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之际下的上海星空

2015-06-15陶大珉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个展当代艺术艺术家

展览: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

日期:2015/03/17-2015/07/12

地点:余德耀美术(上海)

此番《天人之际》第二回沿着两个互动的维度展开:继续以“神话”与“历史”为核心,来发掘当代艺术创作和叙事中的一些基本倾向和逻辑。其二,在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上,更聚焦于在上海出生和工作的艺术家,展现出当代艺术地域化的历史发展和最新面貌。

作为展览中心主题的“神话”部分,由不同国家艺术家创造的各种非再现式的艺术表达,从观念艺术到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装置作品和互动式呈现。一座装置景观——张洹的《知天命》表达了他所理解的荒谬的存在感,三幅并置的二维作品:德国“新象征主义”代表艺术家安塞姆·基弗、泰国年轻女艺术家潘娜潘·尤蔓妮名以及比利时艺术家哈洛·安卡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经验的作品在此处有了全新的面貌,是巫鸿所谓的“超历史”的叙述。正如巫鸿在前言中写道:“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超历史叙事对艺术家的类似吸引。他们的作品摆脱对现实的再现,以直觉、幻想或禅观的 方式触及艺术体验中不可言传的层次,其创造性表现为对哲学、心理和宗教等层面上的个性化语言的追求。而与神话相对,‘历史总是叙述者对现实的再现和折射。”

随后的展厅则以“历史”为主轴,通过三个个展和两个大型作品,在年代框架中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尤其上海当代艺术从上世纪70年代到当前的历程。其中张恩利展厅以“线”为线索的大幅绘画展示了其移居到上海生活和工作后的艺术实验。这些个展项目很巧妙地丰富了整个主体群展的概念,也承担起了展览中“历史”的部分。

而不可避免的,作为藏家个人属性的机构展览,此展仍免不了展品大多数来源于余德耀本人收藏仓库的“基调”,但策展人巫鸿则很巧妙地规避了这一过于商业化的选择,而以其个人的学术视角来对参展作品来加以背书,亦使得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激发我们对这些艺术品的理解。(文/陶大珉)

猜你喜欢

个展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看得懂
杨海固个展:浮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
丁乙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