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果腺肋花楸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2015-06-12韩冰雅

防护林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腺肋花楸红果

韩冰雅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红果腺肋花楸(Aronia arbutifolia)是集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落叶灌木,原生于北美的东北部及湿润的中部地区。2003年该树种从美国威斯康星州引进到我国并开始在辽南的瓦房店市炮台镇栽培。现将其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观测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调查、观测地点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红果腺肋花楸试验园。引进红果腺肋花楸的苗木为1年生扦插苗,苗高15 ~20 cm。2003年3月中旬,在日光温室移植于12 cm×12 cm 营养杯中进行抚育,培养基质pH 值7.2。当年6月上旬,苗高40 cm,定植到瓦房店市炮台镇,栽植株行距2.5 m ×2.5 m。选取红果腺肋花楸固定样株,分别进行树体结构、器官形态,物候期,营养生长及新梢生长节律,开花、结果习性、生态因子等方面的连续观察、调查,详细记载、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

2 试验地自然概况

大连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处39°20'—40°07' N,121°13'—122°16' E。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明显的海洋型气候特点。炮台镇年平均气温9.3 ℃,1月平均气温 - 7.0 ℃,7月平均气温 23.8℃,8月最热,均温24 ℃,夏季最高气温34.6 ℃;1月最冷,均温 -8 ℃左右。冬季极限低温 -21.6℃。年平均降水量623.5 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无霜期169.2 d。全年日照为2 750 ~2 850 h,日照率为60%。土壤为棕壤,pH6.8。

美国威斯康星州位于 86°49'— 92°54' W,42°30' ~47°03' N。威斯康星州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并受密歇根湖的影响。生长季降水量约占年度降水量的2/3,一般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干旱年份很少出现。年均温度北部3.9 ℃,南部10 ℃。最高温度 45.6 ℃(7月),最低温度 -48.3 ℃(2月)。北部冬季一般温度在-33.3 ℃以下。东南部无霜期285 d,中北部低地密尔沃基地区无霜期约185 d。年均降水量西北部丘陵地区762 ~864 mm,中部平原地区712 mm。土壤为棕壤土或草甸土,pH6.0 ~7.5,质地壤质或轻壤质。

从威斯康星州自然概况可以看出,辽宁大部分地区与其处于同纬度,气候、土壤与辽东地区和部分辽南地区相似。总体上看,试验区与威斯康星州纬度相近,气候相似。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果腺肋花楸物候期

下面列出炮台镇红果腺肋花楸2003—2006年连续4年的物候期情况(见表1)。

表1 红果腺肋花楸物候期观测月/日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瓦房店地区,红果腺肋花楸4月中旬芽膨大,4月末前后新梢开始生长,树体展叶;5月上中旬开花;6月上旬坐果;8月上旬新梢长生长停止;10月上旬果实变红,10月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从芽膨胀至落叶历时194 d,从新梢开始生长至长生长停止历时97 d。从幼果膨大至果实成熟历时133 d。花期约20 d,彩叶期约20 d。

3.2 生长发育特性

3.2.1 营养生长特性与生长节律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红果腺肋花楸萌发吸枝能力较强。定植6年生树吸枝萌发率59.6%。春季芽萌动较早,新梢停止生长与同科其他树种比较也较早。由新梢生长节律(图1)可知,6月新梢生长最快,新梢旬平均增长速度为6.9 cm,旬径粗生长为0.05 cm,为生长高峰期。从7月上旬开始,枝条生长逐渐转慢,至7月中下旬大部分新梢停止生长,年生长量可达38.5 cm。成树新生枝条长度平均约26 cm。

新梢径粗生长(见图2)从7月下旬转慢后,又开始加速生长,至7月上旬,又缓慢下降,至8月末生长停止,径粗可达0.53 cm。

红果腺肋花楸生长节律与黑果腺肋花楸基本一致,但生长量小于黑果腺肋花楸。

图1 红果腺肋花楸新梢生长节律

图2 红果腺肋花楸新梢径粗生长节律

3.2.2 生殖生长特性 红果腺肋花楸的花为两性花。复伞房花序冠径4 ~6cm,小花5 ~15 个,小花冠径1.0 cm。芽为混合芽,顶芽、侧芽均可结果。果实成熟期较晚,为10月10—20日。成熟果实果径0.5 ~0.8 cm。据调查,成树 1年生枝为结果枝。定植6年结果枝率为83.8%,坐果率较高(见表2),一般可达80% ~90%。定植5年的幼树平均单株花序可达107.2 个,平均每花序结果数为7.8 个,最高达29 个。定植当年有部分植株开始坐果,定植3年坐果株率100%,5年以上坐果量骤增。成熟果实为艳丽的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由于果实发育期较长,因此较适宜辽南及华北地区栽植。

表2 红果腺肋花楸开花结果情况

3.3 生态学研究

引种资料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红果腺肋花楸需要在极限低温-30 ℃以下、年降水量600 mm 以上、土壤 pH5.0 -7.0、无霜期 160 d 以上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在土壤pH >7.0 时,出现叶黄化现象,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4 结论与讨论

4.1 红果腺肋花楸的观赏性

红果腺肋花楸的树体、花、叶和果的形态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树体呈自然球形,株形适中,枝条密集,结构紧凑。可以通过主枝短截调整灌木高度,通过剪除外侧主枝或吸枝调整或控制灌木冠幅。由于没有根孽能力,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单株状态。主枝具多级分枝,可保持树形丰满。花束密集,花蕊粉红色,花期约3 周,观赏性较强;开花较晚,没有晚霜危害,生态稳定性好。秋叶深红至酒红至杏黄色,彩叶期约3 周。红色果实冬季宿存枝头,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单株栽植或单株组合栽植,也可以栽植成树篱。

4.2 红果腺肋花楸的整形修剪

幼树整形修剪:红果腺肋花楸二级及二级以上分枝构成结果枝,结果枝数量不但与主枝数量有关,还与每条主枝上的分枝数量有关。幼树整形修剪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健壮主枝并使其尽快产生多级分枝。其方法就是通过剪除过多新生吸枝控制主枝数量,每年培养新生主枝2 ~3 条,修剪时期一般在6—7月;整形修剪原则是留强除弱、开张角度,保证主枝空间分布均衡,保持灌丛整体透光良好。

成树整形修剪:当树体冠径达到2.0 ~2.5 m,保留主枝数25 ~30 条,保持灌丛内部透光良好,防止分枝点上移、分枝数减少、分枝级数降低。一般在春季剪除(或回缩)灌丛中央部位衰老枝,在夏季6—7月剪除多余新生吸枝,使主枝保持“单生”状态,避免主枝并生,保持主枝基部间距15 ~20 cm。主枝数过多,往往造成单主枝分枝数减少、分枝上移、灌丛空心化,树大、枝密、果少。

4.3 红果腺肋花楸的适生性

红果腺肋花楸适生于极限低温>-30 ℃、年降水量 >600 mm、土壤 pH <7.0、无霜期 >160 d 的地区。辽宁大连、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适于栽植。红果腺肋花楸春季萌动较早,但花期较晚,一般不会受到晚霜危害。果柄与果实结合牢固且自花授粉,授粉、结果不受风及轻度冰雹危害。很少发生严重病虫害。因此,该树种适于作为园林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应用。

[1]韩文忠,姜镇荣,马兴华,等.国内外腺肋花楸产业和技术发展概况[J].防护林科技,2007(3):57 -58

猜你喜欢

腺肋花楸红果
红果果紫果果
小刺猬送红果
25种广义花楸属(Sorbus)植物叶脉序特征研究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欧洲花楸与陕甘花楸的遗传差异性及其果实成分分析
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黑果腺肋花楸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不同产地的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