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5-06-12任亚梅
任亚梅
〔摘 要〕 信息化给我们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受到网络的影响更大,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2-0027-03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在人民生活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特网是当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目前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与因特网相连接,1994年3月我国加入了国际互联网,上网成为当代学生必须面对的学习生活方式和一种校园时尚。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各类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网络课堂,学生不用去教室,利用电脑终端就可以远程上课、完成作业。
高科技的学习方式确实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网络信息化的开放环境减弱了学校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力,传统道德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高科技的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网络新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 信息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使用者,每一台电脑上的信息都是成千上万的,这些数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已将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连在—起,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从报刊、书籍、到影视方面,信息媒介不断进步,但没有任何一种媒介能像网络一样给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信息内容已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收集大量的资料,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网络德育的资源。
首先,从量上来讲,网络数据量之大,前所未有,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以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数据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这些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教育资源。其次,从形式上来讲,网络数据形式之丰富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网络数据中,既有传统纸媒的信息资源,也有视频、图片、网络文字等网络信息资源,特别是有很多网民自己创造出来许多的新的信息资源,这些形式多样的数据资源能极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三,从质上来讲,网络数据的质是参差不齐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使用资源时,对其进行精炼提纯,获取高品质的教育数据资源。
(二) 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
网络为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为开辟网络德育空间、实现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以灌输式、命令式教育为主,注重理论灌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大学生学习德育的主要阵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抑制。相反,网络德育方法有着较强的趣味性。首先,网络德育以灵活、丰富、潜移默化的方式,用多媒体技术,将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软件,将单调的书本变成漂亮的图画,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动听的音乐、活泼的三维动画,给网络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其次.网络的交互性使得师生都可以在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在线指导等栏目上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师生通过QQ、微博、微信等交互软件实现网络交流,这样学生很轻松快乐地得到老师的建议和思想,获得对自己很有价值的收益。很多高校辅导员都开通了个人微博、个人博客发布信息,学生积极参与,配合老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这样的老师,也很受学生欢迎。
(三) 优化了高校德育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总是以一定的环境存在为前提的。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外在条件和重要因素。传统的德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现实环境,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德育环境已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而是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开启了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历程。十四年来,我国高校网络德育实践大体经过了三个时期:以基层的自发探索为特征的被動适应阶段;以各类“红色网站”的建设为特征的主动应战阶段;以综合性网络杜区的发展为特征的自觉深入阶段。网络为高校创造了有利的德育环境。
二、 信息化对大学生思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一) 复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分析信息的价值,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学生可在网上浏览信息、讨论问题、发布信息,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在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行为越来越个体化、隐蔽化,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学生理解信息变得多角度化,他们不再简单地按照教育者制定的目标去理解信息;同时,学生理解信息变得更加主动,他们会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动地听从教育者的安排。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着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欧美等西方国家利用大量的网络数据信息在全球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不良信息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混乱,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数据信息时,会被各种看似“自由、民主”的数据信息所迷惑,弄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判断失误。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信息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权威提出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有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由于职业、年龄特征的影响,学土对教师的信任感已经在减弱,一些学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教师是最可信赖的人。
教师的权威是学校本身赋予的,虽然,今天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教师权威性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中。我们知道学生的很多道德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的,而教师则是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榜样之一。因此,在信息多元化的条件下,我们该如何重塑教师的权威,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学生所受到的德育信息主要来源于教育者以及存在于学生周边的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空间,学校教育在以上诸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数量上严重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网络多元化的信息量,有限的德育信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作用的难度空间加大。高校德育工作者所营造的德育环境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空间交织在一起,使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一)全新构建网络平台,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信息化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再单纯的使用传统的方法,要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利用好网络,积极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网络信息。作为高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导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高校要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把时事政治、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放到校园网上,使其为师生服务,成为校内资源整合的平台。把校园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平台,加强学校论坛建设,高校要掌握引导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面、客观的信息,删除负面、虚假的信息,做好论坛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辅导员要通过博客、微信等开展工作,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成果、宣传正能力的文章、起榜样示范的实例放到网上进行宣传。
(二)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社会,但网络失范行为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网络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不像在现实社会中可以用法律来约束和管理,很难做到严格审查和责任追究。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只能依靠个人的道德信念来维持,网络上的人,是否遵从良好的道德规范也不易察觉和监督。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大学生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就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品德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一个人品德的好坏主要看其道德行为的好坏,而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直接受自身道德认知、主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当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改变时,一个人的道德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按照积极引导、兴利除弊的方针,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信息,学习判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相技巧,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
为了搞好网络教育,客观上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尽快利用网络资源,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占领思想舆论阵地这一新的制高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互联网,正确处理网络的虚拟性和社会的现实性之间的关系,确立积极、健康的网络意识和行为。同时,渴望成才的大学生们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所带来的困惑、迷惘,也迫切企盼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以做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走出网络的种种误区。因此,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熟悉网络新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做好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必须解决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已成为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山:“各高校要对广大教职员工普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教育。同时,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包括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党团员和师生骨干队伍.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的组织保证。”高校德育工作要针对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维护高校的政治稳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于要迅速造就出一支强有力的特别能战斗的高校德育工作的队伍。
信息化的社会中,网络是信息的聚集地,如果高校不能正确的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能努力占领网络这个思想新阵地,那么大学生就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高校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抓住网络这个思想阵地,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地展开。
[参考文献]
[1] 赵纪宁.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海建.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8).
责任编辑:董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