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票房黑规则

2015-06-11董晓寒

中国经贸聚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电影票草案

董晓寒

9月16日,电影《捉妖记》正式收官,上映63天累计票房24.38亿,超过《速度与激情7》(下称《速7》),成为内地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

然而,《捉妖记》“买票房”、“偷票房”的消息不绝于耳。在暑期档热潮中,粉丝监票席卷网络,甚至影院大佬发声呼吁票房透明。《三城记》的出品方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发微博,怀疑《三城记》被偷票房,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也在朋友圈发布《烈日灼心》搜捕令,讽刺同档期影片偷票房。

尽管官方不断出台文件规范、公开通报违规影院,但始终难以遏制影院恶习。9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下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国家已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战略层面,而中国电影产业也将在更加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捉妖记》超《速7》争议

8月30日,《捉妖记》上映第46天,影评人“影坛看客”在微博称:《捉妖记》出品方安乐公司在自己的百老汇院线,每天凌晨开始包场,午夜场上座率100%,而且时长120分钟的电影居然每隔15分钟开售同一影厅的电影票,不由得让人猜疑片方买票房冲纪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天又有网友爆料,片方开始“花样包场”,虽然上座率不再是满场,但每个观影厅售出电影票的“阵形”惊人地一致,“如果不是故意为之也未免太过巧合”。

当晚,安乐电影官方微博发文回应,包场买票房系公益放映,由片方付款。至于“同一影厅间隔不到半小时就轮排”的情况,片方解释称“与影院沟通信息不畅,导致部分影城排映出错”。

然而,诸多看客并不买账:“凌晨场场爆满的上座率怎么解释?已经上映一个暑假、现在排片率4%,居然能日增1500万票房又怎么解释?掏腰包请客看电影,这是铁了心要超《速7》。”

买票房为营销

一位曾经负责影院排片的工作人员许小姐向《中国经贸聚焦》解释:“事实上,《捉妖记》是买票房,不是偷票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什么叫偷票房?打个比方,今天电影院上映两部电影,片方与影院达成的分账协议不同。一部是大家都想看的电影A,票价80元,院线分成10%。另一部是大家不想看的B电影,票价50元,院线分成20%。院线为了增加B电影的票房,给观众卖B电影的电影票,但是实际上观众看的是A电影。这时候,观众实际上没有损失,或许票价更便宜,而院线的收入增加了,甚至B电影能对外宣传‘上映一周票房过亿,只有一个悲情人物——A电影,赢了口碑输了票房。”许小姐说道。

“买票房产生的效果则完全不一样。比如,虽然A电影是一部大家都很想看的电影,上映不到1天票房已经达到9800万了,还差200万就能过亿了。要知道,‘首日票房9800万的宣传效果远不如‘首日票房过亿。这时候,片方就会找到院线,主动出钱买200万票房,对于院线而言,观众出钱或是片方出钱,它的分成不变,既然能赚到200万票房里的分成,它何乐而不为呢?”在许小姐看来,买票房实际上是电影营销的一种手段。

许小姐介绍:“如果影片的票房预期不高,那么排片率必然低,如果观影人数下滑严重,那么排片场次也会随之下降。”制片人为了能获得可观的排片率,就会去买票房。“之前,国内某著名导演的影片要上映了,制片人拿出5000万提前预购了部分票房,首周票房预期轻松过2亿,同时这5000万的票房通过各种渠道变成了优惠票公益票流入市场,进一步刺激了票房,最终影片首周票房接近3亿。虽然此后因为口碑不好,人气骤降,但最终影片票房仍高达5亿多,片方还是赚了,院线也有稳定的收益。”

买票房亦有无奈

许小姐说:“现在不买票房的影片,很难获得院线在排片率上的支持,比如前段时间口碑非常好但是排片率一直上不去的某古装片。谁让院线处在一个几乎垄断资源的地位呢?”

电影制片人袁先生则为《捉妖记》叫屈,“安乐本就是电影的发行方和出品方,并没有做假账。自己花钱买一些自己电影院的电影票,送给观众看,这個行为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违法。”其实,“买票房”是电影圈内的潜规则,不仅在大陆、香港,好莱坞也有这一现象。据许小姐透露,“前几年,阿汤哥(Tom Cruise,汤姆·克鲁斯)也被曝自掏腰包买了百万以上的票房,不过他也是那部电影的投资人之一。”

在袁先生看来,他非常理解《捉妖记》买票房这一行为。“自《泰坦尼克号》以来,中国的电影票房纪录就一直是属于好莱坞电影,都快20年了。现在,终于有一部国产电影有机会把纪录划到自己名下,谁不愿意掏这个钱?事实上,中国电影圈多数人都希望《捉妖记》能够真的把纪录破了。暑期档过后,《捉妖记》的确有点后劲不足,属于正常的电影滑落周期,但票房纪录就差两三千万了,怎么甘心?”

袁先生强调,在8月27日时,也就是《捉妖记》放映的第43天,其观影人次已经达到6525万,超过了《速7》的6385万内地观影人次纪录,按照国际惯例,《捉妖记》已经超过了《速7》成为了最卖座的电影。“这说明人家确实是有实力,就是手段上耍了些小聪明,不过分。”

“有人说,安乐既是出品方,也是制片方,掏钱做公益的一些影院也属于安乐,买票房的成本一定很低。其实不然。”袁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一张电影票里,首先要缴纳5%电影专项基金和3.3%营业税。剩余部分中43%归制片方,要交很高的企业所得税,57%归影院,要交2%-7%的院线管理费,通过票务平台锁票每张票要交2-3元的手续费,由于《捉妖记》是3D放映,需要分给realD和IMAX设备分账费用,另外还要支付影城利润的企业所得税。总之,成本至少在20%-30%。”

不过,袁先生坦言,比起国内买票房的成本,美国买票房的代价更昂贵。“自派拉蒙案后,美国电影行业不允许从制片、发行到院线的全产业链。买票房的时候,制片、发行方需分院线一杯羹,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至少在四成以上。”

偷票房手段多

比起买票房,偷票房则更为人所不齿。近日来,粉丝监票热潮再次把这一中国电影业的多年顽疾拱出水面,甚至各大影院的总裁也发声揭黑。

《三城记》上映第二天,王中磊就在微博贴出两张一早一晚的猫眼电影票房的截图,《三城记》早上7点钟票房是627万,晚上23点竟降至437万,近200万票房蒸发。王中磊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疑暗指《三城记》票房被偷。于东也在微信朋友圈贴出了专门针对偷票房的搜捕令。

其实,偷票房已经成为电影市场屡禁难止的现象。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每月曝光违规影院,不乏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等违规行为。

据此前的案例来看,违规影院通常会被作30万-100万不等的罚款,以及4-6个月停片处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也将取消违规影院当年先征后返、各项资助和奖励资格。

许小姐向记者介绍:“偷票房根本上就是要欺骗或绕开计算机售票系统,比如之前说的观众拿A电影的票根,看B电影的影片,B电影的票房就被挪到了A电影上。另外比较常见的是如文艺演出票、团體包场票等都不纳入分账体系,票房收入归影院独享。” 随着网络售票的出现,传统影院偷票房的“双系统”手段搬到了互联网上:记账一个系统,报账一个系统。

除了这些明令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有一些“灰色”操作手段,“最常见的就是捆绑销售套餐,像某影院的饮料和爆米花分别售价10元,‘电影+饮料+爆米花的套餐售价60元,那么电影票定价应该是40元。但实际出票时,影院按照跟片方约定的最低价如30元出票,把电影票的价格摊到饮料和爆米花里面。那么10元的差价利润就成了影院独吞的部分。”

许小姐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变形金刚3》搭售《杨善洲》事件,也属于灰色操作,《变3》票根价20元,《杨善洲》则是60元,那么两片的分账也按照这个价格计算。”

监管不力

偷天换日,究其原因就是为了自身利益。中国电影市场化之后,各发行商都组建了人数不少的专业监片团队,到重点城市的影院现场实际监督,不过全面的监察几无可能。

尽管中国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的行业规范,但偷票房依旧屡禁不止。有业内人士称,由于中国电影行业“产值”偏低,无法得到司法和税务部门足够的重视。

9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国家已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战略层面,而中国电影产业也将在更加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目前,虽然《草案》并未对外正式公布,但从2011年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已经提及“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一是电影院不得偷漏瞒报票房收入;二是依法惩治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

曾参与过三次《草案》讨论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现在更多需要的是规范、管理好市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草案》,需要的是执法部门去执行市场管理法规。

在重罚之下,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表示,偷票房虽然在大城市和大院线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在一些小地方小影院偷票房屡禁不绝,并且对这些地方监管、惩处相对缺失。

面对“偷票房”的行为,不少片方都表示要追查到底,但最后结果却都不了了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制片方、发行方、影院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由于影院掌握排片权,发行方还得看影院的脸色,真正有“实力”与影院“较真”的制片方少之又少。

猜你喜欢

电影票草案
买电影票,别再抢最后一排了
电影票怎么分
买电影票
撕电影票
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修改建议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电影票上的藏趣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
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修订草案征求反馈
计量法修订草案已报国务院