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年弥漫书香

2015-06-13卞光凤

江西教育C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外书读后感读书

卞光凤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深远,通过阅读他们获取丰富的营养,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学习就变成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从古今中外的这些名人口中,我们都知道激发兴趣对做事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首先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把老师要我读书变成我自己要读书,把阅读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开始立足课堂,我们的《语文》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我在课堂拓展迁移的阶段都会引导孩子去读相关的书。比如在教《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时,我就推荐他们去找中国的其他著名民间故事《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孩子们都看过有关的电视剧,我就让他们在阅读时注意比较电视剧和原著有什么不同,所以学生还比较有兴趣。在讲了《三打白骨精》之后便引导学生去读《西游记》。在教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后,我给学生拓展介绍女词人李清照的其他词;豪放派的代表苏东坡的诗词,推荐他们进行诵读,学生在我的熏陶下,阅读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很浓。

二、推荐读物,教给方法

在教学时,我联系本学期的独立阅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给孩子们讲选择读物的方法,我们小学生可以读一些经典的名著,这些书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分辨假恶丑、真善美。结合我们学校教导处推荐的读物和我自己看的书,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我还给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的方法,如浏览、精读、跳读、猜读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合适的阅读方法,如虎添翼。在开始,为了吸引孩子爱看书,我没有强求学生写读后感。因为学生一旦带着任务去读书,将使阅读过程变得索然无味。林语堂曾说过:“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样学生轻松地闲暇阅读,他们很愉快。

有人说,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能教会孩子热爱读书。这就说出了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我自己平时就喜欢看书,推荐学生看的书我也会浏览一遍,这样可以和学生交流。我还经常有意当学生的面向别的学生借书看,学生会把老师借他的书看当做一种光荣,从而去买书看书和老师交流。学生经常会主动问我自己手中的书我看没看过,主动借给我看。我觉得很开心。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当阅读进行到一定时候时,学生只是“喜欢”读书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积累、应用,以及提高文化品位与素养。为此,我们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两本本子,一本用来“吸收”——摘抄本,一本用来倾诉——练笔本。我每周都让学生进行摘抄和练笔。我在周末布置家庭作业时都有读课外书这项作业,学生都已经形成了习惯。班级会有计划地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读书多的同学有成就感、自豪感。比如抗日英雄故事会、《西游记》读后感交流会、我讲经典寓言、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初步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

教师和家长,好比学生的一对翅膀,如果我们的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不放过每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在家长会上给讲讲阅读的好处,提倡家长和孩子共看一本书,可以交流对书的看法。另外,在家长会上,我会朗读学生优秀的读后感,展览学生优秀的摘抄本、练笔本,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点点进步,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在玩,不是在学习。我们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明白读书就是学习。一个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许多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拥有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人生美丽的境界,人生最快乐的境界。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拥有这一切。一个人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是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阅读就能做到。

文学是孩子们的心灵不可或缺的通灵宝玉,心在文学中滋润,人在文学中成长。我想让学生在童年时代多读一些好书,让童年弥漫书香,让阅读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课外书读后感读书
爱看课外书的我
我爱读书
课外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