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讯

2015-06-12

摄影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兰格迈尔芝加哥

上海遇到芝加哥,芝加哥遇到上海

(Shanghai Meets Chicago, Chicago Meets Shanghai)

光影艺术画廊(kunst. Licht Gallery),德国,柏林

2015年5月1日至6月26日

本次展览展出来自两大洲、两个不同时期的两位摄影师的街头摄影作品,作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纪实摄影师:中国的陆元敏和美国的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移居到美国后记录了1950至1960年代的芝加哥,照片中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当迈尔挎着她的禄来相机漫步在芝加哥街头时,陆元敏在世界另一头的中国大都市上海刚刚出生。他的个性形成时期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之时,不免受到诸多纷扰,然而他也像迈尔在芝加哥做的那样,满怀热情用相机记录下上海的日常生活。

虽然1950至1960年代的芝加哥与1990年代的上海初看去无论从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两位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决不是偶然或随意为之。放在一起正是为了对比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在两位作者各自身处的那个时期和地域都弥漫着一种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氛围,两地的生活方式、文化、政体又有所不同,但照片中人们的表情又都是相似的、令人舒缓的。

形势

(SITUATIONS)

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Fotomuseum Winterthur),瑞士,温特图尔

2015年4月10日至6月7日

如今,摄影的意义相较传统来说越来越“分散”了。得益于数字设备强大的复制能力,照片可以在不同平台间高速传播,静止和动态影像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同时,数字影像也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性,它几乎出现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当下,很多年轻艺术家会使用多种媒介,并不再仅仅称自己为摄影师了。本次展览就是顺应了这一新形势,既通过物理空间也利用虚拟论坛展出影像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照片、电影,也可以是网络采访、截屏、摄影画册、幻灯投影、视频电话、表演等等。展览分为关系(探讨数码文化与影像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观看(数码技术在可视化领域的应用)、形式(对消失和正在改变的观看形式的发掘)等主题。按照策展人的想法,除实体展厅外,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展览将持续不断扩充作品,新的主题也将出现。网上展览地址:situations.fotomuseum.ch

(RIVER / FLUSS)

阿尔弗雷德·艾哈特基金会(Alfred Ehrhardt Stiftung),德国,柏林

2015年5月2日至6月28日

德国摄影师迈克尔·兰格(Michael Lange)生于1973年,现居

柏林,主要拍摄自然纪实类作品,之前发表过《沙漠——加利福尼亚——沙漠》《森林——记忆中的风景》等作品。本次展出的《河》是兰格在莱茵河上游拍摄的作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每次拍摄他都要在莱茵河谷湿地呆上好几个星期,拍摄清晨缓缓的河流、河岸两边的树丛,以及被雾气覆盖的水面。他的照片表现了对平和、忘我心境的追求。他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寻找,直到眼前的景象充满和谐,与他想表达的感觉相吻合。他从纷乱复杂的表象下,理解内在的秩序与美感;雾、霜、四季变化、光线、水平线,都成为他激发想象力的道具,在影像语言中各归其位。兰格的这种自然纪实类照片,其主题是通过拍摄景物来表现内在,这与我们常见的国内风光摄影在题材上相近,但表现手法和拍摄理念却有不同。大家不妨亲自做一下对比,或许在拍摄思路上有所拓展。

一本伊朗相册的空白页

(Blank Pages of an Iranian

Photo Album)

夏佩尔艺术馆(Chapelle des Beaux-Arts),法国,巴黎

2015年5月13日至6月7日

这是一部伊朗80后女摄影师努莎·塔瓦科连(Newsha Tavakolian)拍摄的专题作品。整部作品以伊朗中产阶级家庭的相册为线索,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现代社会与伊斯兰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家庭相册中,微笑的孩童穿着他们最漂亮的衣服,展示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但相册突然出现的空白页,意味着他们的父母因为某些原因不再给他们拍摄照片……

作者跟踪拍摄了9个年轻人,收集了他们的家庭相册中儿时的照片,然后拍摄他们在德黑兰这个大都市的日常生活。作者在自述中说,“对我来说,这部作品的意义是它传递了当今伊朗人的某些微妙情感。这些照片不会改变什么,也不会对谁有帮助。我所希望的就是你能在这些照片中看到被边缘化的一代。”

猜你喜欢

兰格迈尔芝加哥
薇薇安·迈尔:隐藏在保姆身份下的摄影师
你只是没有赢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纪实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
抬起芝加哥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老外”也来关心下一代啦:迈尔文先生的“快乐英语大课堂”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