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水稻制种产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15-06-15艾玮吴永来

老区建设 2015年1期
关键词:制种杂交基地

艾玮+吴永来

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 2014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扩大到3.1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五十分之一,产量达700万公斤,产值达6000余万元,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现在,全县制种覆盖11个乡镇90个行政村400个村民小组,参与农户6000户,形成了沿宜水、黄水两条水系的种子产业带,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极好的声誉。1999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江西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2007被省农业科学院评为国际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培训基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巴西、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等国家的杂交水稻制种专家前来学习制种技术;2010年7月,全国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宜黄召开;2013年7月,国家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认定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的通知》,宜黄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积极响应全省百县百园工程,打造农业农村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步伐,笔者对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进行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宜黄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业的优势

由于地处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宜黄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诸多优势。

1、地理优势。宜黄县属丘陵地区,地形南高北低,众多的丘陵山岗将水田隔成陇沟状,成为杂交制种的天然隔离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杂交水稻制种时的花粉传播,极为有利于保证了杂交稻种子的纯度。

2、气候优势。宜黄县常年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 -18℃,无霜期273天,年平均日照时165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49毫米。常年7-8月份平均气温为28.1-28.8℃,降水量为117.9-122.7毫米,日照时数234.8-253.8小时,且山区昼夜温差大(8-9℃),特别有利于发展杂交水稻制种。

3、技术优势。宜黄县目前已形成了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有农民技术员,村小组有制种员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各村都选派了一名制种员到海南岛制种,30多年来已培养锻炼出一大批制种业务骨干,有力地保证了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稳产。

4、市场优势。经过了30多年对市场的拓展和培育,宜黄县杂交稻种子已唱响了品牌,在全省各地乃至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广东等周边省份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宜黄的种子色泽光亮、饱满度好、质量过硬、价格偏低、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深受各种业的青睐和广大种植户的厚爱。

5、信誉优势。由于宜黄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时间较长,经验较足,技术力量较雄厚,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和完备的确保种子优良品质的做法。各龙头企业和广大基地农户在生产、收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层层严把质量关,从而形成了宜黄种子优质品牌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宜黄农民人文淳朴,代理人恪守合同,十多年来,各种子企业都能够按合同要求收购到称心如意的种子,把宜黄作为信得过的制种基地县,取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宜黄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业的主要做法

3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宜黄县的制种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了宜黄县农业上制种产业的主导、支柱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宜黄县制种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做到了“五个强化”。

1、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为切实加强对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领导,宜黄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财政、发改委、开发办、扶贫、水利、科技、公安、工商、法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抓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工作,保障了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一是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到挂点乡(镇),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研指导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工作,亲身协调解决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二是把县种子公司31名职工由自收自支事业编全部安排到县农技推广中心,成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身份,切实稳定了种子工作队伍。三是县政府决定,县发改委、开发办、水利局、扶贫和移民局等有关部门的农业田间工程项目必须优先安排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大力改善排灌条件,进一步保障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稳产。四是县农业局举全力抓好制种过程中的基地、价格、行为等规范管理,使得在宜黄制种的20余家公司均认为宜黄基地规范、价格偏低、种子质量有保障、合同能够兑现,是一个值得信赖并加以发展的基地县。五是县农业、公安、工商、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依法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和套购种子的行为,切实保障了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工作有序进行。

2、强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多年来,宜黄县结合自身的地理特征和实际情况,注意抓好制种基地村的建设,沿宜水、黄水两条水系进行布局,形成了集中的制种产业带。近年来,宜黄县在抓好老制种基地村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着重采取开辟新基地、发展夏制的办法,使制种面积不断攀升。在基地建设方面,宜黄县一方面着力保持基地的稳定性,经农业部门核准给各公司及代理人的地点,不得以各种理由去相互插占,坚决制止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确保基地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地淘汰制度,即一个基地核准的制种公司代理人遭到绝大多数农民的反对,县种子管理部门就及时介入,强令其退出,由农户欢迎的公司代理人进入,并且如果一个基地有多家代理人进入,县种子管理部门也规定必须同制一个父本,从而确保了制种基地的规范性。

3、强化运作模式,加大推行力度。一是适应《种子法》颁布实施的新形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能人+农户”的运作模式,即各种子企业在宜黄选定懂业务、善管理、组织号召力强的制种能人为委托代理人,代理人又在各村选择“土专家”为基地负责人,具体落实制种农户、田块,分发亲本,组织农户交种,上传下达情况。代理人付给基地负责人每斤种子0.1元的劳务费,使宜黄县涌现出近200位土专家,不误自身农事在家额外创收2万元以上,充分调动了制种能人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放心、企业省心、能人称心、农户安心”的种业发展良好局面。二是适应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多的新情况,大力推进母本直播制种技术。制种过程中母本移栽和收割需要劳力多而集中,劳力紧张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子产业的发展。为此,宜黄县从2004年开始研究探索母本直播制种技术,到2008年该技术日臻完善,有效地解决了错期安排,防除杂草、防止倒伏等关键难题。目前,全县母本直播制种面积达1余亩,已掌握母本直播制种技术地方的农户认为家中即使无青壮劳力,老人和妇女同样可制种10亩左右,有效地缓解了劳力紧张的矛盾,杂交制种母本直播这项技术也因此被评为抚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率先将“920”粉剂和水剂使用到制种生产中,通过不断革新生产工艺、推广先进技术,制种亩均产量大幅度提高。

4、强化技术监管,确保种子质量。为确保向市场提供优质种子,历年来,宜黄县都非常重视抓好制种技术监管工作。一是举全县之力,确保提供集中连片、排灌方便、隔离条件优越的稻田进行制种,严防插花田和串基地制种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好“一个基地一个制种组合”措施的落实,为确保种子纯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严把田间除杂保纯关。在秧苗期、抽穗扬花期、成熟期各公司都会组织技术员和农民清除田间杂株,做到田检合格后方可收割。三是严把收购入库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做到不合格的种子决不收购。四是建立海南岛纯度鉴定制度。收购时按照检验操作规程,抽取一户一样送海南岛鉴定,做到纯度不达标的种子坚决报废。五是严把准入关。县农业部门严格按照《种子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把好准入关,欢迎具备资质、实力强、重合同、讲信誉的公司企业进入宜黄县制种,对实力弱、信誉差的公司坚决予以拒绝。通过这些技术措施,打响了宜黄种子品牌,使宜黄种子在省内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许多省内外的经销商都特别青睐宜黄的种子,称其为“放心种子”。

5、强化环境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这些年,宜黄县一直致力优化政务环境、发展环境和法律环境。一是加大《种子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依法制种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体,让《种子法》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按照《种子法》来规范制种行为。二是加大管理力度,县种子管理部门于2003年面对开放带来的新情况,及时召集各公司代理人,组建了宜黄县制种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依据种子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宜黄县杂交水稻制种工作者行规行约》,并按面积的大小缴纳数额不等的生产保证金,加大执行力度。该组织每个月活动一天,交流信息经验,统一制种行为,统一大宗品种价格,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有序竞争,把同行是冤家转变为同行是朋友,创造了和谐的制种环境。三是加大促进力度。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制种和制止非法制种纳入对乡、村两级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有力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干部参与制种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加大打击的力度,每年由农业部门牵头,不定期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有关职能部门坚决打击非法生产和套购种子的不良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宜黄县制种产业得到发展,但由于种子供应属于农业生产中的刚性需求,除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因素影响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考验:

1.制种面积难落实。一方面是劳动力缺乏。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80%已外出打工,而制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繁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制种基地普遍存在劳动力和技工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土地不集中。制种对隔离要求很高,母本花期时50米内不能有异花粉传播,所以要求尽量连片种植,中间不容许种植其他品种。农村土地分散在不同农户手中,连片的田块往往分属多户,如果不能统一种植就会对制种的质量造成破坏。而如今农村土地流转非常困难,价格越抬越高,水田承包价已由10年前的60元-100元每亩上升到现在的200元-400元每亩。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希望扩大制种面积到5万亩,但宜黄的制种面积仍由2006年的3.5万亩下降到如今的3.1万亩,近两年更是呈每年下滑10%的状态。

2.制种投入难提高。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县改善了灌溉面积1.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3万亩。但总体看,农业基础薄弱、田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全县大部分山塘、水库蓄水能力不到设计能力的50%,且不少中小型水利没有修建支渠、斗渠、毛渠等配套工程,机耕道、机耕桥、电灌站等设施也严重不足,全县有1万余亩制种农田要靠天吃饭。同时,修建晒场、仓库、机械等方面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制种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投资的农田水利项目和农民自筹,国家投资的项目分划到各处后十分有限,难解燃眉之急,农民自筹资金对投入能力十分有限。银行贷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去年县信用社向制种农户发放的贷款不到1000万元。

3.制种效益难保证。近年来肥料、人工、交通运输等价格有所上涨,尤其是劳动力价格涨幅较快,工价已由8年前的50-60元上涨到120-150元,制种的成本不断增加,制种比较效益逐渐降低。目前每亩水田制种的收益在2200元左右,仅比种植水稻高出800元,但工序要高出许多,而种植烟叶、西瓜等经济作物,收益可达4000元以上。加上制种受制于自然环境,高温少雨、低温绵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而国家尚未对杂交水稻制种建立灾害保险机制和补偿机制,制种风险始终存在,农户的积极性受挫。

四、主要对策

制种基地既是种子生产的保障,更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源头,巩固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基地,关系我国优良稻种的供应,关系全中国人民的饭碗能否稳端自己手中,为此建议:

1、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建立制种保险财政支付及公司因灾补偿机制,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农业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应为水稻大田生产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的2-3倍,以规避或降低风险,减少农户损失。

2、实施制种专项补贴。设立杂交水稻制种专项补贴项目,补贴标准应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之和的5-8倍,补贴办法以常年制种单产150公斤/亩和实际交种数量计算。同时,合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收购价格,以种粮比下限和当年国家最低稻谷收购价来确定杂交种子收购最低价。

3、提供优惠扶持政策。2013年国家38项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并未提及扶持制种大县或国家级制种基地。制种大户强烈期盼将支持杂交水稻制种列入国家支农增收政策体系,单列制种大县资金扶助政策,或列入享受粮食大县资金扶助政策范围,整合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在投入上向制种基地建设倾斜,加强国家种子储备库建设,在制种基地村建设一批晒场,对土地流转大户给予资金信贷扶助和添加烤干设备补贴,并以县为单位加强制种业人才培训。

4、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在“农户+农户”、“公司+农户”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大流转+小业主”、“企业+农业合作社+制种大户”、“产业园(示范园)+企业+制种大户”的新模式,形成以制种大户为主,集中土地搞适度规模经营,以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收益。同时,加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引导制种企业与制种大户、制种大户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稳定基地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作者简介]

艾玮,宜黄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吴永来,宜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制种杂交基地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
“常染色体遗传”等于“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与性别无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