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路暴力”应该如何反思?

2015-06-12刘永科

时代人物 2015年6期
关键词:驾车受访者现象

刘永科(社会评论员)

只有驾车环境好了,文明驾车者多了,这种毛病存在的土壤就少了,“路怒族”自然就会减少。

5月3日下午,成都的卢女士驾驶车辆准备前往三圣乡,被一红色polo车逼停,并遭到对方男性车主的暴打,致其右肩骨折、脑震荡,身上多处淤青。打人男子随后被周围市民拦下。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控制,受伤的卢女士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只因不经意的变道,却惹得后面车主火冒三丈,竟然逼停卢女士的车,疯狂施暴。这种现象虽令人惊诧,但并不意外。现实中,有人因开车发生口角,向其他司机喷射催泪剂;有人因情绪不佳,要暴打警察;连一些名人也在开车的时候情绪失控:去年年末,相声演员周炜就因为开车与人斗气发生冲突。

对于开车时情绪不佳、容易发怒的现象,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路怒症”作了很好的概括。据百度称,“路怒”一词甚至被收入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可见,开车引发的怒火与冲突还真不少,这一现象几成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指导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北上广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还有调查结果显示,56.9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路怒族”,“路怒族”在人群中的比例基本上随着驾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驾龄在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高,达到88.89%,而驾龄在1~5年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低,为57.14%。

为什么会产生“路怒”呢?专家的分析是,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都是“路怒”的重要根源。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车途中被其他车辆违规“逼”了一下,或者有人随意变道,就会表现得很生气,有的人会追上去,还以颜色,将对方也逼一下,或者直接破口大骂,抱怨对方不会开车。这种现象在城市驾车族中不在少数,甚至一些平时性格温和的人开车后也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满口粗话,在驾车过程中抱怨个不停。国内城市流行的一句话是,“开车得学会抢道”,仿佛不会抢道,就不会开车,就会寸步难行。“抢道意识”,恐怕是许多道路拥堵的根源,也是“路怒”产生的心理源头之一。

“路怒”,正随着国内汽车数量的增长,成为一种流行的心理疾病,在国内的道路上蔓延、传播,这种现象,需要引起管理者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像四川成都的这位打人驾车者,也许平时并不是一个多么坏的人,只是因为有人开车变道惊吓了他的孩子,就变得失去理智,要对他人施暴。而这样的人在人群中有多少,值得研究,毕竟为了开车而和人斗气,不仅不利于驾车者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交通安全。

“世界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路怒症”和驾驶习惯不好有关,也与过于拥堵的交通环境有关,更与司机自身素质与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对“路怒症”,每一个驾驶员都要学会自我调节,开车时要学会自我减压,勿将不良情绪带上车,要避免因匆忙而导致不安情绪;开车不要与人吵架,退一步海阔天空。除了个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部门要展开对驾驶员心理的干预,一些国家对驾驶员的心理进行定期检测,对于一些易患“路怒”的司机,定期进行心理干预。

总之,“路怒症”不是小事情,需要每个驾车者都有清醒的认知,开车时要学会礼让,尽量遵守交通规则,不抢道争道,同时,交管部门要管理好道路,减少拥堵,消除影响驾车者情绪的因素。只有驾车环境好了,文明驾车者多了,这种毛病存在的土壤就少了,“路怒族”自然就会减少。

猜你喜欢

驾车受访者现象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房价还会涨吗?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