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视角下泉州模式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015-06-12刘玉生
□刘玉生
一、引言
泉州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并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泉州模式发轫于区域内的“晋江经验”,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了“晋江经验”对泉州区域的辐射影响①。泉州模式是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1987年首先提出的②,此后学术界多有研究。综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泉州模式的主要内容、特征可以概括为:侨乡特色活力持续的民营经济,各具资源禀赋全面开花的特色县域经济,立足优势目光长远的品牌战略,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政策机制。泉州模式使泉州从改革开放前福建最为贫困的区域之一,发展为至今已连续14年位居福建经济总量第一、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泉州模式也使泉州成为品牌之都,截至2014年12月12日,泉州获得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136件,位居全国地级市的首位③。
泉州模式的形成,得益于泉州在改革开放后拥有的政策、社会、自然等各项资源禀赋,从而带来了先发与成本的比较优势。政策资源禀赋是泉州属于我国最早开放的闽南金三角区域,使民营经济能有先发优势,加之泉州各级政府早期对民营经济的宽容,后来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扶持,使得泉州民营经济能率先发展;社会资源禀赋是泉州是著名侨乡,海外侨亲众多,华侨最早将服装加工引入到泉州尤其是晋江等地,与之同时带来的是资金、技术与海外市场,为服装业成为泉州当今的主导产业之一奠定了基础;自然资源禀赋是交通、石材等自然资源,沿海交通便利使泉州成为出口产业基地,也使海外企业将鞋类代工放到泉州,为泉州制鞋业发展奠定基础,甚至沿海交通便利曾使石狮成为早期走私之地,为一些民营企业带来第一桶金,石材自然资源的丰富使泉州南安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而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泉州发展如虎添翼。
但是,任何资源禀赋都只是阶段性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他区域政策的放开使民营经济在我国遍地开花,这使泉州模式原有的政策资源禀赋逐渐丧失;我国几乎所有沿海城市都开放的状况也使泉州海外交通便利的资源已难以形成竞争力,石材资源的逐渐枯竭使泉州石材业面临困境;劳动力成本提高、国外市场的变化及竞争的加剧也使泉州的出口产业优势不再。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泉州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势在必然。实现泉州模式转型升级必需重建其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形成新的资源比较优势。重建资源禀赋要立足泉州区域现有资源,从泉州区域现有资源中去挖掘和梳理,其中,名牌企业资源、产业集群资源以及新的政策资源,是重建资源禀赋,推动泉州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二、利用名牌企业引领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当前,民营经济占据泉州9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④。所以,必须坚持民营经济在泉州模式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而泉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应该将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放于重中之重。这就必须重视利用泉州现有名牌企业资源强化特色品牌经济效应,将其转化为引领泉州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资源禀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与其老师赫克歇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应依据本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因为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该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一国应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此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增加本国优势和福利。泉州民营经济此前凭借低环保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等生产要素禀赋,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并由此促进区域发展。但当今这些生产要素禀赋已基本枯竭,泉州民营经济需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转型升级到相对要素消耗少的中高端产品,以应对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区域经济的梯度推移和区域之间的竞争。而这种大规模转型,如果是自身演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有领头羊企业的引领,这个转型过程则会缩短。在泉州,名牌企业就是这领头羊。
名牌是对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好感度的综合。名牌企业资源禀赋是企业产品所获得的产品质量认同与市场销售的比较优势。截至2014年底,泉州拥有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136件,拥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36件、福建省著名商标997件。这些名牌基本都是民营企业获得的。当前泉州模式转型升级路径之一,就是利用名牌民营企业,引领其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特色品牌经济效应,实现从资源到资源禀赋的转化。名牌企业对泉州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产业提升的领军作用之前就有先例,如泉州运动鞋业中的安踏。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海外鞋企将部分运动鞋贴牌代工投放到泉州晋江,为泉州制鞋业奠定了基础。几年后,是继续从事代工还是发展自主品牌成为晋江鞋企的选择。安踏公司当时还只是中等企业,但其决定走自主品牌之路。1999年安踏开始在央视体育频道做品牌推广,几年之内成为泉州运动鞋的龙头企业。此后安踏开始走上自主研发之路,2005年,安踏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自主从事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安踏的成功引领泉州其他运动鞋企业纷纷跟进。经过数年的发展,在近些年的中国运动鞋销售排名榜中,前10名除李宁、双星外,几乎都是泉州的品牌:安踏、匹克、361°、特步、乔丹、鸿星尔克、德尔惠、贵人鸟等。安踏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泉州制鞋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如图1所示:
名牌企业是泉州宝贵的资源,在推动泉州模式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名牌企业要引领区域内其他民营企业强化特色品牌经济效应,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转化为资源禀赋。其路径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低成本投入向适度成本投入转型。以前,泉州大多民营企业依赖的是低成本投入的竞争策略,以此形成比较优势,但当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优势的衰退以及中西部同类产业的兴起已经使泉州民营企业难以继续该策略。放弃固有的低成本投入思维,不仅是成本压力上升的被动之举,还是转型升级为中高端产品的内在要求。中高端产品面对的是多样化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增加在研发、设计、技术与生产工艺方面的投入,而该类产品的非大批量化也会使单个商品成本提高。但这些投入能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价值,从而获得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较高成本的小批量多样化产品才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对个性化、独特性的要求。
第二,从同质化到差异化转型。泉州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大多从事简单模仿的生产经营,产品的同质化突出,这除了企业实力难以自主创新在外,还因当时我国国民收入普遍不高,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是价格而非同质化。但随着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中高端消费者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的消费倾向是商品的差异性而相对忽视商品的价格。同时随着泉州民营企业的实力提升,有能力转型进入做中高端市场,这就必需摒弃原有的产品同质化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为个性特征突出的差异化经营模式。同质化的识别度低,难以产生附加值,而差异化能提高识别度,其消费群体为了实现其个性化、精英身份的认同感,愿意为具有“不完全替代性”的差异商品支付相对较高的价格,从而实现商品的高附加值,最终提高企业的边际收益。
三、利用产业集群的集成资源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被称为21世纪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理论认为,在今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下,复杂性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将远超经济个体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性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大多竞争力强的产业都采用产业集群方式。如美国硅谷的微电子业集群、加利福尼亚的娱乐业集群;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业集群、图特林根外科器械业集群;而在意大利,产业集群提供了该国70%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是当今世界领先产业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模式区别于其他区域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以县域为主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泉州目前有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5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其中纺织服装、制鞋等8个产业集群占据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泉州的名牌企业也基本集中在这些集群里,其中一些集群在国内占据优势地位。如表1所示:
表1 泉州几大产业集群占市场份额与产值
如果泉州产业集群能利用其作为一个复杂性经济系统的集成优势,就能将该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从而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效益,构建市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和集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泉州模式的转型升级。而泉州产业集群要发挥集成优势,就必需实现集群集成创新与集群产业链优化。
(一)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
以前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依靠劳动力与低价格产品的规模外延增长为主。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历程表明,从生产要素导向向创新导向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发现机会、开发、商业化的系列活动,是嵌入在市场环境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非线性过程。当前创新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使单个企业进行创新的难度加大,这就使合作创新成为趋势。产业集群具有的柔性组织结构、网络扩散效应、成果共享等特点,使产业集群成为合作创新最有效载体。所以,如果泉州产业集群采用合作创新的最有效方式--集成创新,就能将集体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使区域产业具有难以被其他竞争者模仿的竞争优势。
有效进行泉州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首先是调配集群企业的集成创新运作过程,这体现为龙头企业确立集群创新目标,向其他企业提供合作创新知识与信息,并调配创新资源援助其他企业,其他企业增加与龙头企业的集成创新信息的沟通交流,分担合作创新任务,树立合作共赢的正和博弈观,而政府与协会等组织则是负责建立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并解决集成创新中的争端;其次是合作创新机制的确立。创新各方共同建立公平合理的合作机制,明确具体的合作模式与合作程序,约定创新成果归属,规定利益分配方案;再次是集成创新工具的建立。创新工具一般是指包括硬件与软件系统在内的创新平台,该平台既可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也可由参与方协商共同建立。此外,在集成创新中要注意人才、技术与知识的集成。
(二)集群产业链优化
产业链丰富与完善程度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泉州石狮的童装产业集群为例,20世纪90年代,因先发优势,石狮童装曾经占据80%的全国市场份额。当时石狮虽有童装企业3千余家,但多是一个企业几乎从事所有制衣环节,这使企业同质化严重。为抢夺微薄利润,企业普遍低价竞争,从而使石狮童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2007年更是下降到5%左右。其后在泉州运动鞋产业链完善的示范影响下,石狮童装业开始了产业链分工之路,大量原先从事成衣制作的企业转型到辅料领域。截至2012年,石狮童装企业总数虽然减少到300家左右,但市场占有率却回升到约30%,由此让石狮童装企业对产业链有了新认识,如石狮某童装企业老板所说“并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做品牌”⑤。石狮童装产业发展如图所示:
泉州晋江的运动鞋产业集群,被称为“有着全球最完善的运动鞋产业链”⑥,企业分布于产业链各个环节。在终端产品出现全国最多的名牌企业后,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企业也有了发展。如拉链环节,仅晋江拉链年产值就达50亿元,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拉链之都”称号,其中浔兴拉链已成为世界拉链业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完善给产业集群内企业带来了每一环节的成本的降低,如安踏一年鞋带采购超过5000万条,从产业集群内鞋带厂家采购每条就能节约几厘钱,这种产业链分工给泉州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带来了竞争力。所以,要发挥产业集群的集成优势,就必需优化集群产业链,包括横向方面的优化与纵向方面的优化。产业链横向优化是指深化产业链组织内部的分工,促使企业往产业链条均衡分布,从整体上实现产业链条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业链纵向优化是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纵向延伸,从单一的生产产业链,向包括原材料供应、设计研发、加工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综合环节延伸,使之确立产业一体化优势,这样,就能逐步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相对有利的位置。
四、将新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
政策资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基于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路,赋予一些地区政策优惠,使其先行发展,为后续跟进地区提供示范。如泉州将闽南金三角区域的开放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使泉州的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泉州先行先试发展,再给予泉州许多政策支持,如2012年批准泉州成为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4年发改委批复了《福建省泉州莆田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4年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确定中德展开“工业4.0”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工程院把泉州作为“工业4.0”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组织院士、专家编制了《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此后,工信部等部委、福建省政府也相继给予泉州落实“工业4.0”相关的政策扶持。
并非所有政策资源都能成为资源禀赋,只有恰当利用才能获得比较优势。如果不恰当利用,虽然也许会有眼前利益,但对持久发展反而会有负面影响,例如产生政策依赖,从而丧失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如广东湛江地区,没有将开放地区的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而只是“利用政策”进行走私获取眼前利益。又如全球最大的光伏民营企业尚德,从诞生之日起就依赖优惠政策生存,每当产业市场行情不好,就会有政府补贴和政策扶持。尚德本应依据市场变化进行转型升级,但因其形成了政策依赖,而不注重提升市场竞争力,最终走向破产。这样的事情在泉州也屡有出现,如泉州的一些出口型企业,在出口产业建立初期,国家赋予它们出口退税与贷款扶持等政策优惠,目的是扶持实力不强的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本应该把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提升自身竞争力,但有些企业却形成政策依赖,一遇到出口困境,就习惯性的消极期待政府支持,而不是积极提升产品竞争力以适应市场要求。
政策资源对任何地区和行业只能刺激一时,无法保持长久作用。当前,国家政策优惠已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即使泉州当前获得的政策优惠实际上已不具有特殊性,而是具有短暂性与实验性。要实现泉州模式的转型升级,必需迅捷且恰当地用好这些政策资源,使其转化为资源禀赋而获得比较优势。
(一)恰当利用好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改革
与温州金改是探索民间资本的规范化和阳光化、珠三角金改是探索融入国际化金融之路不同的是,泉州金改是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思路。推动转型升级已成为泉州企业的当务之急,但“转型单靠企业自身力量远远不够。要靠两大引擎:一是科技创新,一是金融支撑”7P23,原泉州副市长付朝阳这样指出。恰当利用泉州金改政策,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资金重点投向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当前泉州模式的转型升级实际是以实体经济为核心。2012年,泉州工业总产值则占福建省的30%,而从银行获得的各类贷款仅占全省的16.6%,泉州金改目标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如果金改带来的是大量资金投入虚拟经济领域,就会使实体经济难以获得结构调整与创新方面的投入,这样转型升级也就难以进行,所以,泉州金改须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本脱实向虚;
二是资金重点投向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同全国一样,民营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泉州实体经济的难题。与少量大企业和优质企业被银行追着放贷不同,“目前,在全市12.5万中小微企业中,与银行产生信贷关系的不足25%”7P23。所以,泉州金改关键一点就是要探索突破现有体制的金融创新,使资金便捷便宜的进入中小企业;
三是资金重点投向转型升级环节。泉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涉及到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泉州金改应克服新兴产业“可抵押资产不多、信用积累不足”的问题,构建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在内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其贷款力度,助其在新技术上突破,在关键技术上超越。对传统产业,泉州金改应该引导资金投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对其中产能过剩产品、低端产品的外延式扩张,加以金融贷款的限制。
(二)恰当利用好“工业4.0”的支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保持其制造业在世界的领先优势。当前,泉州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受到发达国家对高端制造业技术扩散的逐渐收紧、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进入“工业4.0”的智能制造,是推动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是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的良机。要恰当利用好所获得的落实“工业4.0”的支持政策,就要避免出现冒进与盲进的情形。
第一,避免一拥而上的冒进。
进入“工业4.0”是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但是,不顾实际情况,一拥而上进入智能制造,会造成冒进风险。因为当前泉州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采用智能化技术的更是屈指可数,即使在德国,“工业4.0”也是在西门子与菲尼克斯公司试点,在机械和设备制造产业先试先行。所以泉州制造业进入“工业4.0”不能冒进,必须进行科学规划,选择试点产业与企业,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再逐步跟进。在产业方面,如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在泉州考察所指,泉州可率先在机械制造产业进入“工业4.0”,为此泉州当前确定了纺织鞋服机械、数控机床及机器人、建材机械等三个主攻方向。在企业方面,应选择重点产业中有条件的2-3家企业作为典型,其他产业各选择一家骨干企业,开展“工业4.0”示范,如黑金刚公司建立制鞋智能化生产过程示范,瑜鼎公司建立机器人水暖抛磨柔性生产线示范,力达公司建立餐具自动化生产线示范。
第二,避免不分具体情况的盲进。
“工业4.0”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等多个领域,需要谨慎进入,而当前泉州出现了盲进“工业4.0”的倾向。
表现一是重硬件而轻软件,即一些企业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却相对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使智能制造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泉州先创电子生产中虽然已经使用进口数控加工设备,但由于软件系统原因,原本也可实现自动化的产品装配过程一直未能实现;
表现二是重物质轻人才,即一些企业重视对智能制造的固定设备投入,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育,如泉州晋工机械,虽然引进了简易数控系统,但人才短板使其进一步升级无法实现;
表现三是重局部轻整体,即一些企业重视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却忽视了其他环节技术的全面配套,经常出现某环节的非智能化而延误整体智能制造效能,如泉州南方路机的设计与制造装备之间缺乏信息交互,使得产品智能化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五、结论
泉州模式转型升级是势所必然。实现泉州模式转型升级,除了努力使品牌企业资源、产业集群资源、新的政策资源转化为资源禀赋,获取新的比较优势,以推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还必须重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传承地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在提升泉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应致力于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打造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充分利用泉州的沿海优势,实施港口兴城战略、泉台合作战略,积极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合作示范区;实施环境塑市战略,着力打造开放、文明、和谐发展的城市品牌。在传承地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首先要做好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对泉州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和开发,坚持在挖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把文化产业打造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再次是要紧紧把握泉州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国家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城市之一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海丝”文化与“东亚文化之都”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软实力。
注释:
①习近平:《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人民日报》2002年8月20日。
②苏东水:《试论“泉州模式”的经济特点及其意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③郭雅莹:《泉州再添12件中国驰名商标》,《泉州晚报》2014年12月12日。
④本报记者:《制造业新秩序,“倒逼”产业集群升级》,《泉州商报》2013年1月14日。
⑤温文清:《石狮打造儿童产业升级版》,《泉州晚报》2014年6月24日。
⑥刘文艳:《鞋业:“链”之美冠全球》,《泉州晚报》2012年12月25日。
⑦贺海峰:《为什么是泉州》,《决策》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