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檀给财经以温度

2015-06-12

时代人物 2015年6期
关键词:财经

这位热情而勤奋的女性,试图在中国社会当中投射自己内心关于市场的完美模型。因此,她博客上那些洋溢着市场派激情与智慧的句子绝不会被其他财经评论轻易埋没。

最近几个月,叶檀收到大量微博私信,大多数问题是围绕“动荡的股市以及降温的楼市”展开的。“甚至还有人问我买哪支股票。”叶檀一脸苦笑,她并不做点位的预判——“那跟猜谜差不多”。但对2015年股市的整体判断她认为是好的,并多次提醒大家“震荡会比较剧烈”。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股市、楼市,叶檀说得太多。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她对自己过去的言论,也为这十来年的中国经济做了一次激情洋溢的总结性陈词:我们的经济应早早转为内向型,如今国富民穷的状况绝不会持久,为此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在财经传媒界,素有 “南叶北胡”的说法,人们用武侠式的称号形容财经传媒界两位精干的女性。与胡舒立相比,叶檀市场派急先锋的特性更为明显,她以一种急切的叙述方式,仿佛将当代中国拉回到几十年前的美国——那个最终被证明是危机四伏的繁荣期。尽管与市场派的其他人持有的论调极其相似,但叶檀从根本上坚持自己的“不妥协”。这位热情而勤奋的女性,试图在中国社会当中投射自己内心关于市场的完美模型。因此,她博客上那些洋溢着市场派激情与智慧的句子绝不会被其他财经评论轻易埋没。

除了对地产,金融领域的即时评论,叶檀的专栏还涉足对中国现任财经高官得失成败的在场评论,在西方新闻教科书里,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评论早已被认为是新闻业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国,这仍然是个空白。多年来的历史学训练,让叶檀对那些有很大能量、能够使得一个体系兴盛或者衰亡的英雄或者反英雄们,很难怀有简单的、黑白两分的态度——仰慕或仇恨,这些距离她都很远。她反倒很容易羡慕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身上的一点点坚毅、一个个优点。

这些言论在让她担受风险的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有时候,是我不擅长的领域,我是不想说的,怕说错,但又实在忍不住。”叶檀对《时代人物》记者说。因为常为中小投资者说话,叶檀的拥戴者们日益庞大,他们动辄以“叶姐”、“叶女侠”、“叶先生”称呼她,读者和网友甚至把她比作当代的“鲁迅”。

“我能出来,还有点名气,本来就得益于互联网。”叶檀对《时代人物》记者说。一大批自媒体的涌现,让传统媒体及为媒体写稿的专栏写作者们感到慌张,然而,以财经专栏写作安身立命的叶檀却显得很轻松。“我本身就很在乎我的专栏质量,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反应速度。”现在,叶檀比过去更注重仪表,她穿着一身定制的黑红相间的旗袍,仪态万方,优雅而自信。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容易名利双收。诱惑很多,利益也很多。她提醒自己,要与各方拉远一点距离,这样才能看得清楚。“不要急于投靠某些力量:投靠政府,会束缚你的手脚;投靠民众,能得到名誉,但会让你变得民粹。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免费得到的。”

“信得过的经济学者”

“在中国,关心股市与房市的人,永远不缺。高谈阔论难懂的经济学名词,替开发商与利益阶层背书的经济学者,也比比皆是。但像叶檀一样冷静自持,论据充分还始终能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说话的人,却委实太少了。”有人这样评价叶檀。

对熟悉叶檀的铁杆粉丝而言,每次财经领域的新政或热点一出炉,去看她的专栏,大多会有收获或启发。“评论跟进之快、文章引用数据之新、之扎实,让我佩服和好奇。”一位粉丝委托《时代人物》记者问叶檀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我这里是有信息源,得到的信息会非常多,但事实上发出来的并不多。因为我们秉持的观念是宁缺毋滥、宁少勿多。当我发出来时,我尽可能做到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到底是什么。”叶檀说。

对数据的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在5月8日接受《时代人物》杂志采访时,叶檀提及2015年股市,毫不留情地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研究机构都批评和调侃了一番——“包括我在内,在2015年年初的预测,没一个准的。有人能预测到A股涨幅全球第一吗?没有一个。我就想所有的研究机构都还好吗?有没有买根绳子吊在资本市场的丛林里面?”

“股市是一个投机比较重的市场,赌性比较重。此前又有人内幕交易是成功的,所以更推波助澜,使得市场文化非常妖异。如果在震荡的市场里面,普通投资者再去听内幕消息,则会血本无归。”叶檀认为,2015年是专业投资机构主导的市场,中小投资者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建议要么投资指数,要么投资自己特别熟悉的公司,否则看着股价涨也不要动心。

“要是一般人真的不了解股市,真想进入的话,我建议购买几支基金,这是享受平均收入最好的办法。不要每天自己去从早看到晚,炒都炒不好,还亏钱。“叶檀说。

因为频繁现身于各大媒体,对各种与我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即时点评,叶檀也从一定层面上启蒙了缺乏经济学常识的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与其他经济学家相比,她显得可亲更可敬。

“我经常收到很多信,但这个社会是很复杂的,不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解决很多问题。”叶檀说。她收到的信,有的是想维权,有的是想要捐助,有的是像写日记一样、不断倾诉自己的家长里短。如果案例比较典型,她会让他们把整个事情都发出来。但因为时间关系,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反馈。叶檀告诉《时代人物》记者,不久后会推出一个微信公众号,做“有温度的财经评论”,到时互动可能会更多一点。

财经“女侠”的诞生

在采访过程中,提及“侠”的概念,叶檀说自己蛮认可的。“我比较随性,这确实是的。我认为意气相投比较重要,如果说话、交流很辛苦,那还不如不说。我觉得一个人有一点义气,那才是可交的。”

“一个人短期可以不按本性去做事,但不可能长期让自己陷于痛苦。所以时间是最好的武器,它会让所有的人本性毕露。”

叶檀并非财经专业出身,她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学的是明清经济史。叶檀工作室特别助理告诉《时代人物》记者,有时候在飞机上叶老师都会抓紧时间看古文、读《大数据时代》,并津津有味。今年她还可能出一本书,把历史上的故事以经济的方式来解读。

博士毕业后,叶檀曾先后供职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工作稳定体面,每天按部就班。“我在书斋里,呆过很长时间,日子过得兴味索然,找不到兴奋感。”叶檀说,“每个人为了写论文而汲汲营营,至于写作兴趣和意义,全无顾及。一年完成一两篇论文,便万事大吉,束之高阁。”

如果继续留在体制中,周而复始,叶檀觉得未来一目了然,甚至都能看到后半生的运行轨迹。是为了表面的安逸风光,还是听从内心召唤?叶檀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人的一生充满无数次选择,选对了,一帆风顺,否则步步惊心。

2001年,财经类媒体风起云涌。一群南方媒体人,在上海创办一份新报纸,叶檀被他们身上的激情四射和自由精神所感染,加盟其中,开始为报刊撰写财经评论。在叶檀看来,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想要成功转型,建立一套完整秩序,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经济,二是法律。“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两样都做,只能选其一,为此,我选择经济。”

作为资深财经类专栏作家,叶檀的日常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周工作7天,每天持续十几个小时。每当夜阑人静,孤灯相映,她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键盘敲击声一直持续到翌晨五六点钟。当外面晨光熹微,市声甚嚣尘上,她则疲倦地睡去。

叶檀选择中午作为一天的开始。梳洗完毕,端坐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流程:上网浏览当天热点财经新闻,确定写作主题,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约见业内人士,然后文思泉涌,一蹴而就,每天必成一篇。

迄今为止,叶檀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她搜狐博客的文章累计3800多篇,每一篇的点击量都过万。她以广博的学识和令人敬服的勤奋,以及魅力四射的才华稳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叶檀以其力透纸背的笔锋、猛烈的言辞、澎湃的激情,以及细腻的观察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而历史系博士的身份背景,让她总能在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政治之间自由穿越,游刃有余,找到相似之处,然后以清新洗练的文字,向公众解释普及,保持了一个历史学者的审慎、客观和冷峻。”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评价叶檀的专栏写作。

为中小投资者“代言”

然而,时评人这碗饭并不好吃,要么身陷舆论漩涡,成为众矢之的;要么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不久便被踢出江湖。在叶檀看来,好的财经时评,不论观点正确与否,读之令人解闷、解气、解惑,针砭时弊,痛快淋漓。这就要求时评人在写作时,既不能柔弱无骨,绵软无力,又不能没有血气,闪烁其词。为此,她始终恪守文风犀利、言辞猛烈、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之原则。

岁月荏苒,叶檀立足这个行业,早已练就了如何应对压力的杀手锏。她觉得,化解这些压力,最主要是经常调整自己的心态,懂得与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如何进行磨合,她喜欢用绵里藏针的方式,与各种压力周旋,不主张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图一时之快,口无遮拦,“因为这样,很可能把未来几十年,能够继续做这些事情的机会断送了。要把一件事情,说透彻而不是说痛快,这很重要。”

多年来,叶檀对各种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及时点评,颇有忧国忧民情怀,她也从一定层面上,启蒙了缺乏经济常识的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价值观。在中国百年女性史中,能够对政治、经济公开发表言论,以公共知识分子身份,广受拥戴的女性并不少,叶檀是其中之一。

自从踏入这个圈子起,叶檀便把自己定位于关注民本、民生的经济学人。她表示,“我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境况,希望中产阶层越来越多,如果GDP持续增长,不能让民众活得幸福、有尊严,增长何用之有?”

一次,针对政府是否该出手救市,经济学界争论得硝烟四起,以著名媒体人胡舒立为代表的市场派,坚决捍卫市场纯洁性。这一次,一直标榜自己市场派的叶檀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表评论,激烈呼吁“救市”,尖锐地把反对救市的一方指责为“伪市场派”,是食洋不化。“他们明明知道制度基础是有问题,还不主张纠偏,唯一的后果是让投资者当炮灰,再兴起一次推倒重来式的股改,这是彻底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叶檀等众多人士的积极呼吁下,不久,重度套牢的中小投资者们,终于盼来利好消息,曾一度举棋不定的官方,终于进行实质性的政策干预。看到股民们笑逐颜开,叶檀甚感欣慰:“当许多人集体受难时,你要给别人以坚持的力量,让别人挺过去,而不是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

女侠的柔情

射手座的叶檀直言快语,侠骨柔情。说话,言简意赅;做事,雷厉风行,嫉恶如仇,认准的事,坚持到底,绝不反悔。当《时代人物》记者问及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言论表示后悔,叶檀显得很淡然,“我也被骂得一塌糊涂。但我的心态较好。第一,我是依据公开资料,以事实和逻辑说话;第二,我写作初衷不是为了炒作出名。”

在工作中理性而干练的叶檀,在生活中则是另外一种形象。

江南的惠风细雨,造就了叶檀的温婉柔美,裹上旗袍,曼妙可人,活脱脱一副江南女子情调。语调充满吴侬软语的柔和温婉,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的形象,当《时代人物》记者请她为杂志书写寄语,她毫不犹豫地答应,由于环境的限制,席地而坐,趴在低矮的茶几上写下了她最爱的那句话:山高人为峰。着笔有力,又清秀隽永。

一般来讲,财经类作家逻辑严谨,一本正经,而叶檀的文章却文采飞扬,妙语连珠,她说油价、侃房产、评股市,也说“豆你玩”和“蒜你狠”。在叶檀看来,经济其实就是生活,既有大手笔的大交易,也有小市民的柴米油盐。

有人这样评价她:“叶檀是个思维极其敏捷,眼光精准独到的女人,能够迅速捕捉到整个问题中的逻辑关键,并一语中的……文字简洁练达,痛快淋漓,有鬼斧神工之感。”

现在,“叶檀”两个字已然成为个人品牌,邀请她参加的商业论坛越来越多,她比以前更加忙碌。“市场关了,我也就休息了。我是跟着市场走的,平时睁开眼睛就是工作,晚上睡觉之前还是工作。要休息的话,偶尔,很难得,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书,跟朋友喝喝茶。” 她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其实是发呆。这不免让人感到意外,“真的!就是到一个地方去,如果那一天刚好是休息,可以什么也不做,我就发一天呆,就觉得缓过来了。很幸福。”叶檀笑着补充。

叶檀说自己之所以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是因为她醉心于此,“你要对一件事情有持之以恒的观察,你必须得喜欢才行。你如果不喜欢一件事,你做不长,痛苦死了。天天在跟自己的内心闹别扭。你怎么做得长呢?”叶檀对《时代人物》记者说。

财经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我想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行的。很多人会告诉你这个社会怎么样,但如果你要弄懂经济,你必须有历史的背景;如果你想搞清楚历史,你就必须非常了解经济。你自己懂得经济的运行、市场的运行。否则的话,你就只能喝下别人的心灵鸡汤,你的眼睛其实没睁开。”

无论是写专栏、出书、做电视节目,还是即将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叶檀似乎刻意保持着与商业的距离,她谨慎地经营着自己的品牌,从不过分透支其价值,她更乐意回归到一个学者的身份。“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走现代化之路,但都没有成功过。希望这次不要拐弯了。在这个历史转型时期,如果我能起一点点作用,我就非常满足了。”

猜你喜欢

财经
如何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财经职业教育
2021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财经日历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学在财校,终得成材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雅昌艺术财经指数
雅昌艺术财经指数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