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的留影
2015-06-15张嘉梦
张嘉梦
展览:美国士兵(American Solider)
时间:2015/01/23-2015/06/21
地点: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美国密苏里州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1965年春季,仅仅一周之内就会有数千名美国海军士兵抵达越南,39岁的英国摄影记者拉里·伯罗斯(Larry Burrows)此时开始为美国《生活》杂志拍摄一系列照片以记录这些年轻人的战地生活。3月31日,拉里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美军直升机Yangkee Papa 13的一次悲剧性任务:代号为Yangkee Papa 13的美军H34直升机在降落时受到地面炮火攻击,21岁机枪手James C.Farley发现他的机枪恰好在这个时候卡住无法还击,而他的机组成员之一20岁的一等兵James Magel受伤倒在他旁边……直升机最终设法躲开了炮火攻击,但Magel不幸阵亡,拉里后来谈到过Magel死去时的场景:“Magel的脸上充满痛苦……他的嘴唇轻轻移动。但是即使他说了什么,也被直升机制造的声音盖过了……血开始从他的鼻子和嘴中涌出来,他的眼睛变得暗淡。Farley试图进行人工呼吸,但是Magel死了。” 在直升机起飞前拉里曾为Farley拍下过Farley灿烂的笑脸,而在返回基地时,Farley拍下了另一张照片:Farley掩面趴在桌前哭泣。
Magel倒在Farley身边死去的照片登上了1945年4月16日《生活》杂志封面,今年1月在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开幕的摄影展《美国士兵》(American Solider)则收入了Farley独自哭泣的照片。此次展览展出了50幅美国军人的肖像照片,从内战到当代的伊拉克、阿富汗冲突,着力展示战争对于情感和心理的影响。作为公认的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之一,拉里的多幅作品均收录其中。战地肖像摄影通过镜头的拉近,使得所谓的大格局、国家战略成为模糊的背景,观众所看到的士兵终于有机会被还原成一个作为人的个体,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都显示着他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不论国家战胜战败,21岁的Farley都不能使他同样年轻的战友复活。战争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就是因为国家做为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个体的创伤只会变得微不足道。
此次展览是纳尔逊为了纪念一战百年举办的,2014年恰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百周年。早前欧洲各国就已经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和展览,比较抢眼的是陶瓷艺术家保罗·康明斯(Paul Cummins)在英国伦敦著名景点伦敦塔的城壕草坪“种植”上了888,246朵陶瓷红罂粟,从7月开始种下第一朵,到11月11日一战休战纪念日最终完成,以纪念“一战以来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士兵”。一战对于西方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被认为是社会各个方面现代化的开端,不仅塑造了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基本格局,也深深影响着人文艺术、科技发展乃至人们的思考方式。鉴于中国独特的近代历史,一战在我国的意义尚且不如“光棍节”淘宝抢购大。然而如果不是从大格局来回顾中国近代史,而是具体到个体,那些被战争碾碎的微尘并不比西方国家少。2010年曾经有一本名为《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响》的画册出版,书中写道,“我们的绝大多数抗战死士”早已死过两次,“一次是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另一次则是在全人类历史上空前且必定绝后地从所有人心里铲除—他们用生命本应换得的永生”。但愿这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