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眼泪:布拉德福德的叠加与剥除
2015-06-15陶大珉
陶大珉
展览:树的眼泪——马克·布拉德福德个展
日期:2015/01/31-2015/05/03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西方艺术界主流的绘画样式并非进化到以观念性绘画为主旨的局面,而是更多的以抽象和综合绘画为大流。而结合了后两者的视觉特点,并带有部分观念的展现,这类颇为符合国际化潮流的绘画显然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著名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的颇具特色的多层次的拼贴绘画。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马克·布拉德福德便以其充满活力的实践对绘画的传统和遗产进行了重新定义,他的标志性特点在于采用非常规的技法和创作过程,绘制巨大的抽象图样,其绘画中跃动着在城市图景中流淌和闪现的城市生活与另类经济复杂系统的节奏,并由此获得了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布拉德福德的创作素材往往都搜集自他位于南洛杉矶的工作室的街区四围,包括广告招贴和商业海报,他往往用聚酯帘布、填料、漂白剂、商业砂纸,以及发廊用的衬纸和复写纸等材料来营造和改造他的画面。而实际上,布拉德福德也不使用颜料进行绘画,而是通过“增添”和“擦除”的过程来形成具有纹理和层次的表面。
这位生活工作于洛杉矶的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美术馆大展—“马克·布拉德福德:树的眼泪”近期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马克·布拉德福德为这次外滩美术馆展览特别创作了三件壁画般的巨大的绘画作品:《树的眼泪》《坠落的马》《慵懒的山》,每幅长逾40英尺(12米),分别占据美术馆二到四层展厅,另有一组包含8件雕塑的组合作品《深水循环》。
新作《坠落的马》主体为红色,受到了上海租界时代老地图的直接启发,以鸟瞰图中清晰可辨的城市轮廓出发,能辨认出熟悉的黄浦江在东面形成的曲折线条。覆盖在表层之上的,是一片现出形状的“陆块”,垂直、水平和对角线构成的不规则网格已经被去除,一英寸厚的线条网络形成了某种“道路”系统,它们被刻意而小心地切入到画作的表层中,形成基因组成般的多层构造。画面表层的其他部分趋向于没有形状,叠加与剥除之中带有着统一的平整性,时不时可以看到电影或音乐海报的碎片,造成了一种推拉的动态,使观众离画作的表面忽远忽近。
《树的眼泪》用水平和垂直线条构成了清晰的网格,似乎在意指街道地图,这是一种离地面更近的拓扑视角,也许描绘的是领土、街道、街区或土地系统的剖面。然而这里的线条是“画”而非切出来的,用一种更具形体性的方式在绿色和黑色纸面上描绘。和《坠落的马》一样,表层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纸层层堆叠来塑造的,而在这件作品里,老旧的马戏团海报成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浪艺人时代的指涉,与此同时,它们又是相异性的一种构想—珍稀、古怪和别致的再现—将布拉德福德和东方主义幻想联系了起来。
最后一幅画作《慵懒的山》是三幅中最神秘和缥缈的。简化的表层和另外两幅有着天壤之别。它的不寻常在于,画布上的痕迹是用复写纸染色剂来制作的—多种灰黑色彩的残留墨印。这里没有层次的堆叠,没有打磨;画布始终是裸露在外的,这在布拉德福德的作品中十分罕见。它让人觉得像一幅山峦起伏的风景画,同时又像是一个天体,画作再次以一种令人兴奋莫名的方式改变了视角。某些方面来看,它的抽象是三幅作品中最纯粹的,没有可辨识的图像来源或现成材料。对作为绘画媒材的纸张的熟练运用,显示出布拉德福德对材料表现的深刻理解:纸张怎样附着,怎样漂浮于表层之上,以创造一种绘画姿态,进而得出一种对纵深和感知的精妙把玩。
由8件雕塑组成的《深水循环》悬挂在美术馆五层的露台式空间里。作品中包含了艺术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纸张、填充剂和线—雕塑的表层是粗粝而坚硬的,像一个沉于海底的人造物品,或者一个奇幻世界的遗物。这些浮标形物体没有消失在大海中,反而高悬在半空,像是被困在某种交变力环境中的天体。它们似乎包含着时间和能量,表明一个有着环流深海的神秘所在。
马克·布拉德福德在其创作中广泛运用了“解构拼贴”的手法。“解构拼贴”源于法语的“décollage”一词,意为去除、剥离、撕开。由德国艺术家沃尔夫·佛斯特尔、意大利的米莫·罗泰拉和法国的雷蒙·安斯、雅克·维勒格莱在1950年代、1960年代发起。在战后新资本主义欧洲城市的语境下,这些艺术家大量使用街头偶得的破海报进行绘画创作,这些海报是流行文化、广告和匿名的自由言论的产物。在海报拼贴派那里,海报会保持既有的结构与偶得的形状,而在新资本主义洛杉矶大都会的当下语境里,马克·布拉德福德则正相反,他延续了这种利用和去除现成纸张的颠覆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