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雁归兴贵:推动“内生式”发展

2015-06-13

当代贵州 2015年38期
关键词:农民工贵州农村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雁归兴贵:推动“内生式”发展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岳 振

“雁归兴贵”计划全面铺开,长时间远离家乡的人们,有了更明晰的能够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安居乐业的政策支持,“家乡风味”正召唤离土离乡的农民工回家就业、创业。

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干成事业”。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筑巢引雁”、“归雁经济”为各地“三农”及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以凸显,农村“内生式”发展动力得到广泛培育。

返乡农民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群体。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建立完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长效机制,更好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贵州省于8月底下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引导75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到2020年,累计引导150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初的贵州考察行程中,对在路上遇到的返乡农民工说:“你们在外地闯荡了十几年,已经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现在你们又希望为家乡改变面貌而奋斗,国家感谢你们,你们是国家的功臣。”

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行动计划”从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空间、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金融服务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政策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了诸多支持与补贴措施。

比如明确了由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牵头,“把留守儿童年龄小、有疾病、处于困境的家庭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尽早引导其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确保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优先享受至少1次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提升一人”的目标。

减轻、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负担,是“行动计划”的一个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提出的财政支持措施包括对农民工创办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对农民工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进行租金补助,对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众创空间”给与财政补助。要求“探索优化鼓励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打造良好创业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贵州省总工会对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融资难。基于此,省总工会与省农信社于6月下旬联合开展的“雁归援助行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企业贴息贷款,帮助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2011年和2013年均出台引导、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见”,还成立贵州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在整体经济压力增大以及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机遇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通过各层面实施的有效举措,贵州的创业就业环境得到改善与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意愿逐日增强,返乡人数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跨省外出务工人数超过600万人,2011年—2013年,贵州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从35万人增加到57万人,2014年,全省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超过65万人,创办公司实体超过41万个。

中国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600多万,2014年,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74亿。李克强说,这些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不仅能帮他们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也能带动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城镇化。

“能够生活好”是关键

在贵州农村,在外务工的人们春节时高兴地回到家,10多天愉快的节日生活过后,很多人开始犯难:还要出去打工不?选择出门的占了大多数,从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到四五十岁的老农民,背上行囊出了远门。他们选择出门务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老家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钱”。有些地方体力劳动的辛苦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年轻一代农村子弟能够承受能力,比如烤烟生产,确实可能带来丰厚的收入,但是老一辈烟农被日夜苦干劳作压弯的身躯,往往让年轻农村娃“想想都害怕”,他们宁愿出门去过更轻松一点的工人生活。

就近就地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当然是很多农民希望实现的梦想。李克强总理在贵州考察时,问返乡农民工“收入要比广东低一点,是否还愿意回来”,不少人回答说“愿意回来!只要有稳定的收入能够生活好就行”。

关键的问题是“稳定的收入”和“能够生活好”。在无法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情况下,农民工选择去往收入更高的地区打工。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与贵州省人社厅联合课题组关于“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省内创业就业的收入待遇虽有较大增长,但与在省外同期创业就业的收入增长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受收入水平的限制,返乡农民工难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部分原已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再次选择到收入较高的省外企业就业,不利于吸引返乡农民工在省内创业和稳定就业。

在贵州考察见到的情况,被李克强总理带到了今年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会上回忆说,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站,遇到了一群从东部沿海地区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我问他们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一个农民工当时就哭了。他说,很难完全融入当地,感觉很‘心酸’” ,“他们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家乡就地打工创业”。

贵州希望通过解决培训、就业服务以及省内区域间劳务合作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奖励已经成功创业的农民工,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潮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和要素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发展,并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展互联网十农村电子商务等措施,带动返乡创业就业。

罗甸县鼓励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帮扶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创办微企,逐步形成劳动力输出——技术经验返乡——家乡就业创业的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图为返乡农民工刘治忠于2013年在罗甸边阳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创办的治忠竹制品厂,为本地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平台。(乔啟明/摄)

从依附式到内生式发展

劳务输出曾为贵州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农村劳动力大量出省就业、创业,用在外劳动收入通过“反哺家乡”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区域面貌,“劳务收入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而且加快了农村的原始积累。”“打工经济”、“劳务输出”一度被地方党委政府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摆脱长期的贫困境地。

发达地区制造业蓬勃兴起的劳动力需求,成全了劳务输出能够在较长时期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并切实改善和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但经过产业转移、升级及生产方式淘汰的冲击,这种“依附式”发展模式逐渐变得难以为继,近些年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就意味着仅仅依靠低端劳动技能,无法适应艰难的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与此形成矛盾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劳力荒”,留下了无人耕作的田地与无人照看的老人、孩童,农村凋敝,影响了城乡平衡、统筹发展的动力培育和积聚。这些现象,为贵州在新时期的跨越发展和小康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

“大雁南飞”,是为了躲避闭塞与贫困环境里熬人的就业与生活“严寒”。经过多年艰苦奋斗,贵州交通、信息建设实现了较大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的产业培育也取得巨大成果,特别是开放型经济体制、营商环境的支撑政策得以改进、完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持续高涨,外出劳动力“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条件更趋成熟,“三农”的“内生式”发展动力逐渐增强。而今,贵州“正是雁归时”。

穷则思变,贵州农村群众始终有期盼改革发展的强烈愿望。在改革开放初期,贵州农村体制改革“在全国不是搞得最早的”,但是“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却是最快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劳务输出对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做出巨大贡献。而今,“雁归兴贵”计划全面铺开,长时间远离家乡的人们,有了更实惠、更明晰的能够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安居乐业的政策支持,“家乡风味”正召唤离土离乡的农民工回家就业、创业。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农民工贵州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新农村 新一辈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