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寻海鲜
2015-06-13杨忠明
杨忠明
乙未之春,方山旅游景区老总叶晨先生来电话报喜:方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晋升为4A景区,邀请我们方山印社的上海社员参加揭牌仪式,品尝方山海鲜。
“方山”又名“方岩”,海拔462米,属于浙江温岭大溪镇,是亚洲最大的中生代流纹岩火山台地,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百余米垂直高耸的九十九峰列队簇拥,危岩突兀,远远眺望方山像一只方桌。叶总说,你们来此,把旅游、书画、篆刻与美食文化结合在一起,观潭水澄碧,听雨声瀑鸣、品各色海鲜、尝农家小吃,快意人生,莫不于此!
临近披山、大陈、猫头三大渔场的温岭大溪镇人真有口福,这里有上百种鱼、虾、蟹、贝,清晨驱车到海边鱼市场,人头攒动,刚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鱼鲜一筐筐、一篓篓,银光闪闪,五颜六色,有石斑鱼、黄鱼、真鲷、黑鲷、鲍鱼、鲈鱼、青蟹、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对虾、梭子蟹……吃法也多,生食、干煎、红烧、白灼、腌干制鲞、糟醉、制糊磨酱……
当地有句谚语:“正月雪里梅,二月桃花鲻,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所谓“三鲳四鳓”。3月间,温岭的鲳鱼肥腴肉嫩,传说鲳鱼下流,婚宴鲳鱼是不上台面的。《本草纲目》记:“(鲳)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类于娼,故名。” 用现代话解释:鲳鱼游动时,口流唾沫,小鱼小虾追逐而行,行为不轨,举止轻浮好像娼妓一样。但我认为,清清白白的鲳鱼的作风还是蛮正派的。所谓口流唾沬,其实是鲳鱼排卵时鱼儿纷纷追逐来抢吞的情景。
方山人喜欢将鲳鱼与年糕同烧,鲳鱼的鲜味渗透到年糕里,糯糯的年糕特别鲜,掺和着春天大海的气息。当地人烧鲳鱼时要放点蒜苗添香去腥。想起清人李渔一句话:“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
席间,端上一盘清蒸“白鱼”。没有刮去的鱼鳞泛着银光,油色肥润,这不是上海人喜欢吃的多刺的鲞鱼(鳓鱼)吗?苏州人喜欢把它做成“虾子鲞鱼”,是上海美食家沈嘉禄说沪人吃泡饭的“黄金搭档”之一。从鲞鱼头上拆几根鱼骨可以拼搭成一只白色仙鹤。大溪方山一带风俗习惯,男子婚后次年到岳父家一定要带几条这样的“白鱼”去,作为礼品。这样新鲜的大鲞鱼现在市场价要500克近百元,一尝,鱼鳞肥,鱼肉鲜,新鲜的味道与上海菜场里买的就是不一样 !
清蒸梅童鱼,从前沪人喂猫的货色,不知哪一年,从“小瘪三”一跃而成豪宴上的“大明星”了。此鱼产量稀少,最贵时要卖200元500克。大头梅童,样子颇像幼年大黄鱼,很萌,有人误称它“小黄鱼”。从海里刚刚出水者,眼睛锃亮,透骨新鲜,充满灵气。清蒸时加勺黄酒、撒上姜丝、抹点细盐,肉鲜细嫩,鱼肉吃到嘴里还甜丝丝的。有老饕给小小梅童鱼的评价是:“海鲜味道之最高境界——甜美”。
大眼突出的弹涂鱼,样子古怪,似鳅,阔口、快齿,善跳跃。在滩涂上捉弹涂鱼很有趣,渔民在涨潮前把竹筒插入海滩,弹涂鱼以为是洞穴,纷纷往里钻,台州民谚有“好稳勿稳,弹涂钻竹棍”。1978年,我曾在温州江心屿饭店尝过红烧“跳跳鱼(弹涂鱼)”,手指头大小,肉鲜有嚼头,连骨头的滋味也鲜透鲜透。今天吃的是咸菜干烧弹涂鱼,一样的鲜,一样的美,让我寻味追忆到几十年前的温州老味道 !
听说现在温州的带鱼产量很少,一盆带鱼烧萝卜丝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叶总专门从朋友的渔船上弄到前一夜刚刚捕到的几条大带鱼。萝卜丝吸足了带鱼的鲜味,又解了带鱼的腥气,可谓取长补短。烹制此菜的窍门是:带鱼鳞千万不要刮去。尝完几块阔带鱼,再用鱼汤淘饭吃,其鲜无比,一股我最喜欢的方山火山泥种出来的白萝卜特有的清香,是和胃补中之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