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精神的丰盈

2015-06-12陈宇辉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6期
关键词:物欲淡泊书稿

陈宇辉

品读《文化苦旅》,心中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余秋雨先生何以敢于横穿中东地区的硝烟风尘,屡蹈死地而不惧?当读至最后一章,其由尼泊尔返回中国时,先生洋溢于字里行间的那种满足感让我懂得了:这一路的精神收获,足以令其藐视旅途的危险和艰辛。

想必这会让当下众多的写作者汗颜吧。扪心自问,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还在为固守一片精神的领地而写作?写作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一门逐利的手艺。仅盛大网站就号称旗下有百余名写手,以每天几百万字的速度在“写作”。说来壮观,却着实可笑。面对巨大的利益回报,那些网络写手,两眼放光,完全为了一个“钱”字在电脑桌前昏天黑地。

细想想,从那些充塞着物欲的大脑中流淌出的文字又能有多少精神价值?真正的文化人,不应当仅仅着眼于物质回报。李敖书稿数次被当局焚毁,却不曾使他辍笔;萧乾身居陋室,无意于改善生活条件,只纠结于自己不能为祖国文化事业多作贡献;路遥避开喧嚣的城市,隐居乡野,潜心打造出皇皇巨著《平凡的世界》……他们孜孜于创作,但图的不是丰厚的物质回报,追求的是向人类闪耀自己思想的火花,从而求得自己精神世界的丰盈。

不被物欲支配,但求我心安然——这,便是上述这些文化人的共同特征。从他们的笔下流淌出的,才是真正的精神的佳酿。

“文革”中,有多少文人被抄家,遭批斗,甚至遭殴打,被关押。在巨大的屈辱之下,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沉沦,依旧在精神世界里孤独前行:流沙河潜心于古汉语的研究,乐在其中;沈从文专注于中国古代服装演变的考证,在流放农村劳动改造的岁月里,纵使没有史料典籍,只有矮凳破桌,他依然凭着自己的记忆完成了上百万字的书稿;巴金从不背叛自己的良心,不说一句假话,始终坚守着一个文人的操守和做人的底线……

精神世界的淡然与超脱,竟可以令人宁静至此——纵然外部世界纷乱嘈杂,我自岿然不动——因为在我的心中自有安身立命之所。

无数事实证明,要想写出真正具有精神内涵的作品,就应当摒弃物欲,带着一颗宁静赤诚的心回归生活,慢慢去感受,去体悟,这或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正如山顶之雪需一寸一寸地化开,生活的原貌也是一点一点被揭开的。迟子建与大兴安岭的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才有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质朴、逼真与动人;三毛拥抱了撒哈拉沙漠的壮美落日,才有了她文章中诱人的异域风情;马尔克斯饱尝拉美民族经受的苦难,才有了《百年孤独》的震慑人心……创作是一种近乎修炼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急功近利。

人啊,就应当淡化物欲,执着于精神的丰盈。一份淡泊,一份达观,如月光泻地般融入心间,你的人生才会有一种沉甸甸的充实。

点评:文章列举了大量的文学界的实例,证明了一位作家只有淡化物欲——不为名缰利锁所束缚,也不因生活困窘而苟且——方可为人类奉献出精美的精神食粮。一句话:先得让自己的精神丰盈,才能打造出上佳的精神产品。其实,不只是作家们应当这样,芸芸众生亦当如此。正如这篇习作的文末所言,只有拥有了一份淡泊与达观,你才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结尾的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了精神丰盈的广谱性意义,深化了主题。

猜你喜欢

物欲淡泊书稿
物欲如镜照灵魂
淡泊,在风骨之内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淡泊才能明志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