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排嫁接技术研究
2015-06-14林能庆
林能庆
(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福建 龙岩364200)
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又名壳菜果、三角枫,属金缕梅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速生优良用材树种。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圆满,为散孔材,结构细致,纹理直,材质优良,用途广特点,是建筑、家具、造纸和人造板优质原料,并在南方多省市推广栽培[1-8]。1992年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开展引种栽培[9],目前,栽植面积达50hm2,其树高年均生长量达1~2m,胸径年均生长达1.5~2.0 cm,其速生性与桉树接近[10-12],因此通过选优和无性快繁等推广栽植,极可能成为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更好地营建采种基地、嫁接种子园及收集优良基因,2014年春开展米老排嫁接技术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留坑工区苗圃地,地处116°36′E,25°08′N,年平均气温19.9℃,平均年总积温7 288℃,7月平均气温27.9℃,1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5℃,月积温≥10℃,活动积温6 07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605.4mm,年平均降水日数130d,年最长连续降水天数31d,年最长无降水天数42d,年蒸发量1 714.6mm,降雨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6.6%,年均日照1 920.7h,无霜期301 d,年均相对湿度77%。
2013年春,培育米老排大田苗,圃地整畦,播种,遮盖,掀草,拔草,施追肥,间苗,病虫防治,2014年4月,进行米老排嫁接。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2014年4月,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留坑工区育苗生产点,进行嫁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每个处理嫁接20株,7个处理,即方块芽接(A)、环状芽接(B)、单芽腹接(C)、劈接(D)、切贴接(F)、腹接(E)和插皮接(G)7种嫁接方法[13]。穗条来源于本场21年生优树[8],分别从树冠顶端选择粗度在0.5cm左右的穗条,按单芽(1)、1年生半木质化穗条(2)、当年新萌发的嫩枝穗条(3)进行分类,穗条采集后放入塑料桶进行保湿处理,在圃地根据嫁接砧木切口深度及方法进行切穗,按单芽1.0~2.5cm、1年生穗条、嫩枝均为5~6cm。分别选择地径大于1.5cm以上的米老排作为砧木,在砧木30cm、60cm、80cm的3种高度进行嫁接处理(表1)。采用超薄塑料薄膜进行捆绑,年底用小刀解除绑条。
1.2.2 嫁接技术 米老排为散孔材[8],将一年生的苗木解剖可知,除苗木地径部分为实心外,其地径上部近70%髓心部分均为空心,其茎干部分仅外沿有2~3mm壁腔为实心。这就决定嫁接技术要根据树木的特性来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本试验共采用以下7个方式进行嫁接[13]。方块芽接(A),用刀片切取宽1~2.5cm长方块形,砧木上切去方块形树皮,绑扎时,露出芽与叶柄;环形芽接(B),在砧木上,上下2cm处各切一圈,用刀切下树皮,接穗片与砧木接口大致相同;单芽腹接(C),切取1个带木质部的饱满的单芽,在砧木枝条中下部的合适部位,由上面下斜向纵切,长度3.5~4.5cm,切去1/2树皮,然后,反向削穗条,穗条长略小于3.5~4.5cm;劈接(D),离地30~80cm处,剪断,在砧木中间切一口,下部各削一刀,形成楔形口,长约4cm,接穗留1~2个芽,长5~6cm,然后绑扎;切贴接(E),在离地面30~80cm处剪断砧木,然后用刀从外向内斜切,长约2cm,穗条长约4cm,切削时留1~2个芽;腹接(F),将接穗接在砧木上,斜切砧木,长3~4 cm,接穗5~6cm,留1~2个芽,下削一面;插皮接(G),在离地30~80cm处左右剪断砧木,切削砧木长3~4cm,接穗长5~6cm,斜向削接穗长3cm左右。
1.2.3 调查与统计方法 本次嫁接试验于2014年4月嫁接,10月调查7种不同嫁接技术的成活株数。将调查数据录入电脑,采用黄少伟主编的SAS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14]。
3 结果与分析
3.1 米老排嫁接、穗条种类成活率情况分析
表1 米老排嫁接成活率
统计表明:不同的嫁接方法,其嫁接效果是不一样的,按嫁接成活率排序为腹接(F)>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单芽腹接(C)>劈接(D)>插皮接(G),说明腹接(F)最好,成活率达93.3%,其余依次是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单芽腹接(C),最差是劈接(D)、插皮接(G)(表1);从变异系数看,其中腹接嫁接方法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变异也最小,嫁接效果较稳定,除了劈接外,变异系数依次为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单芽腹接(C),插皮接(G)变异系数最大,嫁接成活率最不稳定;进一步可以看出,除了劈接外,嫁接方法成活率高低与变异系数呈负相关,说明嫁接成活率越好,其变异也越小,也越稳定(表2)。分析米老排苗木特性可知,嫁接部分苗茎髓心为空心,采用劈接其嫁接形成层对接部位较少,无法形成足够的愈伤组织,造成养分供给不足,是成活率较低主要原因。
从表2可见,采用不同穗条,嫩枝、芽、1年生枝嫁接成活率不一样,前面2项最好,最后一项最差;从变异系数看,嫁接成活率与变异系数呈负相关,说明嫁接用穗条采用嫩枝、芽嫁接成活最好,变异系数最小,其变异也越小,越稳定。
表2 米老排嫁接方法、穗条种类成活率情况
3.2 米老排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方差分析
从表3可见,米老排采用不同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达1%水平;采用不同穗条,其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达1%水平;重复间、砧木嫁接口高度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采用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部位穗条,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而在实践中,嫁接高度对成活率影响最低,但嫁接部位过高,萌条多,会产生偏冠现象[15]。因此制订最佳嫁接方案对建设米老排种子园、基因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3 米老排不同嫁接方法、穗条种类和砧木高度的成活率方差分析结果
3.2 米老排不同嫁接方法多重比较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嫁接方法不同,其嫁接成活率有很大变化,嫁接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腹接(F)、环形芽接(B)、插皮接(G)与单芽腹接(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达5%水平;腹接(F)、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与插皮接(G)、劈接(D)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达1%水平,其余无显著差异。说明腹接(F)、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单芽腹接(C)、劈接(D)、插皮接(G),嫁接成活率依次降低,其中腹接(F)、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嫁接方法最好,其次是单芽腹接(C),劈接(D)、插皮接(G)最差。
表4 米老排不同嫁接方法多重比较结果
从表5可见,米老排嫁接时,采用不同穗条,其嫁接成活率有很大差别,穗条种类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达1%水平,说明米老排嫁接穗条采用嫩枝、单芽最佳,与黄镜光的研究相同[15]。1年生枝穗条最差。
表5 使用米老排不同穗条嫁接成活率多重比较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表明,米老排嫁接成活率与嫁接方法、穗条种类有关,腹接方法最佳,其次环形芽接、方块芽接、切贴接,劈接、插皮接最差,腹接(F)>环形芽接(B)>方块芽接(A)>切贴接(E)>单芽腹接(C)>劈接(D)>插皮接(G);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穗条成活率高低与变异系数呈负相关,说明嫁接成活率越高,变异也越小,越稳定。
4.2 米老排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说明通过采用不同嫁接方法,使用不同穗条嫁接,嫁接成活率有很大差异成为可能。
4.3 本研究从米老排嫁接方法、接穂选用上探讨其嫁接成活率,今后还应从嫁接时间、穗条贮存时间上,作深入分析研究。
[1]梁善庆,罗建举.人工林米老排木材化学成分及其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异[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5):28-31,52
[2]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等.米老排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5):585-589
[3]徐良.南方优良速生树种——米老排[J].热带林业科技,1984(2):35-60
[4]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620-650
[5]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广西南宁地区林科所夏石林试站.优良速生用材树种——米老排[J].林业实用技术,1977(3):13-14
[7]南宁地区林科所夏石林试站、南宁地区大青山林场.米老排引种栽培试验结果[J].广西林业科学,1978(1):8-10
[8]陈永密 赤霉素对米老排苗木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1):47-48
[9]洪永辉,林能庆,廖柏林,等.米老排优树选择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5(1):1-4
[10]李炎香,谭天泳,黄镜光,等.米老排造林密度初报[J].林业科学研究,1988,2(1):206-212
[11]郭文福,黄镜光.米老排抚育间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4(增刊):76-81
[12]陈永富,郭文福,黄镜光.米老排立木材积表及地位指数的编制[J].林业科学研究,1991,4(增刊):116-119
[13]高新一,王玉英.林木嫁接技术图解[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50-102
[14]黄少伟,谢维辉.实用SAS编程与林业试验分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6-44
[15]黄镜光.米老排嫁接试验初报[J].青山基地科技198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