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的扶贫样本

2015-06-13

当代贵州 2015年22期
关键词:罗甸火龙果贵州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 坤

因地制宜的扶贫样本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 坤

作为2015年全省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之一的罗甸县,正按照贵州省委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扶贫开发决胜之路。

初夏时节,地处贵州南部、麻山腹地、红水河畔的罗甸县,漫山遍野的火龙果花竞相绽放,脐橙种植园果实盈满枝头,高原千岛湖上水产养殖基地水欢鱼跃,城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这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986年,罗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25万人中,有95%以上的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只有144元,未越过温饱线的人数达到八成,森林覆盖率仅11%。

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6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8%。在201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50个贫困县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罗甸获得第四名,在黔南州获得重点县扶贫工作一等奖。

作为2015年全省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之一的罗甸县,正按照贵州省委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扶贫开发决胜之路。

罗甸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兴华说,未来的罗甸,将拥有高速、铁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格局,成为西进东盟、南下珠江、北上贵阳重庆的交通枢纽。图为杨兴华(中)在县城东新区调研。(班方智/摄)

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跳出扶贫抓扶贫

虽然罗甸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全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阵容中,罗甸还处于未“减贫摘帽”的25个贫困县之列,目前是黔南州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要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罗甸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

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发展就是最大的扶贫,要把扶贫开发放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用发展的思维来解决罗甸面临的困难。

遵循全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思路,罗甸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作为当前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增加就业和减少农业人口来推进扶贫开发。

工业强则县域强。依托自身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资源优势,罗甸围绕“民族医药、水电开发、冶炼、建材、宝玉石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布局边阳工业园区、城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逢亭“电矿组合”工业园区、董架石材工业园区,以“一园四区”格局打造贵州南部新型工业基地,让这块古老土地活力迸发。

面积500公顷的城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聚集了以信邦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企业,目前投资1亿元的信邦三期厂房已建成并试运行。

信邦药业是黔南州唯一上市的民族制药企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一家集中药材GAP种植、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目前公司总产值达10亿元,增加值2.57亿元,解决就业1200人,年税收7300万元。

依托其品质可媲美新疆和田玉的罗甸玉,罗甸县先后引进中航玉丰宝玉石有限公司和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玉石开发力度。目前,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460亩的罗甸玉石产业文化园建设如火如荼,一期工程将于2015年10月建成开园。

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仅两年间,总投资17亿元的蒙江流域“梯级电站”中冗各、灰洞、上尖坡三级水电站相继施工,建成后境内的电站总装机容量将突破60万千瓦,为罗甸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保证。

在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罗甸县将小城镇建设与之配套规划,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为农民变身市民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生存空间。

罗甸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兴华说,实施城镇化是加速罗甸发展的主动力。如今,以“一心四带八点”(一心是县城为中心,四带八点是打造县城至罗沙、县城至董架、县城至红水河、县城至木引四条城镇带和边阳、沫阳、逢亭、木引、罗悃、红水河、董架、茂井等八个小城镇)的“东西拓展,带动旧城”城镇扩容,使罗甸城市建设实现了华丽转身。目前,全县已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1.47亿元,城镇化率达到32.65%。

罗甸,正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比翼齐飞,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

培育产业优势,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强心剂”,增强减贫脱贫内生力量

罗甸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早在“七五”时期,罗甸就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生蔬菜产业,成为贵州较早的季节性商品蔬菜基地。

但是,面对各地蔬菜产业崛起形成的挑战,进入21世纪后的罗甸蔬菜产业一度停滞不前。

如今,罗甸以黔南州“185工程”为抓手,提出重振蔬菜产业计划,借蔬菜产业将罗甸打造成贵阳的“后花园”,两广的“菜篮子”。

紧盯冷冬“鲜菜难求”时间差,罗甸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早春蔬菜种植的模式为“菜—稻—菜”和常年蔬菜等多熟制立体种植模式,目前种植规模达到31万亩,年产蔬菜60万吨,总产值近10亿元,成为农民重要经济来源。

和蔬菜产业一样,罗甸水果产业亦拥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罗甸县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罗甸黄果被奉为贡品。同属柑橘类的脐橙产业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1986年,罗甸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脐橙基地县。

龙坪镇道角村是罗甸县产业扶贫受益村寨之一。2007年,道角村被罗甸县纳入脐橙产业扶持项目村。通过几年的发展,道角村脐橙种植从原来的10多户发展到26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4600亩,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左右。

相较于脐橙产业,火龙果算是罗甸果蔬产业的后起之秀。

2001年,贵州省农委果蔬站、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开始在罗甸进行火龙果引种实验,并试种成功。

十多年时间,罗甸火龙果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等殊荣。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实现产值1.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和火龙果一样,罗甸艾纳香同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使罗甸成为黔南州唯一拥有2个地理标志产品的县。

艾纳香是罗甸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是制作天然冰片的重要材料,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了规模种植。目前,全县种植达到7万亩,吸引了贵州艾源、贵州益佰、贵州神奇等制药企业落户罗甸建立种植基地。

蔬菜、水果、药材产业是罗甸产业扶贫的缩影。依托农业产业基础,罗甸着力打造贵州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县,初步形成了“菜、果、药、渔”等四驾“土马车”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激发罗甸农村发展活力的“强心剂”。

杨朝伟表示,罗甸将坚持以扶贫开发为总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收入为核心,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立足区位优势,抓住对外开放这个“助推器”,实现从边缘到前沿的华丽转身

在惠(水)罗(甸)高速边阳镇收费站建设场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银川至广西龙邦口岸直取东盟的高速公路惠罗段已进入了通车前的紧张扫尾阶段,意味着罗甸的“高速时代”即将到来。

历史上,地处黔桂交界的罗甸县因为群山阻隔,被视为“烟瘴之地”,解放前县境只有驿路一条,交通闭塞。

如今,除银龙高速公路惠罗段即将建成通车外,关于罗甸交通变革的历史机遇接撞而来:

途经罗甸的余庆至安龙高速已动工,将与惠罗高速形成“十”字相交;

途经罗甸的永(湖南永州)兴(兴义)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

被列入贵州“一干十三支”航空运输体系的罗甸民用机场已完成选址工作;

依托红水河航道建设的设计500吨的罗甸港,是西南各省区通过红水河进入珠江出海的最近港口。

杨兴华说,“两高一铁一机场一港区一航道”建设将罗甸带上快速发展的“经济走廊”上。未来的罗甸,将拥有高速、铁路、航运、航空立体交通格局,成为西进东盟、南下珠江、北上贵阳重庆的交通枢纽。

依托立体交通体系,一个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的罗甸临港经济区规划呼之欲出。

罗甸县委副书记陈元贵介绍,临港经济区将按照“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水路门户枢纽”为发展定位,集“港、城、产、旅”为一体,打造贵州最大港口和西南最大临港经济区,建设国家级临港经济区。

“罗甸已跃身成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的门户。”杨朝伟表示,“居于水陆空互济优势,罗甸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对牵引罗甸区域经济发展必将带来内外双赢的效果。罗甸将抓住历史性契机,科学开发利用西南腹地资源,真正发挥临港经济区的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罗甸火龙果贵州
罗甸玉“悬案”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相约红水河
罗甸县委离退局开展“党员在身边·暖冬行动”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贵州罗甸火龙果、独山盐酸菜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