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水蔬菜种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6-13韩立民王金环

关键词:海水蔬菜

韩立民,王金环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110;2.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 266003)

基于开发滨海盐土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国际国内背景,利用海水浇灌、不与粮食“争”地的海水农业应运而生,以海水蔬菜种植为重点的海水农业在世界滨海地区受到了广泛关注。海水蔬菜种植包括海水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产业部门,是输出各种不同形态海水蔬菜产品(蔬菜种子、鲜用蔬菜、深加工产品等)的综合生产体系,其意义在于增辟可耕地资源,修复盐土环境,节约淡水资源,尤其对于沿海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是增加蔬菜供给,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 海水蔬菜种植发展现状

海水蔬菜属于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耐盐性较强、可以耐受海水或者混合海水灌溉的特点,口感带有天然咸味,也被称为“耐海水蔬菜”[1-2]或者“耐盐蔬菜”[3-4]。海水蔬菜种质主要筛选自野生盐生植物或者耐盐性良好的甜土植物,现阶段海水蔬菜的主要品种有毕氏海蓬子、碱蓬、红菊苣、番杏、蒲公英、甘蓝等,其中毕氏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海水灌溉农业的首选植物。海水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生物盐,而且氨基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钙、镁、铁、碘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高[5-6],是极具营养价值的新兴特色蔬菜。

1.1 海水蔬菜种植的起源

海水蔬菜种植是海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利用丰富的滨海盐碱土和海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战略构想,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和利用海水进行农业生产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色列生态学家雨果·博伊科(Hugo Boyko)进行了多次海水浇灌甜土植物的试验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激发了各国科学家对海水农业的研究兴趣。自1978年开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卡尔·霍奇斯(Carl Hodges),历时十几年,从1 300多种野生盐生植物中筛选出了20多种生命力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强耐盐作物。其中,原产于北美的毕氏海蓬子优势明显,嫩枝可作为特色蔬菜,籽粒成熟可榨油,也可作饲料等用途。此后,亚利桑那大学又先后培育出毕氏海蓬子SOS-7、SOS-10两个可用纯海水直接进行灌溉的杂交品系,在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均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引种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2 海水蔬菜种植在我国的发展

海水蔬菜品种筛选的先决条件是该植物拥有良好的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质量。1998年,毕氏海蓬子从美国引入我国,在广东省雷州半岛试种成功[7],此后海南[8]、江苏[9]、浙江[10]、福建[11]等沿海地区陆续从国外引种试植并相继取得成功,在我国的商品名称为“西洋海笋”[12]。除从国外引种外,我国科学家在发掘驯化本地耐海水蔬菜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选育出了“中科碱蓬蔬菜1号品系”,在盐度2%的盐碱地,亩产鲜菜达到2 500公斤[1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野生碱蓬Suaeda glauca中以系谱选择法选育的绿海碱蓬1号,出芽率可达95%,全生育期基本无病虫害,适宜江苏、山东、浙江及同纬度沿海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14],并已取得国家环保总局的OFDC有机认证[15]。“十五”期间,植物学家李银心博士承担的“863”计划“耐海水蔬菜新品种选育与规模化应用技术”课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甜土蔬菜品种进行了耐盐性鉴定和筛选,驯化培育出可耐混合海水灌溉的海芦笋、海英菜、红菊苣、海甘蓝等1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16],并成功进行了无土栽培中试研究与生产示范,其研究成果丰富了海水蔬菜的内涵,涵盖了包括新兴的盐生植物海蓬子、可以耐受混合海水的传统甜土蔬菜品种等。

种植技术体系是海水蔬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此,冯立田博士先后完成了毕氏海蓬子在我国南方滩涂和北方淤泥质滩涂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在渤海湾畔养虾池进行的毕氏海蓬子水面无土栽培也获得了成功。江苏大丰盐土大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建立了海水蔬菜大棚,结合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墙体栽培、立柱式基质栽培、A字架基质栽培等现代无土栽培模式,示范种植可耐受1/3海水的黄菾菜、红菾菜、番杏、绿菊苣等。盐城市技术监督局批准了由盐城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的《海蓬子食品企业标准》、《海蓬子生产技术规程》,海蓬子在盐城滩涂上的种植方法等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五项专利[17]。上述事实表明,以海蓬子为代表的海水蔬菜在我国沿海地区种植具有技术可行性。另外,海水蔬菜利用海水浇灌,作物可以利用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施肥较少;在生长期内几乎无病虫害,故无需用药。海水蔬菜所需投入的生产资料较少,而且在市场上以特色高档蔬菜出售,经济效益可观。以海蓬子种植为例,种子用量为1.5 kg/亩,成本按1 000元/kg计算;生长期内使用肥约20 kg,成本按2元/kg计算;海蓬子鲜菜市场销售价格4~25元/kg不等,本文按4元/kg计算。见表1。

表1 露天栽培海蓬子成本效益Tab.1 Cost and income of Salicornia grown outdoor 单位:亩(667 m2)

此外,深加工是提高海水蔬菜附加值、延长市场供应期、实现海水蔬菜综合开发的重要手段。我国科研工作者针对以海蓬子代表的海水蔬菜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初加工以及深加工工艺等进行了研究[18-19],海蓬子可通过腌渍、速冻、真空油炸、脱水、提炼等多道工艺流程加工成为休闲保健食品,例如,海蓬子粉、海蓬子酱、海蓬子青汁、海蓬子脆片。盐城绿苑海蓬子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培育选种和科技攻关,形成了海蓬子蔬菜系列加工工艺和流程,研究开发了海蓬子蔬菜系列产品,如新鲜蔬菜、速冻保鲜蔬菜、海蓬子脱水干粉、海蓬子茶等。

迄今为止,海水蔬菜种植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经济品种已初步筛选成功,种植技术基本成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社会各界开始重视海水蔬菜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海水蔬菜种植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种植规模小、发展模式不成熟和市场认可度低等方面。现阶段,国内涉足海水蔬菜种植的仅有盐城绿苑盐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水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大丰盐土大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和寿光鼎力集团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实现海水蔬菜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2 我国海水蔬菜种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海水蔬菜种植面临的机遇

2.1.1 居民蔬菜需求多元化,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居民对膳食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的重视是海水蔬菜市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更加重视膳食的营养结构均衡和食品健康安全,对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等健康蔬菜的需求量会持续扩大。海水蔬菜生长于高盐环境,一般不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且富含天然盐、生物碘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要素,符合绿色健康蔬菜特征,是天然的有机食品。据测算,我国每年人均消费名特优新蔬菜约12 kg,若按照海水蔬菜占其比例的5%计算,全国年总需求量可达80万t[17],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1.2 传统蔬菜区位优势趋于弱化,特色高档蔬菜优势逐渐显现

在传统蔬菜区域化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交通运输和市场流通渠道的高效化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蔬菜的区位优势逐渐趋于弱化,这为包括海水蔬菜在内的特色高档蔬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海水浇灌的特性是其他种类高档蔬菜难以具备的,因此,海水蔬菜可填补特色高档蔬菜的缝隙市场,发挥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特色优势,具有传统蔬菜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2.1.3 传统农业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滨海盐碱地资源亟待开发利用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入侵和耕地退化等自然和人为灾害,土壤盐碱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等对环境要求较高,陆域环境危机频发严重限制了利用传统耕地与淡水资源发展优质蔬菜的空间。相比之下,黄河三角洲、江苏苏北沿海等地分布有大量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尚未开发利用,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若不经改良,盐碱地不适宜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但海水蔬菜不仅能够直接在盐碱地上种植,不与粮食“争”地,而且对盐碱地具有生物修复作用。有些海水蔬菜品种可适应我国南北不同纬度沿海地区气候环境,从而为海水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1.4 我国沿海地区盐生野菜有待开发,为海水蔬菜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驯化野生盐生植物是现阶段培育海水农业作物的主要途径,海水蔬菜的首选植物海蓬子就是由野生盐生植物驯化而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分布有大量盐生野菜品种(表2),其中许多是“药食同源”的珍贵野菜,例如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Pall嫩苗可做蔬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盐元素等,具有抗病保健功能。这些分布在盐渍地区的盐生野菜为开发海水蔬菜新品种、促进海水蔬菜业发展提供了种质资源基础。

表2 我国盐生野菜资源Tab.2 Halophytes potherbs in China

2.2 海水蔬菜种植面临的挑战

2.2.1 政府培育力度不够,产业外部性补偿缺失

海水蔬菜种植在节约耕地资源、替代淡水资源、绿化滨海盐碱地和改善沿海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出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种正外部性,这些正外部性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补偿的。在生产实践中,海水蔬菜种植企业前期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和固定资本投入,导致初始生产成本较高。在海水蔬菜发展初期,与传统蔬菜相比,其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处于竞争劣势,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鉴于此,如果企业的正外部性得不到有效的补偿,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经济。近些年,在一些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在海水蔬菜的科技研发环节给予了积极扶持,资助了一批科研项目和专业化园区的启动开发。但是,迄今仅限于科研环节的支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海水蔬菜种植生态补偿机制。例如,在苏北和鲁北地区,依靠财政支持的海水蔬菜科研项目大多在中试阶段后缺乏持续资助而难以为继,其示范推广价值大打折扣。

2.2.2 前期投入巨大,资金瓶颈比较突出

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门类,海水蔬菜种植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和品牌培育等方面尚不成熟,涉足该行业的企业需要在技术引进、基础设施、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海水蔬菜种植发展初期,由于存量市场较小,鲜菜产品又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性,因而实施生鲜储运与深加工并举是实现海水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增加了海水蔬菜种植的资金需求量。而海水蔬菜种植具有农业弱质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小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特性,例如,南方海涂种植海水蔬菜易受台风灾害影响,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较弱。相对其他市场成熟的农产品种类而言,海水蔬菜的投资周期长、回报比较慢,企业在做跨期投资决策时会考虑到贴现因素,在物价水平、需求偏好等不确定的情况下,较高的心理贴现率可能会阻碍企业投资于海水蔬菜的种植。上述多种因素的存在,使海水蔬菜种植及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瓶颈。

2.2.3 产业链不完善,科技支撑乏力

海水蔬菜种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仅有几家国内企业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海水蔬菜的种植标准、加工标准、有机认证、营销理念等尚未形成,且品种混杂,漏洞很多。以海蓬子为例,国内市场上有自己选育的海蓬子,也有从国外引进的毕氏海蓬子等,品种质量差异较大。从科技支撑角度看,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植物耐盐机理、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和海水灌溉农业理论方面,研究品种多为海水蔬菜种植首选植物海蓬子,且科研力量分散,重复研究较多。研究成果又大多停留在模拟实验或者基础研究层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技术较少。

2.2.4 产业起步较晚,市场认可度较低

作为新兴的蔬菜品种,海水蔬菜在我国南北沿海区域均有规模不一的引种试验,但多数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出现中途夭折,致使海水蔬菜在国内蔬菜市场上的认可度非常低。以西洋海笋为例,目前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中型城市的中、高收入阶层,销售渠道主要以大中城市的宾馆、酒店和超市为主,大众化普及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用海水进行农业生产是对我国延续数千年传统农业观念的挑战,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二是海水蔬菜种植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在附加值较高的特色蔬菜市场中,实施品牌化经营,进行多种营销渠道推广和大范围营销宣传对拓展市场销售尤为重要。目前,海水蔬菜种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水平,受企业规模限制,企业缺乏足够的宣传推广能力。

3 海水蔬菜种植发展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日趋多元化,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加之传统农业资源的衰退,海水蔬菜种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前期的高额资金投入、复杂的市场销售形势和不成熟的营销模式,使海水蔬菜种植业发展同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要实现我国海水蔬菜种植的健康稳定发展,除了强化企业资金投入和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外,还需要沿海各级政府系统配套的扶持政策和科技创新支撑措施。

3.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水蔬菜健康发展

应大力宣传海水蔬菜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快建立和完善政策补偿、经济补偿和转移支付“三位一体”的海水蔬菜种植生态补偿机制。政策补偿,即通过政策制度的设定给予海水蔬菜种植企业一定的优惠和扶持,使受补偿者在政策范围内享有某些优先权和优惠待遇,调动企业和农户种植海水蔬菜的积极性,如税收优惠及贷款优惠及市场准入优惠。经济补偿,即通过补偿金、补贴和实物补偿等形式对海水蔬菜种植企业予以支持。转移支付,即通过中央财政根据沿海各地的海水蔬菜种植项目实施贷款贴息等。

3.2 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完善海水蔬菜的组织经营机制

一是在推动海水蔬菜种植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尝试建立“海水蔬菜种植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高效发展模式;二是将海水蔬菜种植列入沿海地区农业发展规划,推动海水蔬菜种植的区域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海水蔬菜种植项目的建设水平,强化项目的示范推广作用;四是以政府培育为引导,通过政策倾斜(奖励地方特色农产品、政府采购等),注重从市场端激励并引导企业发展海水蔬菜种植。

3.3 拓宽融资渠道,打破资金制约瓶颈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搭建海水农业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集体、民营、外资、社会资本等多种资金来源,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海水蔬菜的开发。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海水蔬菜种植提供信贷担保。建立健全海水蔬菜产业的信贷担保机制,拓宽信贷担保风险财政补助制度,增强海水蔬菜种植的融资担保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尝试引入风险投资,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多渠道突破发展初期的资本约束。

3.4 完善海水蔬菜种植技术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促进海水蔬菜种植的“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一是加强盐生植物筛选鉴定、耐盐经济蔬菜品种选育以及引进优良品种,保障海水蔬菜种植优良的种质资源基础;二是促进海水蔬菜种植技术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海水蔬菜种植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海水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三是重视产后领域,开发海水蔬菜深加工技术,努力增强海水蔬菜的可储存性、供应连续性,丰富海水蔬菜产品类别,提高海水蔬菜的附加值;四是认真借鉴国外海水综合利用的多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起我国沿海地区“以海水养殖为主、海水蔬菜种植为辅”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海水蔬菜,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海水农业的综合效益。

3.5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积极推进海水蔬菜种植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和市场化运作,大力创建种植基地品牌、加工企业品牌、批发市场品牌,推进海水蔬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将产品优势、资源优势转变成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注意依托我国传统蔬菜良好的产业基础,借助传统蔬菜产业的物流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相关技术体系,借鉴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等高端产品的现代营销模式,加快海水蔬菜产品的市场化开发进程。对海水蔬菜的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海水蔬菜产品的品质,积极开拓国内外潜在销售市场,促进我国海水蔬菜种植的跨越式发展。

[1]陈华,李银心.耐海水蔬菜新成员——蒲公英[J].植物杂志,2005(6):9-10.

[2]林 琳,高伟彪,刘 辉.微波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蔬菜中的铬[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154-157.

[3]余桂红,张春银,张 旭,等.耐盐蔬菜海蓬子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9(7):49-50.

[4]周 浩,杨吉平,别红桂.耐盐蔬菜三角叶滨藜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北方园艺,2012(14):27-29

[5]陆东和,张 慜,蔡金龙,等.海芦笋营养价值及其采后品质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0(6):303-305.

[6]蔡金龙,骆江兰,周 祥,等.海芦笋的开发应用初探[J].现代农业技,2007(20):66-66.

[7]赵可夫,李法曾,张福锁.中国的盐生植物[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4-128.

[8]林秀香.盐生植物——海蓬子及其开发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02(6):22.

[9]沈 奇,孙艳军,徐 刚,等.江苏沿海地区耐盐(海水)蔬菜研究及产业化开发[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6-7.

[10]吴国泉,黄凤鸣.盐生海芦笋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学,2005(6):26-30

[11]姜 丹,李银心,黄凌风,等.盐度和温度对北美海蓬子在厦门海区引种以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8,25(5):533-542.

[12]冯立田,温 莉.毕氏海莲子及其开发利用[J].盐业与化工,2009(3):38-42.

[13]中国科学院.海洋所高效盐土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EB/OL].(2008-07-04)http://www.cas.cn/ky/kyjz/200807/t20080704_1030805.shtml

[14]洪立洲.沿海碱蓬1号品种简介[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1):2.

[15]张美霞,刘兴宽.北美海蓬子引种盐城滩涂后生长条件和营养组成比较[J].食品科技,2007,32(5):104-106.

[16]李银心.抗盐、耐海水蔬菜的生物技术培育与海水无土栽培应用[D].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

[17]周纯明,王 辉,宋建联.关于盐城市海水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2(6):102-105.

[18]竹文礼,张 慜,周 祥,等.不同脱盐方式对海芦笋干制品品质的影响[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7,5(6):293-298.

[19]阮宏伟.真空油炸海芦笋的工艺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海水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咸咸的海水
海水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