学校中,比拥有前5名的19所学校增加了10所学校。它们是:1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10的中山大学,2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10~20的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和7所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在前20以后的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在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中,拥有第1名数量/名次:北京大学是17/1,清华大学是10/2,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1/3;拥有前5名数量/名次的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26/1,北京大学24/2,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17/3,上海交通大学12/5,中国科技大学11/6,南京大学10/7,中国人民大学7/8,北京师范大学5/9,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3/10,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2/14,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厦门大学1/16;拥有前10名数量/名次的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27/1,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26/ 2,上海交通大学25/4,南京大学22/5,复旦大学21/6,武汉大学17/7,中国科技大学13/8,华中科技大学11/9,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10/10,南开大学9/13,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8/14,北京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7/17,中南大学6/19,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5/20,华东师范大学3/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23,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1/26。表明这些学校在某一个层次的某一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具有特色,其特色的大小可以用它们拥有第1、前5、前10指标的数量和位次来衡量,显然,其特色是依前10、前5、第1的数量和位次递增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6所学校最难能可贵的是靠内涵发展取得上述成绩的,它们没有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院校并校中,进行并校。遗憾的是综合排名平均位次居23位的同济大学未能入围,表明同济大学在29个考察指标中的特色不鲜明。

从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情况考察各个学校在前10名的名次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层次考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拥有的特色指标遥遥领先其他所有的学校,第1、第2的地位,目前无人撼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在3个层次拥有特色指标的数量相差不大,而且有交叉,是第3的有力竞争者;在拥有第1名的指标数量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拥有前5名的指标数量方面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处于优势地位,在拥有前10名的指标数量方面是浙江大学略胜一筹;谁能在竞争中取得第3名,受制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排名主办者的指导思想、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的变化。总的来说,复旦大学的特色表现在综合性、文科和理学方面;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工学方面,都在科学研究上有突出的表现: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10个单项指标全国高校排名中全部进入前10名,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高校排名第1。

在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中,拥有前5名数量和前10名数量的名次在前10名的学校是:中国科技大学11/6,13/8;南京大学10/7,22/5;中国人民大学7/8,10/10;北京师范大学5/9,7/17;武汉大学3/10、17/7;哈尔滨工业大学3/10,8/14;吉林大学3/10,10/10;中南大学3/10,6/19;华中科技大学2/14,11/9;中国农业大学1/16,10/10。从考察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优势突出,具有最典型的理科特色;南京大学的优势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其特色是理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突出,具有最典型的文科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的优势在人文学科,是一个偏重文科特色的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学特色和科研成就突出;吉林大学的优势是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中南大学是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鲜明和科研成绩显著;武汉大学在前5名中拥有的3个指标呈人文特色,而在前5~10名中则拥有14个指标,表现非常突出,综合性发展良好;华中科技大学在前5名中拥有的2个指标,表明工学特色,而在前5~10名中拥有的9个指标,表现出该校综合性发展比较好;中国农业大学在前5名中拥有的1个指标,彰显出非常突出的学科优势,而在前5~10名中拥有的9个指标,则彰显出该校非常突出的农学特色。

在反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4个方面、29个单项指标的排名中,处于10名以后的14所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2/14、8/14,四川大学1/16、7/1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6、2/23,厦门大学1/16、5/20,南开大学9/13,中山大学8/14,山东大学5/20,华东师范大学3/22,天津大学2/ 23,华南理工大学2/23,大连理工大学1/26、东南大学1/26、兰州大学1/26,中国海洋大学1/26。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西安交通大学的师资后备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和科研成绩突出,但仍然是具有工学特色;四川大学拥有全国居第2位的985高校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预示着发展潜力很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反映工学特色的、全国高校居第2位的985高校自然科学奖励成果,展现出非常突出的科研成就;厦门大学在公益慈善校友、国家创新群体、社会科学奖励重大成果和N&S论文等方面具有优势。其余10所大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比较平衡,有一定的特色,但不太鲜明: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平衡发展的学校;山东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比较显著,华东师范大学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都在工学具有一定的特色,东南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兰州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海洋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一所高校特色的形成,像有机体的进化一样,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传统与环境更新、交叉的嬗变过程。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是特色形成在传统与环境的继承与选择中;二是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化过程,突变而成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追求大学特色,一定要建立社会反馈机制,遵循大学遗传环境论有意识地调控特色化过程,这是大学特色化的主要力量和途径。

一所学校的特色是和这所学校的准确定位有直接的关系的,举办者(在我们国家公办大学的举办者就是国家)对大学的定位要求经常变化,大学就很难形成办学特色。同样大学的办学者如果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学校的条件,定位不准也难形成特色。

总而言之,特色者,特殊性也。在哲学含义上指的就是个性,而非普遍性和共性。大学的个性是由大学所处的历史、地理和办学的各种不同的条件决定的。这些个性包括地域风土人情、投资体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学科设置、学校类型、教师和学生的来源及构成、举办者个人的学识品格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传统习惯等等。例如,文科类大学和理科类大学有不同的特色,文科类中的外语类大学有可能完全不同于政法类、财经类大学,大学和学院不同,本科学院和高职学院不同,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不同。同是外语学院,办在外国和办在中国肯定不同,就是办在中国的这个城市和另外一个城市,其结果也将可能产生不同的风格。尊重自己学校的风格特色,实事求是,既不拔高助长,违背自己学校特色,也不故步自封,努力发扬自己特色,准确定位,走特色办校之路,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张晋衡,2010)。

二、大学多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的实证考察

综合性大学是在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产物,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还有一些人没有摆脱把综合性大学仅仅理解为只涵盖文、理二科(学院)看法的影响。但大多数人倾向于将综合性大学理解为多学科(学院)有机融合的大学,并已经形成一种共识;综合性大学有多学科性、科学研究性、基础性的特征。

什么是综合性大学?所谓综合性大学,就是具有多学科的学科结构、理工文管相互交叉、基础应用开发研究一体化发展的大学。也就是说,综合性大学起码包括理工文管4个门类的、能够致力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把这4个门类的学者组织起来进行多领域的大型综合研究,解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重大问题,从而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内涵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像麻省理工学院(MIT)那样,人才培养和研究活动从未因人为的学科分野而画地为牢、以邻为壑,其系科和学院设置完全是随着工程活动范围的扩展、工程专业社会责任的加大,自觉而非刻意地发展与健全起来的。外延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融合应作为院校合并的出发点和深度融合的主要标志,应当努力使学科融合之根深扎到大学合并的全过程和以后的发展中。这是从理论上说的,而在现实中,现在能看到的综合性大学有三种版本(武书连,2014;武大评价中心,2013;校友会,2014),在大学排名时,未作任何说明就公布了自己认定的综合性大学名单,都有上百所之多。这里必须强调地指出:综合性大学和大学教育的综合性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必须予以澄清。所谓大学教育的综合性是指大学不仅在学科、专业方面能相互沟通、渗透、交叉,而且在课程乃至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也要达到相互融合、相互支持、融会贯通。大学教育的综合性是所有的高等学校都面临而且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一般而论,综合性大学为大学教育的综合性提供了基本前提和条件,是大学教育的综合性途径之一;大学教育的综合性途径之二是配备高水平的、少而精的基础课教师,或者通过外聘高水平的基础课教师来解决大学教育的综合性问题。这样,实施大学教育的综合性是两条腿走路,而不是以综合性大学作为基础的一条腿走路。所以,要实现大学教育的综合性,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就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这项工作仍然有相当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观念认识和实践运作两个方面。在观念上,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和20世纪50年代院校调整的影响,在我国许多人的心目中,仍然习惯于把综合性大学看成文理学院相结合的大学。再一种观念则认为大学的学科越多越完备就是综合性大学的标志,不考虑学科间能否实现相互融合、渗透和交叉,结果造成各学科间各自为政、孤军奋战,貌似综合大学、实为单科学院的尴尬局面。前一种观点的代表就是改革开放前的政府认定的综合性大学,后一种观点的代表就是三家大学排名机构的自行认定的综合性大学。为此,笔者提出认定综合性大学的标准如下:(1)必须是拥有研究生院、并开设6个学科门类(其中理科学科门类与文科学科门类之比为1∶1.5)以上;(2)在为社会做出的科学贡献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中国大学自然科学(含科技竞争力)和社会科学(含社会科学竞争力)排名中的名次之差在10名以内;(3)在为社会培养的杰出人才贡献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排名中的名次之差也是在10名以内。

笔者把所有高等学校分为综合、多科、单科3类学校。综合类学校必须开设6个学科门类,其中理科学科门类与文科学科门类之比为1:1.5;多科类学校必须开设3个以上学科门类;单科类学校只要开设1个学科门类即可。综合类学校就是综合性大学,多科、单科类学校是大学教育综合性的问题。

为了研究大学排名对促进中国综合性大学的建立所起的作用,将上述33所985工程大学在武书连榜做出的一般科学贡献以及在校友会榜做出的重大科学贡献和杰出人才贡献进行综合性考察,其结果列入表1。

研究发现:一个学校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满足开设学科门类数这个条件容易做到,以2009年各个大学开设学科门类数这个条件看,几乎33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了(武书连,2009)。但是,按照在为社会做出的一般科学贡献、重大贡献和杰出人才贡献的综合性考察要求,真正够格的就不多了。1997年是4所,2002年增加到12所,2005年是13所,2009年是16所,2014年是17所。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大学的综合性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还不理想,综合性发展的路程还很漫长。在3个指标、5个年度、9次考察中,全天候考核合格的只有3所,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8次合格的2所,即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7次合格的2所,即山东大学和湖南大学;6次合格的3所,即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5次合格的1所,即兰州大学;4次合格的1所,即中山大学;3次合格的1所,即清华大学;2次合格的1所,即华中科技大学;1次合格的3所,即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南大学。可以这样说,全天候考察合格的大学是真正的综合性大学,而随着合格考察次数的减少,表明大学的综合性程度状况降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施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核心进行新一轮的院校调整,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学科更加综合的高等学校新举措。这一新举措是对现有院校进行调整和归并,从中产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更加综合一些的大学。通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院校调整的新举措是正确的。综合性考察结果表明,并校前的1997年只有4所,而并校后的2002年增加到12所;到2014年是17所。也就是说,前5年增加了8所,后9年才增加3所,由此可见,院校调整的新举措功不可没。而且从反面也进一步证明院校调整的新举措对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的作用。在全国重点学校建设时期的12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凡是没有进行并校的,其综合性状况较差:例如,在3个指标、5个年度、9次综合性考察中,南开大学只有1次合格,厦门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次也没有,这3所学校仍然是具有文科特色的学校;而在21所985工程理工院校中,有7所大学在3个指标、5个年度、9次综合性考察中,浙江大学8次合格、西安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6次合格、清华大学3次合格、华中科技大学2次合格、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南大学1次合格。这些理工大学的综合性发展都得益于院校调整的新举措。前4所是合并了文科院校发展起来的,后3所是整合了被合并学校的文科发展起来的。

在3个指标、5个年度、9次综合性考察中,有几个现象值得探讨。一是信息工程与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管辖的4所985工程大学,即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综合性发展很差。二是教育部所管辖的13所985工程大学的综合性发展较好,而在1978年确定的、在1990年代末进行了文理并校的大学综合性发展最好,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同类型合并的大学综合性发展次之,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未合并的大学综合性发展再次之,例如南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三是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综合性发展释放出来的重要信息。南京大学的全天候综合性发展不是通过外延,而是通过内涵,表明这所学校综合性发展的基础是很好的,是我国大学的一个标杆。处于大西北的兰州大学很难阻挡“孔雀东南飞”,这是兰州大学综合性发展遇到的难题。这一点在2009年和2014年一般科学贡献中看得非常清楚:社会科学贡献在退步。这是因为文科教师比理科教师容易“跳槽”之缘故。但是,这些教师无论走到哪里,只有他们是兰州大学培养出来的,在杰出人才贡献中仍然算在兰州大学门下,使兰州大学仍然表明良好的综合性。

从以上综合性大学发展状况看,凡是对国家战略变化和大学排名比较关注的学校,综合性发展比较好一些;凡是对国家战略变化和大学排名不屑一顾的学校,综合性发展比较慢,甚至停滞不前。

大学多指标排行可以帮助人们分析综合性大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醒人们发展综合性大学要注重内涵,而不是形式。为了真正有利于综合性大学的综合性发展,笔者建议各个综合性大学设立理、工、文、管、医、农等大学院,以便促进985工程大学的综合性发展。

三、大学综合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的实证考察

“一流大学”这个词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争创一流大学是985高校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什么是一流大学呢?如何评选出一流大学呢?目前对“一流大学”标志的研究,不少人(李炎芳,1994;彭凯平,1994;刘继安,2002;刘念才等,2007;张尧学,2014)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多局限在研究型大学的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的学校上,而且许多“一流”指标的“一流”都是概念的东西。什么是一流?所谓“一流”是一个历史、行业和地域范畴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范围(国家)有它相对的涵义。对于大学评价的实践者来说,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法,评选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行业、一个地域(国家)的一流大学来,引领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供广大消费者选用。一所大学是否一流大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而且是从比较中确认的。这种具体的、相对的、变化的比较,常常因比较的主体和客体不同而异。这个可以操作的方法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寻找到的。这个评选一流大学的操作方法就是“条件约束法”、“百里挑一法”(“百分数法”)、“星级法”。

所谓“条件约束法”,就是指评估主体设定一些特殊条件,对符合其条件的学校确定为国内一流大学。

所谓“百里挑一法”,就是参照美国评选一流大学的实践经验,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排出各高校的名次,按当时全国高等学校数取其百分之一的数目作为一流大学的数量界限。

所谓“百分数法”,就是先确定全国重点院校并进行综合评价,按得分多少排序,取其一定的比例确定为国内一流大学;其实质也是“百里挑一法”。

所谓“星级法”,就是指评估主体参照旅馆提供的服务范围,把全世界的所有大学分为八个星级,按照各个星级的条件确定各个学校的星级,把获得五星级以上的学校确定为国内一流大学。

我国目前已经有武书连、武大评价中心和校友会三家评价机构对评选我国大陆一流大学进行了探索。

武书连从2002年开始,就对中国大陆一流大学进行了评选。他采用的是“条件约束法”。他的“条件约束法”,就是:①在任意一个学科门类中排名第一;以及理学前3名、工学前6名、农学前2名、医学前3名。②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从2012年开始,武书连对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的标准作了根本性的修改,其条件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根据上述条件,武书连从2002-2014年13次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

武大评价中心的邱均平等从2009年开始进行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的评选,其评选方法就是“百里挑一法”,就是参照美国评选一流大学的实践经验,在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排出各高校的名次,按当时全国高等学校数取其百分之一的数目作为一流大学的数量界限。这个1%的学校必须是研究型重点大学。根据上述条件,邱均平等从2009-2013年5次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

校友会从2011年开始才进行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的评选,其评选方法是“星级法”,就是参照旅馆提供的服务范围,把全世界的所有大学分为八个星级,按照各个星级的条件确定各个学校的星级,把获得五星级以上的学校确定为国内一流大学。根据上述条件,校友会从2011-2014年4次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

武书连、武大评价中心和校友会三家评价机构从2002-2014年22次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的结果如下:获得22次的学校9所,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21次的学校2所,即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得19次的学校2所,即华中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17次的学校2所,即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获得14次的学校1所,即中国农业大学;获得13次的学校1所,即武汉大学;获得11次的学校1所,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10次的学校2所,即四川大学和山东大学;获得9次的学校3所,即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东南大学;获得8次的学校1所,即大连理工大学;获得7次的学校2所,即中南大学和同济大学;获得5次的学校1所,即华东师范大学;获得4次的学校1所,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3次的学校1所,即西北工业大学;获得2次的学校4所,即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获得1次的学校4所,即南京农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13年来,武书连、武大评价中心和校友会三家评价机构评选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的交集是21所,并集共37所。

毋庸置疑,武书连、武大评价中心和校友会三家评价机构评选出的中国大陆一流大学交集的21所大学,就是中国大陆的一流大学。另外被两家评价机构选入的8所中国大陆一流大学和一家评价机构选入的8所中国大陆一流大学是不是我国大陆的一流大学呢?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2590所,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百里挑一法”即1%的标准,中国大陆的一流大学应该是26所;获得7次以上中国大陆一流大学称号的学校正好也是26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一流大学是26所,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

另外,校友会用“星级法”还评选出若干中国一流行业特色型大学,它们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若干所中国一流特色专业型大学,它们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比较29所拥有特色的大学、17所具有综合性的大学和26所中国一流大学时发现,26所中国一流大学全部包含在29所拥有特色的大学中,而在17所具有综合性大学中的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未能进入中国一流大学。由此可见,一所大学拥有实力和特色是它进入中国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仅具有综合性而特色不鲜明、实力又不强的大学不一定能进入中国一流大学;也就是说,特色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宏观教育质量标志。

从大学单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特色发展、大学多指标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综合性发展、大学综合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向一流大学发展三个方面对大学宏观教育质量进行实证考察的结论是:拥有特色的大学是29所,具有综合性的大学是17所,拥有中国一流大学称号的大学是26所。这个结论是否客观、是否符合实际,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毋庸置疑的是大学评价排名主办者要广泛听取各个大学的反馈意见,与时俱进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大学评价排行促进大学宏观教育质量的保证,最终起到引导学生择校、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动态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部分实现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监督等作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 academic818,2014:《ESI十年高引论文国内大学排名》,网大论坛,http://bbs.netbig.com,2014年5月10日。

[1] 刘念才等,2002:《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高等教育》第2期。

[2] 刘继安,2002:《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中国教育报》3月12日。

[3] 李炎芳,1994:《一流大学纵横谈》,《湖北教育报》。

[4] 路石,2013:《985高校学科规模(一级学科)大比拼,最新统计2012版》,网大论坛,http://bbs.netbig.com。

[5] 彭凯平,1994:《跻身“211工程”创建一流大学》,《青岛海洋大学高教论坛》第3期

[6] 邱均平等,2005a:《中国高校科技竞争力排行榜》,《评价与管理》第2期。

[7] 邱均平等,2005b:《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竞争力排行榜》,《评价与管理》第2期。

[8] 邱均平等,2008a:《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08-2009》,科学出版社。

[9] 武书连等,1997:《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7期。

[10]武书连,2001:《中国大学排名综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8期。

[11]许宏智、蒋树声,2003:《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中国教育报》。

[12]张晋衡,2010:《大学论》,中国档案出版社。

[13]张尧学,2014:《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人民日报》1月13日。

■责任编辑 余凡

University Evaluation Ranking Facilitat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s Education Quality: A Empirical Study

Cai Yanhou1and Cai Li2
(1.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 purpose of the university evaluation ranking is to facilitate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s education quality.The general education quality of a university is embodied in its feature,its comprehensiveness and its first-rateness.The university evaluation ranking facilitat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its education quality in three ways:the single index ranking facilitates its feature development,multi-index ranking facilitat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nd the comprehensive ranking facilitates its development toward a first-class university.A empirical study is conducted in these three ways.The features of 37 985-project universities are insp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29 single index ranking in 4 aspects:disciplin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lents cultivation.A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33 985-project national ke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with graduate schools established in 1978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ir rankings in certain years in three aspects:ordinary scientific contribution,major scientific contribution and outstanding talents contribution.Condition constraint method,percentage method and star level method a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university is a first-class one.

University Evaluation Ranking;General Education Quality of a Univers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蔡言厚,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电子邮箱:cyhcsu@126.com;蔡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感谢匿名评审人,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综合性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