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做企业就不可能远离政府”

2015-06-12

时代人物 2015年6期
关键词:吴晓波王健林事情

一直以来,你以财经专栏写作获得社会认可,并且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触碰经济,你有怎样的一种心得体会?

我的体会就是不要去考虑性别。社会还是有性别歧视,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人,无所谓男人女人。你只有去做,投入地去做,做成或者做不成,要不断地矫正自己。至于说性别之类,其实关系并不大。

作为女性,你在写作中会不会更感性一些?

不会,我会把它区分开来,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你感性了,不会因为你写了一两句诗,人家就会特别认可你。对不对?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人家就会原谅你。没有这样的事,所以我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所谓“女性理财”这种说法,我认为都是不存在的。理财只有赢和亏,没有什么男和女。

我们观察,一旦出现一个财经新闻或者社会热点,你很快就会写出一篇文章,速度快,质量高。在这方面你是对自己要求很高吗?有怎样的体会呢?

这个事情就是做事情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两个东西缺一不可。就是说你的用功是无法勉强的。之所以说我写得快,不仅是因为我动力大,精力特别专注。还因为我将近二十年的观察,有时候一个问题已经观察很长时间了,所以当然会写得快一点。那么你要对一件事情有持之以恒的观察,你必须去喜欢才行。你如果不喜欢一件事,你做不长,痛苦死了。天天在跟自己的内心闹别扭。你怎么做得长呢,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情就是说你得能做。刚好这个行业是我喜欢和能做的。所以做起来就比较愉快了。

你的兴趣点可能还是在专栏写作这块?

没有,其实大家不知道,我也有公司,也要运作。专栏写作是一块,电视啊,写书啊都是。

你觉得现在的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去打造个人品牌的意识?

我觉得,你不要去想“我必须要做这件事情成功后要怎么样”,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我能承受的底线在哪里。如果说我能承受,这个事情还有空间。那毫无疑问就去做,而且执行力很强。

你的专栏还会涉及公共领域的话题,会提出一些尖锐的观点。如此勇敢直言的底气来自哪里?

因为靠事实说话啊,我也没有攻击人啊,我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

在中国,言论方面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东西。

当然,是。有局限这是肯定的。所以,怎么做呢,对我来说,就是社会话题用经济的方式来做,进行解读。你的证据有多少就说多少话,有一说一,这点边际把握很重要。并不是说你替人家说话人家就会感激你,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要足够的强。

比如有可能你受委托花了很大力气调查一家上市公司,结果调查后发现这家公司很不好有很多问题。那你别指望投资人感激你,因为股价马上就会下跌,有时候会有这方面的影响。这家上市公司又恨死你,他们的能力都很强。所以你就会想这个事情,当你做一件这样你判断是危险的事情的时候,足够你警觉。甚至我有三分证据只说两分话,这个度你是绝对要有把握的。

再说社会话题,我一般很少说,因为这个不是我关注的领域,所以我说得很少,当我说的时候,是因为实在是忍不住了。(笑)所以说我会去说一些社会话题。说得不多,有人对我说叶老师有些话题你怎么不说。我有的话题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是第一你不能做到底,第二呢有的话题就是没有证据,所有的人都在批一个方向的时候,你没有证据,所以我只能不说。

现在很多人在做自己的自媒体,比如吴晓波,他有“吴晓波频道”,在爱奇艺也有自己的视频节目,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现在我还在跟传统的电视台合作,大家知道我在跟央视啊几个电视台合作。

对于现在流行的新媒体,你有没有参与进去?

参与,我的微博还是挺火的。微信也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中,这个肯定会做。做出来会是什么样,我觉得每个人特质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一样。所以这就是一个细分市场的问题。至于说是不是去做一个自媒体的视频,未必,没有想好,因为我觉得当你做了之后,如果说你的观察足够的好,你的节目质量足够的好,它会吸引到人。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质量。然后其他是传播渠道,传播渠道当然也很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质量是第一位,所以视频的东西我会再考虑。当初也有合作的机会,我之所以没做,是因为我一件事情要考虑清楚到底该怎么做。

在互联网大潮下,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对你的写作有冲击么?

没有冲击,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其实我是互联网浪潮的受益者,可以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今天的我。一开始是博客,然后是微博。所以当新的东西出现的时候,你先拥抱它呗,就是每个人的拥抱方式可能会不一样,但是你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说你做就是了,但是做的内容,你还是要保证质量。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冲击什么的,心态彻底放坦然,你心里就会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

现在互联网对金融和房地产进行了很大的颠覆,尤其是金融业。前段时间吴晓波说现在阿里做了支付功能,他预测5到10年之内,银行就会消失,对他这个论断,你怎么看?

形式会不一样吧。其实有几个基本的功能还是在的。你比如说要吸储,这个吸储机构总得有。虽然我们现在叫它是银行,但是你只不过在互联网上进行吸储,你的支付方式是用互联网的支付方式,但是这个本质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所以说银行在不在我觉得第一取决于银行怎么变。第二即使银行没有了,银行的业务还在。

前几天商业圈有个很火的消息是王健林取代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王健林本身也是一个地产商,但他积极转型,比如做娱乐文化。最近又明确提出“去地产化”,你现在怎么看待地产的这种转型呢?

这是大势所趋。王健林先生他做得比较大,大家看得比较明白,他在上面,那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其实多多少少地产商都在转型,转到文化行业、转到旅游行业以及服务行业。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所以他转得早,他的生机和生存空间可能就会比别人多一点,大一些。不转肯定是不行的。

说到王健林,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是外媒关于万达的政商关系的报道,你怎么看待地产商们的政商关系?

不光是地产和政府有关系,地产因为赚得钱多,所以它关联性很密切。你做基础建设的,做交通的,哪一个行业跟政府没有关系呢。在中国做企业,你要做大了,就没有和政府没关系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特意揪出来打压一下地产商,说看看你们多么恶劣。其实在同样一块土壤上,大家生存的空间和存活的几率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你得改良土壤才行。

你以前一直在“文斋”里,后来走出来写专栏,并得到了社会认可。对于这样的追求,你以后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一直坚持,这一点绝对不会变。这个第一是坚持,第二是我会拓展一些新的东西。至于说到拓展什么,等到非常成熟了,我再告诉大家。

猜你喜欢

吴晓波王健林事情
吴晓波:我的自信害了我
双面吴晓波:最有钱的文人,最纠结的商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吴晓波的“IP证券化”?
明星人物以商业化透支声誉得不偿失
吹牛
吹牛
把事情写具体
王健林 亚洲首富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